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边境线上
2024-07-09赵乐
赵乐
十二月,雪花像天空的星星,点缀了这个寒冷的季节,当雪花散落在辽宁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沿江边境派出所的营区里,那一块块写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牌匾变得格外的醒目。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不管沿江边境派出所的人员怎么变,为群众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变,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工作作风不变。”这是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沿江边境派出所全体移民管理警察向辖区群众作出的承诺,也是他们长年坚持的工作态度。
沿江边境派出所始终以党建带队建,结合工作实际,量体裁衣,创建富有本地特色的党建品牌,努力夯实党建成果,建立服务群众新机制,充分展现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努力借助党建品牌进一步推进中心工作与党的建设“深度嵌合”“相互契合”“完美融合”,在发展中不断释放新动能。
派出所党支部努力夯实党建成果,建立服务群众新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派出所根据小荒沟村地域特点,结合小荒沟村扶贫帮困工作,积极联系农科院,引入多项农业优新技术,帮助群众改善种植管理方式,由常态化管理变为精细化服务,邀请农科院专家前往种植场地现场帮助群众研判种植难题,探索精细化服务模式和专业种植技术,发挥当地农产品优势。2022年至今,派出所帮助小荒沟村增加蓝莓、软枣子、板栗种植面积各40余亩,还积极联系宽甸农业专家和网络媒体、微信朋友圈等帮助宣传产品。针对现阶段振兴新农村的新兴产业光伏发电,派出所协调乡村振兴局扶贫资金100万元,建立60千瓦光伏发电站2座,联合社会爱心力量资助教育3万余元。
“要不是你们,我这只手就落下残疾了。”沿江村渔民于大哥如是说。2023年3月,于大哥在鸭绿江上整理网箱时不小心将手划开了一道大口子,到最近的镇医院也需要1个半小时车程,于是紧急向沿江边境派出所趸船执勤民警张锁求助,伤口得到及时处理。
沿江边境派出所辖区居民多以江上网箱养殖和捕鱼为生,渔民在作业过程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而医院距离又比较远。为解决这一问题,派出所在3个趸船执勤点上分别设置了“江上急救箱”,配备了医用绷带、速效救心丸、烫伤膏、血压仪等急救药品和器械,渔民一旦有就医需求,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选择邻近点位使用。目前,已经累计救助6名群众,为50余名群众提供了生活用药。
说起王洋,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临江村的村民都很熟悉。他在临江村委会组建了由村干部、派出所、司法所、镇政府组成的“村民议事点”,一方面为群众对接政策资源,一方面团结乡村群众,发挥矛盾调解机制。2023年8月12日,临江村“村民议事点”里剑拔弩张,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十几位村民屏气慑息,驻足围观。
吴大叔与李大叔就土地使用权问题发生了争执,二人情绪激动,怒目对视。“都别生气了,气坏身体没人替,事还是解决不了,有啥用是不?” “先喝点水,咱们慢慢谈,邻里乡亲的,没有啥解不开的结。”王洋一边安抚吴大叔与李大叔的情绪,一边思考怎样化解这个矛盾。
本没有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可是路却在吴大叔家的地里,现在人家要在自己的地上种树,就挡住了原来的路。王洋找到了症结所在,决定联合村书记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案,协调村委会在附近地域再给吴大叔一块地作为补偿。最终,困扰吴大叔与李大叔10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目前,该所利用“村民议事点”,已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起,转递4起。
划分“党员责任田”后,民警徐茂帅、张锁帮助买错化肥老人挽回损失2000余元;民警于德朋利用“互联网+”智慧化平台、民警“顺风车”、民警“快递员”帮助人民群众数十人。
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小伙子始终心系群众,以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席”为工作目标,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青春和汗水洒在辖区鸭绿江畔的边境线上,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感动时代、激情澎湃的爱民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