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意涵、关键要素及其培育

2024-07-07周起煌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

周起煌

摘 要:新时代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是指家长在养育和教育子女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对其有效反思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是创建学习型家庭、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本文从知识基础、能力向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元认知视角,分析了新时代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构成的关键要素。新时代培育家长家庭教育素养需要家长、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发挥合力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素养;家校合作;合作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6-0006-05

*福建省终身教育学会一般项目:“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以龙岩市为例(编号:ZS20242);龙岩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幼儿园-社区-家庭”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编号:2020JCJY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子女的重要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是家长不可忽视的责任和义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颇具指导和启发意义。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家长应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1]。”

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是制约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全面、理性地分析与探讨新时代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意涵、关键要素及其培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代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意涵

从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 Margare t Mead,1901-1978)的“三喻文化”理论可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中的成员不再只是单向关系,而是双向互动、纵横关联的;家庭教育的场域,除家庭外,还涉及其他空间,如社区、广场等;家庭教育应同时蕴含促进个体个性发展及适应社会发展双重价值,其本质是家庭成员间交互影响而生发的多维“学习活动”[2]。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

何谓家庭教育素养?“素养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能成功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用公式可概括为:素养=(知识+能力)x态度”[3] 。从中可推断出,人的素养既涵括应对不同情境的能力,也是其认知水平及情感态度的展现。而家庭教育蕴含家长的价值观,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有效反思是提升其家庭教育素养的必要手段。新时代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是指家长在养育和教育子女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对其有效反思的综合素质。

二、新时代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关键要素

基于新时代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意涵,笔者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了家庭教育素养构成的关键要素,其结构框架图及其具体涵括的内容,分别如图1和表1所示。

(一)知识基础

知识是个体有效思考、决策与行动的支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说“知识即是力量”。传统与现代并非是割裂与对立的关系。中华文化传统中蕴含着丰厚的家庭教育思想资源值得今人借鉴,而现代家庭教育则需要汲取现代教育研究的优秀成果,二者构成了新时代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知识基础。

1.中华优秀家庭教育资源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家庭教育文化源远流长。及早施教是家长育儿的基本原则。明代思想家方孝孺曾说:“忠信礼让根于性,化于习,欲其子孙之善,而不知教,自弃其家也[4]。” 教与爱之间应有明确的界限。颜之推指出:“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打致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5]。”朱熹则从日常生活与读书习字等方面拟定了较为详细的儿童行为准则。“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书,严正分明,不可潦草[6]” 。

回顾我国近代历程,一些著名学者的优良家风、家学及家教,颇值得我们镜鉴。如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因父亲陈三立、祖父陈宝箴皆爱诗书和历史,自小便在祖、父辈的教导下勤于自学,打下坚实的国学功底,广开眼界。胡适先生曾说,“如果我习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习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7]。” 钱钟书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秉承了父亲(钱基博)治学严谨的风格,惜时如金,淡泊名利,踏踏实实做学问,他与杨绛先生注重营造民主与平等的家庭氛围并躬身实践,为后世树立了良好家庭的典范。

2.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教育方法

培育儿童核心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议题,其旨在帮助儿童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儿童的核心素养,是指儿童“在身体发展与健康生活、人格、社会融合、基本认知与技能等多方面关键品格与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发展程度要求 [8] 。”而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教育方法是奠基于现代儿童教育观,充分汲取和运用儿童心理学、儿童卫生学、儿童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神经生物学及大脑科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旨在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二)能力向度

1.跨文化沟通与理解能力

现如今,家长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能力变得愈益重要。其背后的缘由,可从两个方面管窥:婚姻中双方的异域背景及人们共同生活的社区。

其一,现代社会,婚姻中的双方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域已然成为一种常态,此外还有跨国婚姻。彼此具有不同程度甚至颇为显著的文化差异。为此,家长提升跨文化沟通与理解的能力则尤为必要。

其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社区。某种意义上,社区成为人们交友、娱乐、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媒介。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能力是人们积极友好地融入社区生活的必要条件。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临床医学家、作家萨缇尔(Satir)认为“健康的家庭不会把自己和能够向他们提供帮助的外界社区隔离开,这是健康家庭系统的标志[9]” 。

