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竹琴
2024-07-09
农家书屋 2024年5期
竹琴,是在湖北省利川市流传较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2016年7月,利川竹琴入选湖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琴于清代末期由川东传入利川,由本地民间艺人所接受,很快便在利川市城区及柏杨坝、汪营、忠路、团堡等乡镇传播,并逐步渗透到其它乡镇。
竹琴道具是一端蒙有鱼皮的竹筒和两块简板(竹片)。竹筒为本地南竹,长约75厘米,直径7.5厘米;两块简板各长63厘米、81厘米,宽2.5厘米,演唱形式以坐唱为主,有说有唱,说唱结合,一人多角,艺人在演唱中稍带表演。演唱者怀抱竹筒,左手打板,发出“磁音”;右手击筒,发出“乓乓”声,所以本地人士把竹琴也称为“磁乓乓”。竹琴于清朝末年由川、湘边境职业艺人传入利川,民国中期、后期至新中国成立,竹琴演唱活动在利川市十分活跃。
竹琴艺人既有业余的,也有专业的。业余艺人通常自娱自乐,以琴会友,有时也应邀到操办红白喜事的人家中演唱,其社会地位较高;职业艺人主要以竹琴走江湖、跑码头,常演唱于茶馆、街头。
利川市竹琴有《张果老制竹琴》《席棚击掌》《盘珍认母》《东吴招亲》《风筝记》等传统曲目及唱段40多个。利川竹琴在流传和发展的过程中,艺人们为反映时事和歌唱新生活,创作、演出了《夺印》《数字歌》《弯弯月儿出了山》《土家族人游江湖》《细说大水井》《苦老汉》等一系列新曲目。
竹琴的传统曲目很多,历史价值明显;曲调优美,地域特色显著,文化艺术价值很高;表现形式灵活,不拘条件,极具实用和推广价值,深受群众欢迎。
(来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