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的田间施肥管理技术
2024-07-09柏小海
柏小海
摘要本文分析了科学施肥的作用和意义,并对农作物田间施肥管理方式及技术进行相关探究,以供农业种植者生产中予以借鉴。
关键词:农作物;田间施肥;管理技术
引言:农作物田间施肥管理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因此,掌握和运用好农作物田间施肥管理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施肥的作用和意义
农作物田间施肥管理技术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根据土壤、气候、品种、生育期等因素,合理选择肥料种类、用量、时期和方式,以满足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和品质,保护环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例如,水稻通过分蘖期、拔节期和开花期三次追加氮肥,可以提高分蘖率、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亩产。同时,科学施肥还可以改善农产品的外观、色泽、香味、口感等品质指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同时,还能减少化肥的过量使用和浪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例如,玉米通过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期三次追加氮肥,并结合灌溉或中耕进行撒施或沟施,可以避免氮素在雨季流失或挥发。此外,科学施肥还可以利用作物间或轮作间的养分残留效应,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施用。
2农作物田间施肥管理方式
2.1广播式施肥:将肥料均匀地撒在整个田面上,适用于基肥和追肥,也可用于叶面喷施。这种方式简单方便,但容易造成肥料流失和浪费,也不利于作物吸收。
2.2点滴式施肥:将肥料集中地投放在作物根部或茎叶部位,适用于定点追肥和叶面喷施。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肥料用量,提高施肥效率,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
2.3深层式施肥:将肥料深入地埋入土壤中,适用于深根作物的基肥和追肥。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土壤有效养分,促进作物根系发达,但需要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2.4育苗期施肥:将肥料添加到苗床或盆栽中,适用于移栽作物的苗期管理。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苗木质量,增强抗逆能力,但需要注意控制施肥量和浓度,防止烧苗。
2.5水肥一体化施肥:将溶有肥料的灌溉水通过灌水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入根区。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水分和养分的同步供应,节约水资源和化肥,提高灌溉和施肥效率,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
3常见农作物田间施肥技术
3.1水稻:是一种对氮素需求较高的作物,一般全生长期每亩需纯氨15-20千克,水稻的基础性养分主要在基肥中补充,追加性养分主要在追肖期补充。水稻的基础性养分主要包括磷、钾、硫、锌等元素,一般每亩需磷(P2O5)10~15千克,钾(K2O)10-15千克,硫酸锌1-2千克。水稻的追加性养分主要是氮素,一般分为分蘖期、拨节期和开花期三次追加,每次每亩需尿素5-10千克。水稻的基础性养分一般在整地时深入士壤中抄耙均匀,追加性养分一般在水稻生长关键期结合灌溉或中耕进行撒施或沟施。
3.2小麦:是一种对氮素和磷素需求较高的作物,一般全生长期每亩需纯氮20~25千克,磷(P2O5)15-20千克。小麦的基肥主要补充磷、钾、硫、锌等元素,一般亩需磷(P2O5)10-15千克,钾(K2O)5~10千克,硫酸锌1-2千克。
小麦的追肥主要补充氮素,一般分为分蘖期、拨节期和灌浆期三次追肥,每次每亩需尿素5-10千克。小麦的基肥一般在播种前或播种时深入土壤中沟施或穴施,追肥一般在小麦生长关键期结合灌溉或中耕进行撒施或沟施。
3.3玉米:是一种对氮素和钾素需求较高的作物,一般全生长期亩需纯氮25-30千克,钾(K2O)15-20千克。玉米的基肥主要补充磷、钾、硫、锌等元素,一般亩需磷(P2O5)10-15千克,钾(K2O)10-15千克,硫酸锌1-2千克。玉米的追肥主要补充氮素,一般分为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期三次追肥,每次每亩需尿素10-15千克。玉米的基肥一般在播种前或播种时深入土壤中沟施或穴施,追肥一般在玉米生长关键期结合灌溉或中耕进行撒施或沟施。
3.4大豆:是一种能够固定空气中氨素的作物,因此对氨素需求较低,但对磷、钾、硼等元素需求较高,一般全生长期每亩需纯氮5-10千克,磷(P2O5)15-20千克,钾(K2O)10~15千克。大豆的基肥主要补充磷、钾、硼等元素,一般每亩需磷(P2O5)10~15千克,钾(K2O)10~15千克,硼酸0.5-1千克。
大豆的追肥主要补充少量氮素和微量元素,一般在开花期和结荚期进行叶面喷施,每次每亩需尿素1-2千克,微量元素复合肥0.5~1千克。大豆的基肥一般在播种前或播种时深人土壤中沟施或穴施,追肥一般在大豆生长关键期结合灌溉进行叶面喷施。
结束语:综上所述,农作物田间施肥管理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的技术,既要考虑作物的营养需求,又要考虑土壤的肥力状况,既要考虑肥料的供给能力,又要考虑肥料的利用效率,既要考虑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又要考虑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作物田间施肥管理技术的最优化,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效、高质、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