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南词戏
2024-07-09
农家书屋 2024年5期
南词戏最早起源于江苏苏州,原是一种坐唱曲艺。清代中期从浙江传入将乐县,辖内城乡组建班社坐唱戏文,演唱者5人左右。在长期演唱实践中,此曲艺经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发展,吸收民歌小调之精华,逐步形成带有地方韵味的南词剧种。唱词曲调为八韵,每韵由七字组成,一曲八句。腔调变化以八韵为中心展开。乐器使用扬琴、琵琶、三弦、苏笛、京胡、二胡、板胡等。
民国初期,将乐县南词盛行,逐渐在舞台化妆演唱,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和富贵人家喜庆寿诞中必唱南词。曲会讲究,需挂桌帘、摆香案,掌鼓板者坐上正中,主唱者依次分坐两边,各执乐器,按生、旦、净、丑扮唱,演唱内容多为折子戏或戏剧片段。
清中叶至民国期间,南词在南平得到了长足发展。清嘉庆年间成立了第一个班社“静逸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业余的南词艺人又重新恢复南词演唱活动,如将乐县文化馆在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都会举办南词清唱晚会,南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53年,在原有南词清唱的基础上,南平成立了第一个业余剧团,并排演了第一个传统小折戏《井台会》,使曲种向剧种迈出第一步。
南词戏传统剧目有《白兔记》《昭君出塞》《白蛇传》《秋江》《僧尼会》《井台会》等。2006年5月20日,南词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三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