2.问题解决能力

欧盟(European Union)对“素养”作如下解释:“素养是适用于特定情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10]。” 张华认为,“素养依赖于情境,倘若离开真实的情境,可能有知识技能熟练,断无素养发展[11]。” 事实上,由于教育资源竞争的加剧、代际沟通的阻隔,个体价值观、需求及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而引致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其背后又都是与一个个具体的生活或问题情境相伴而生、紧密关联。譬如祖辈与父母教育理念及做法的冲突、夫妻矛盾、儿童早恋、厌学与迷恋网络电子游戏等等。而这就需要家长具备熟练地应对并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儿童及时转变消极的价值观念,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为儿童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

3.终身学习能力

传统家庭教育中注重父母或祖辈的“权威式”“命令式”的自上而下的教养方式,子女习惯“逆来顺受,听命行事”,“听话的孩子”即是好孩子。而伴随互联网兴起的一代-“Z世代”,他/她们更为注重自我观念与权利意识,容易对上一辈所传递下来的某些“准则”“道理”无法认同甚至排斥与否定,也就难以有效地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之中。

为了能够和子女更好地沟通、交流,增进亲子关系,并适时地提供有益的指导,家长就需要不断地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及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缘于此,终身学习能力对家长而言无疑具有更为直接的现实意义,其能够“加强家长批判性提问的能力,增强反省过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适应新时代教养先进经验和养育目标,提升家庭内涵,促进家庭成员可持续发展[12]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悦纳、平等与尊重

悦纳是满怀喜悦之情的接纳。悦纳孩子应是家长的必修课。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家长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有其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能够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与众不同的一面;能够更加理性、平和、积极地看待和接受孩子身上的不足或缺点。加拿大著名诗人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Norman Cohen)曾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研究表明,母亲的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儿童冷酷无情特质(Callous-unemotional trait,简称“CU”)呈显著性正相关[13]。专制型教养方式不利于家长与子女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现代家庭教育倡导平等与民主的家长教养方式与理念是相违背的。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立的人格、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种需要”)。家长应学会尊重孩子,适时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进而建立良好友善的亲子关系。

2.诚恳的反馈与鼓励

反馈(feedback)是人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机制。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反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作为信息输入的一方,经由对方反馈而来的信息变成输出的一部分,反过来作用于自身。现实情境中,由于家长过于宠溺孩子,以维护孩子自尊的名义对孩子的表扬展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于是缺乏理性、泛滥无边的表扬代替了诚恳的反馈。“表扬无益于低自尊的改善,表扬起的作用只是让孩子每做一件事都要寻求成人的看法。然而孩子需要的是教练而不是啦啦队队长[14]。” 鉴于此,家长的反馈需要基于孩子真实、具体的表现,并从语言、社会性、情绪情感、经验的增长与行为的价值等方面给予有效反馈及鼓励,并赋予其积极价值和意义,从中关注到孩子合理的成功。

(四)元认知

究其本质,家庭教育是关涉行动的艺术,而人的行动受到多种复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难免具有或然性乃至失准。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对自身的家庭教育认识(观念)与行为进行反思。此亦是提升家长元认知的过程。1981年,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Flavell)对元认知做了较为精简的概括:“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15]” 。换句话而言,元认知包含关于认知的知识与关于认知过程的调节两个方面。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元认知体现为家庭教育认知的知识和家庭教育认知过程的调节。家长可通过元认知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有利于自身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反思和优化家庭教育策略,进而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素养需要外部的支持,也需要自身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学习和反思的习惯与能力。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或制约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提升的外部环境。学校的作用则在于引领和支持。学校是一个制度化的媒介,家长参与和支持子女成长、学习与发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家校活动而实现的。社会凭借高效多样化的分工组织为家长提供所需要的各类家庭教育社会服务。因此,需要明晰四者各自的功能和特点,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提升方可找到有效路径。

(一)家长层面

从家长的角度而言,提升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是培育其家庭教育素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首先,家长须明确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基于实际问题和需求的学习,能够激发家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家长可选择实用性较强、具有现代价值的学习内容。前者有助于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二者可有效地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最后,家长自主学习应注重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反思能力的提升则需要密切联系自身的家庭教育经验。基于经验的学习是与生活、真实的情境紧密联系的,能够帮助家长不断反思、改造和重组过往的经验,使其得以有效的检验、迁移和运用,促使自身家庭教育素养的提升。

(二)家庭层面

其一,树立良好家风。家风是影响家庭成员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潜在力量。良好家风是激励家庭成员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催化剂”。家长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素养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染和形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16]” 。

