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的探索
2024-07-07陈燕南施春华
陈燕南 施春华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提出,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开展跨学科融合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有利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充分彰显地理学科价值。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内容为主题,实施跨学科融合式教学,对地理与历史、地理、时事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旨在让学生深入认知宇宙的广阔和深邃,思考人类在其中的地位和未来探索的方向,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人与宇宙、地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其应对现实挑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地球的宇宙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6-0122-03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明确提出,要注重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构建以地理学科为主导的课程体系[1]。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知识在各学科之间的孤立与分裂难以满足时代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地理学是时间和空间的交汇点,同时也是人文与自然两大领域相统一的桥梁。将跨学科的教学内容融入于日常的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还能让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时运用多学科视角进行分析,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帮助学生面向未来成长并适应社会变迁,学术界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其中包括陈彩霞等(2016)以“祖国的首都——北京”为例,对跨学科交互教学模式进行探索[2];陆文博(2020)以“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为例,阐述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姜君轶(2022)以“脱贫攻坚乘风而行”为教学主题,详述“双新”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4];张旖旎等(2023)以“领海主权的时空证据”为主题,探讨关于高中地理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内涵、路径及策略[5];刘嘉怡等(2023)对高中地理跨学科单元复习设计提出路径与实践的探索[6]。
基于此,本文选取“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为案例,通过“地理+历史”的融合方式,展现宇宙“空间+时间”观念,帮助学生从正确的视角理解宇宙;并通过“地理+时事”的融合方式,精选热点事件和时事素材,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深化对人与地球环境关系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提高知识整合与应用能力,培养综合思维。
一、地理课堂与历史证据的融合
地理学以时间为背景,意味着任何一种现象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都是伴随时间的推移而展开的。因此,地理学不仅是空间的研究,也是时间的研究。在地理教学中融合历史史料,可以使地理的空间性与历史的时间性结合得更为紧密,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时空维度上理解地理事物的变化,同时正确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构建完整的时空观念。
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章节,在对比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等版本的教材后,均能发现其中引用了相关的史实证据。由此可见,教科书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有着明确的意图,即引导学生从历史时间的维度来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空间环境。笔者筛选其部分内容并梳理摘录于表1。
上述材料充分说明,人类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认知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和深化完善。将浏览教材资料作为预习工作的一部分,使学生在课前熟悉课本内容,对知识点形成初步印象,可以课前播放纪录片《Wondersofthe Universe》片段,展示“地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另一个世界回望地球所拍下的真实影像,由“阿波罗8号”的宇航员摄于1968年)、“蓝色弹珠”(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最“完美”的地球照片,由“阿波罗17号”飞船的宇航员摄于1972年)、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照片(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由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组织摄于2018年)等图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人们探索、理解宇宙的科研成果,以此激发学生对认知宇宙的兴趣。在课程中,通过以任务为导向的方式来推动学习进程,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进而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可以设置以下任务。
任务一:认识并学会判断天体与天体系统,正确定位地球所处的位置。掌握宇宙的组成,理解天体的概念与类型,辨别真假天体;整理天体系统的层次,并利用它们辅助定位地球,然后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任务二:将太阳系八大行星准确地依次排序并进行分类。绘制太阳系结构示意图,正确表示太阳、八大行星、彗星、小行星带的相对位置,对应标明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利用太阳系行星运行状态动态演示图,结合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等基本数据,分析八大行星运行规律。
任务三:课后思考一下,人类在未来的宇宙探索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他们积极设想未来在宇宙中的生活图景,并进行创意性描述。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宇宙环境的未来关系时,带领其深入探讨如何保护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地球与宇宙资源,确保人类在宇宙中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通过铺设引入历史知识与展示图文资料,并配合任务驱动的方式,有利于实现学生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的学习掌握,熟悉了解宇宙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知识,从而初步建立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宇宙认知观念的演变和了解当前研究动态,在理解历史和把握现在的基础上,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思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宇宙观,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使之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未来一代。
二、地理课堂与时事的融合
知晓历史,关照现实。学习地理知识不应停留在了解历史和掌握知识的层面,而更应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结合起来,提升应对现实挑战的能力。通过在课堂中适时引入热点事件或时事话题,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进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类在地球上繁衍发展,既依赖于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也依赖于适中的自然条件。适宜的地球环境是人类进行各项生产生活活动的基础,而人类也通过生产生活活动反作用于地球环境。在人类对环境不断改造利用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不可避免地遭受到直接或间接的破坏。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步与重大突破,然而随着科技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妥善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以电影《流浪地球》作为导入,在课前组织学生自主观看,且要求在观看的同时收集相关信息,包括电影中地球“流浪”的背景与原因、外星环境等,然后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自主分析影片中地球的宜居程度,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进行思考。组织全班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问题一:影片中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是否适宜人类居住?问题二: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生存?问题三:影片中的外星环境是否适宜人类居住?与地球相比有何优劣?
通过将电影中的地球与现实中的地球进行对比,进而引出教学重点,和学生共同列举现实中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同时,结合时政热点,利用多媒体展示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的有关资料,并提出以下延伸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互动。问题一:为什么民众由日本排海联系关心到我国及全球环境?问题二:核污染水排放将对哪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产生不利影响?问题三:课后查找关于地球气候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资料,分析一下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其原因。
以探究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为主题,将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事件或时事话题与地理课堂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地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与人类同生存共命运。这种融合能够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及人与地球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发学生对人与地球环境关系的深入思考,加深对人地相互依存、制约的关系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将逐步建立起人地协调的观念,被激发出珍惜和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以引导学生关注事件热点本身为出发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的关注,激发他们对事件热点的深入探究和思考,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更好地理解某种事件的本质与背后的原因和复杂性,进而切实增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随着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地理课堂进行跨学科融合式教学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框架体系,从而进一步拓展教学的无限可能性。本文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主题,开展地理与历史、地理与时事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期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宇宙观和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深化学生对人类命运与地球息息相关的理解,并促使学生进一步认同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的目的,加强他们在实际的环境中运用多种学科视角进行深入分析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陈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陈彩霞,董亮,朱雪梅.地理与历史跨学科“交互协同”教学模式的探索——以“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一课时)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1):6-12.
[3]陆文博.例谈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以“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为例[J].地理教学,2020,(24):37-39+51.
[4]姜君轶“.双新”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式教学实践——以“脱贫攻坚乘风而行”为主题[J].地理教学,2022,(08):43-45+8.
[5]张旖旎,王译民,张争胜.高中地理主题式跨学科教学设计——以“领海主权的时空证据”为例[J].地理教学,2023,(07):31-35+59.
[6]刘嘉怡,刘恭祥.高中地理跨学科单元复习的设计路径与实践探索——以“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为例[J].地理教学,2023,(09):47-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