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标”扣“本”,“看见”中考
2024-07-09樊晓东
樊晓东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础,结合情境材料,通过问题驱动,着重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不断发展,以求达到“教—学—评”的一体化。2023年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两考合一”,将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培养与考试内容相结合。
一、试题特点及命题思路
202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同时体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理念、新要求。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历史课程“具有鉴古知今、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山西省的中考历史试题,就是在这一目标下,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历史学科起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作用。
例.(2023·山西·19)(节选)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一代代人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绘制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李老师以“时代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 【阐述历史事件——谱写时代华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时代洪流中一路披荆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开创了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开创时代伟业·谱写时代华章”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命题思路】该题突出正确价值观导向,凸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决定性作用。试题聚焦民族复兴道路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史事,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
【试题特点】该题要求学生以“开创时代伟业·谱写时代华章”为题,选取相关重大史事,史论结合,写作一篇小短文。该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理解释历史的高阶能力以及运用历史语言表述史事的语言表达能力。
2.立足核心素养,考查学生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202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正是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1)运用图文史料,考查史证意识。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202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着力考查学生从史料中提取证据,并运用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材料蕴含的信息进行提炼和概括的能力。如第1题、第5题、第16题第(2)小题,依托实物史料创设情境;第12题、第15题、第19题第(1)小题,以口述史料和历史文献资料为载体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从多样化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树立历史学习求真求实的史证意识,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
例.(2023·山西·1)右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入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A.取火B.耕地C.纺织D.制陶
【命题思路】该题突出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对唯物史观的考查。同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考古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途径。
【试题特点】该题选取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工具“骨耜”为背景材料,设问指向“耒耜”这一工具的功能,需要学生在阅读观察真实史料的基础上,得出“耒耜”具有耕地功能的实证,体现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
(2)创设时空条件,体现国际视野。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时空观念要求学生能够将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加以认识,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历史发展的过程。202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中第9题、第11题、第12题、第16题第(2)小题、第17题第(3)小题,用不同的图文情境呈现出特定时空条件下的重大史事,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再认再现和重构历史的能力。
例.(2023·山西·11)玉米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物种,16世纪以来广泛见于欧洲和中国的书籍中(如下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A.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商品贸易往来
B.玉米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
C.新航路开辟后带来了全球物种交换
D.玉米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广泛种植
【命题思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该题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考查新航路开辟对物种交换的影响。
【试题特点】该题选取了两幅图片材料,分别是1542年的欧洲第一幅玉米图和明代《本草纲目》中绘制的玉米图,两幅图片均含有时间、空间信息。该题的目标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对试题情境材料所含主题进行外延式解读,结合题干主题限定的具体时空条件,对相关主题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建议
中考作为初中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对教育教学发挥着正面导向功能。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全面实施,聚焦核心素养目标,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将成为今后教学要关注与落实的重点。为提高初中历史考试成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端正学习态度。
历史学科不仅是一门能学习历史知识的学科,还是一门能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增强学生公民意识的学科。我们学习历史时,要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历史学科,尊重历史事实,理解历史背景,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2.注重知识积累。
历史学科知识琐碎,要想取得好成绩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如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理解记忆历史发展规律、历史事件的影响等内容。我们在阅读历史教材、做练习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纳、总结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们还可以在每次考试后,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知识。同时,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还要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参加课外活动、观看历史影片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总结与归纳答题技巧。
进行适当的练习可以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可以选择历年各地中考历史试卷中的题目进行练习,也可以通过模拟考试进行实战演练,从而提高应试能力。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总结答题的技巧,提高答题的效率。比如,解答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阅读材料可以运用提取关键词法,解答材料分析题可以先读设问再读材料,等等。在考试时,要注意审题,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每一个字,理解题目的真正含义;要掌握好答题时间,合理分配时间给不同的题目。
4.调整应试心态。
在考试前,要进行一些心理调整,保持冷静、自信的心态。在考试中,如果遇到较难或不能确定正确答案的题目,可以先做好标记,等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来思考。同时,要避免出现因为个别题目不会做而影响情绪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