其二,构建家庭“合作学习共同体”。如前所述,个体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在真实具体的实践情境中不断适应与改造的结果。家庭成员的有效联合所构成的“共同体”,存在于真实具体的实践情境(学习、娱乐、运动、社交)之中。通过融入或创设一系列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家庭成员以学习者的身份构成的“合作学习共同体”则“成为学习者彼此之间相互倾听与回应,相互切磋与激荡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为目的的学习群体[17]。” 在该群体中,家长的角色不再是权威者或命令者,而是儿童成长的伙伴、引路人。家庭教育的模式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传递或灌输,而是家庭成员间的积极协作、共同进步。

(三)学校层面

当前,家校合作的内容主要聚焦在儿童身上,其弊病是显见的。“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家校合作和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闭口不谈的‘沉默现象普遍存在[18]” 这为“家校冲突”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可从两方面来予以有效解决。

一是创新家校合作的内容。把了解、研究家长及不同家庭的状况与结构,如双务工的家长,贫困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及其他更为特殊的家庭,纳入到家校合作的工作之中。正所谓“不充分研究和了解家长,合育的其他工作就会停留在经验层次[19] 。” 将家长的需求和困惑作为家校合作中的“重点事项”,更具针对性地解决家长家庭教育困境,提升其家庭教育素养。

二是创新家校合作方式。一方面,单列“家长课堂”。家长本身即是教育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邀请部分优秀的、或具有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作为培训者或指导者。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家长的教育价值,提升家校共育质量。另一方面,创建“家长微信社群”。基于社交网络的交互性、即时性、资源丰富性等特征,及时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资讯、咨询及指导。总而言之,发挥线上线下协同并进的作用,助力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提升。

(四)社会层面

一是提供家庭教育社会服务。家长自主学习难免存在不系统、专业性不强、效率不高等积弊。单凭此种路径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存在局限性。通过专业组织或专家提供家庭教育社会服务因此尤显必要。家庭教育社会服务是指不同级别或类型的事业单位组织机构,基于爱护和教育儿童,为儿童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目的,通过多样化形式,如讲座、普及宣传、亲子活动,帮助家长获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指导[20]。此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天然竞争性与优胜劣汰的机制,“能够发挥在家庭教育社会服务供给中的调控和资源配置作用[21]”,有助于家长寻获优质的家庭教育社会服务。

二是加强家庭教育典范的宣传力度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培育和塑造家长家庭教育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加强家庭教育典范的宣传力度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家庭教育典范具有典型性、教育性、示范性,通过传播积极、正面的家庭教育价值理念与方式方法,为广大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标杆”。加强家庭教育典范的宣传,有助于在公共空间(广场、社区、公园、教育实践基地),凭借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增强其传播效应与辐射影响力,营造浓厚的现代家庭教育文化氛围,为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结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提升难以一蹴而就、立竿见影,需要家长、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挥合力作用。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家庭类型的多样性、家长的文化素质水平等都将影响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养成和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家长需要在家庭教育实践中敢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促进自身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积极转化与深度融合,从而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责任编辑:张玲玲)

参考文献

[1][16]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7-18.

[2]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3]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5-11.

[4]黄宗羲.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上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5:1050.

[5]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勉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5.

[6]王建军.试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J].华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1(2):99-106,123.

[7]叶云佳.无尽的怀念 无声的赞美-读胡适散文《我的母亲》[J].名作欣赏,2009(13):46-48.

[8]韩玉梅,宋乃庆,杨晓萍等.学前儿童核心素养:内涵、理论和指标体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5-95.

[9][14][美]Janet Gonzalez-Mena.儿童、家庭和社区-家庭中心的早期教育[M].郑福明,冯夏婷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99-300,212.

[10][11]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

[12]韩琼.终身教育背景下的家长学习:内涵与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21(6):12-15.

[13]张锦绣.教养方式与儿童冷酷无情特质[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50.

[15][美]弗拉维尔.认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8.

[17]蔡其勇,刘筱,胡春芳.新时代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0(2):83-86.

[18]董梁,王燕红.家校合作中家长沉默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5(5):6-9.

[19]洪明.论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5(9):105-109.

[20][21]蔡迎旗,张亮,旭红.关于武汉市政府对家庭教育社会服务供给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9):45-51.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
拉近家校心理距离,促进问题学生转化
关于教师教育管理权运用的思考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校合作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