浅谈黑土地退化现状与保护对策
2024-07-09白强强
白强强
我国黑土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地,具有土壤结构优良、质地疏松绵软、有机质含量高、理化性能好等特点。在黑土区产出的大豆、玉米和其它农作物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30%、56%和25%,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近年来,农业生产不合理造成黑土严重退化,土壤质量降低,土壤肥力不高,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和农产品品质提高,制约经济发展。随着黑土地退化现象的日趋严重,在地形、气候的作用下,黑土的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流失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造成土壤有机质的减少,农田质量恶化,优质高产区向中低产区转变,局部地区出现沙化和盐碱化等问题,对粮食安全构成严峻的挑战,对生态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
1黑土地退化的现况
近年黑土整体表现出退化态势,虽然黑土区面积并未明显下降,但土地质量降低,表现出变“薄”变“黄”倾向。黑土地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分布较均匀,但在土层持续减薄过程中,土壤会逐渐表现出质地较松散,易塌陷和粘性较差的特征。不同地区黑土质量有明显差别。东北地区黑土地品质较优,内蒙古黑土地由于表层土壤碳酸钙积累量大,大多为碱性有机质,总体品质较差。
2黑土地退化的成因分析
黑土地耕垦后,肥力性状有明显改变,培肥熟化进程使一些土壤有所改善,但黑土地的自然肥力却逐步降低。农业生产的过度活跃、污水排放的过度、矿业的过度开采及伐木活动,都对黑土地的退化产生显著的影响。
2.1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土地承包制度将土地视为公共资源,而农民只拥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这一体制造成农户不合理利用土地,农户保护土地意识淡薄,只求高利益增长,有机肥施用量下降,大量施用化肥以获得高产能,土壤性状趋于退化等。此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主要表现大规模化,高密度化及单一经营特征,不合理生产方式造成退化面积逐步扩大。过量施肥、灌溉、耕作是导致土壤退化最重要的人为因素。过量施肥会使土壤中氮、磷、钾营养成分超标,引发土壤酸化和硬化现象;过度灌溉使土壤盐分累积影响作物生长;过度耕作损害土壤结构和降低土壤质量。
2.2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加大、温度波动大等因素,这一气候变化将使黑土地植被生长受影响、土壤水分与养分供应平衡被破坏,加剧土壤水分不稳定,养分流失加速土地退化。2 3土壤侵蚀加重:土壤侵蚀可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植被损失,这不仅对黑土地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对居民生计构成直接威胁。黑土地土壤侵蚀过程包括水蚀与冻融作用两方面:水蚀多发生坡耕地,冲刷土壤表层有机质及养分,使土壤质量降低,造成大片秃山荒岭。黑土地区的地形比较复杂,主要有高平原、台地及阶地地貌等。尽管坡度相对较小,但由坡面较长,在夏季降雨集中的情况下,地表径流量会增加,汇水面积也会扩大,从而导致土壤受到更强的冲刷。冻融作用又是黑土地恶化的主要因素。从冬季温度偏低,冻结解冻后土壤里的水形成许多冰层,破坏土壤结构,减少土壤的渗透能力。春天解冻后黑土较易被侵蚀。黑土区地处高纬度,冬季持续时间较长且冻融交替频繁,土地表面较为松散,抗冲蚀能力减弱。
3黑土地保护治理对策
3.1健全有关规定,明确责任: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构建监督评价体系等措施,加强各级政府及土地管理者,经营者对黑土地保护职责的落实,构建黑土地耕地保护目标考核体系。强化黑土耕地保护规划跟踪监测评估,并将监测成果与下年下达的建设任务、经费等相挂钩。对各级地方政府落实保护职责情况进行评估,设立黑土地保护基金,建立黑土地保护奖励机制,加大黑土地保护经济扶持力度。
3.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保护意识:加大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借助多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多种媒体渠道,宣传黑土地的现状、保护意义及重要性,将黑土地保护科普讲座与知识竞赛方式相结合,将黑土保护的概念与知识传达给大众,提倡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公众强化保护耕地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形成人人参与耕地保护法治氛围。
3.3搭建监测平台、健全评价体系:依据黑土地的分布规律,在适宜区设置黑土地监测网点对黑土地进行质量、水分、养分和微生物监测,通过对黑土地进行取样,开展分析检测以获得黑土地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指标数据并实时掌握其变化。黑土地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方面,构建黑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质量指数、土地水分、养分和微生物状况。总结监测与评价结果形成黑土地信息数据库,黑土地监测数据与评价结果的实时更新。
3.4提倡土地轮作和耕作制度保护:通过推行土地轮作制度确保土地完全休耕,给黑土地修复提供足够需求。针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大力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宽窄行免耕,条带耕作,垄作少耕,使土壤得到保护与改良的前提下,作物能长期保持高产。
3.5预防与治理同步进行,减轻侵蚀:强化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建设防护林带和建设结构性防护措施来减轻黑土地被水流冲刷;加强排水系统施工与养护,构建有效排水沟渠,建雨水花园等措施以增强黑土地排水能力并降低水蚀影响。加强植被恢复,培育防风林带以减轻风沙侵蚀;加大水土保持措施的力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及建设结构性防护措施等,减轻风沙对黑土地的冲刷,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
黑土地退化因过度耕作,草地过牧,化肥农药超量施用,气候变化,水土流失等因素导致其品质逐步恶化,给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重视与努力。通过强化监测评价,实行土地轮作制度,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可有效防治黑土的退化,从而达到黑土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为了黑土地可持续发展应不断增加保护投入和制订严格保护政策。鼓励农户采取生态农业方式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等措施共同助力黑土地的保护工作,达到黑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土壤作为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自然资源,不仅有维持土壤肥力的作用,也为农产品和人类生存提供环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