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四精准”教学策略研究

2024-07-06赖子娟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赖子娟

[摘 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质、增效”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为落实“双减”政策,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保证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四精准”,即教学目标要精准、教学内容要精准、作业设计要精准和课堂评价要精准。

[关键词]课堂教学;四精准;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4-0090-03

“四精准”教学,即教学目标要精准、教学内容要精准、作业设计要精准和课堂评价要精准,是一种更好落实“四基”和“四能”的教学方式。本文将结合课堂实例阐述如何实现“四精准”教学,以实现“双减”政策背景下“提质、增效”的课堂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要精准

只有确立正确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产生积极效益,进而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就出现重难点不明确、教学手段不清晰且操作性不强、评价环节缺失等情况,就可能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实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必须精准、具体且具备可操作性。

【案例】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的常规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图四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这是从复习、实际问题、具体情境三方面来阐述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的数与代数领域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把教学目标定得更精准。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从找准教材的知识技能点、找准学生的学习过程点、找准学生的素养培养点三方面入手。

改进后的教学目标如下:

1. 让学生在复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实物)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技能)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感悟分与合的思想;把计算教学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感悟数量关系、把握知识的本质。(学习过程)

3.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数学世界和感受数学的美。(素养)

精准的教学目标就如同一本书的目录,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实际操作性。教师根据精准目标进行授课,能够确保教学过程不偏离主题,引领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要精准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要素,内容教学应科学且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精准把握教学内容方面,除了要挖掘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关键点和易错点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亦为关键。能否深入浅出地由复习导入新知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或从现实生活的问题出发提出疑问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等,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备课的用心以及创新使用教材的能力。若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偏差,知识与能力点的落实不到位,则该节课的教学效果必将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会误导学生。

【案例】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师(给学生分发毛线):请把毛线随意放在桌面上,现在毛线是什么形状?

生(齐):弯曲的。

师:你能把它变直吗?说说你是怎样把它变直的。

生1: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用力一拉就把它变成直的了。

师:毛线变直了就成了一条线段,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什么?

生2:捏住的是毛线的两端,所以捏住的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小组合作,一人把毛线拉直,一人指出线段在哪里,线段的端点在哪里。

(板书: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怎样才能确定一条线段?

(教师将毛线横着、竖着、斜着比画。)

师:刚刚比画的是同一条线段吗?

生3:不是。线段是由两个端点位置决定的,它们的两个端点位置不同。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毛线由曲变直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理解并抽象出线段的数学概念,体现了数学转化思想的应用。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毛线的特征,并明确线段有两个端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提问“怎样才能确定一条线段”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线段的表示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准把握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线段的本质特征和内涵,通过问题引导和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从而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

三、作业设计要精准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减少作业量的同时要提升作业质量。因此,教师要精准地设计作业,使作业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征。

【案例】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作业

前测练习:

1.(原创;统一布置)口算下列各式:

12×5= 70×7= 3×600=

64÷8= 180÷9= 900÷3=

2.(原创;统一布置)用竖式计算下列各式:

96÷3=       42÷2=

【设计意图:新课授课前,用口算乘除法的形式进行复习,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竖式计算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双基”。】

基础练习:

1.(选自教材;统一布置)教材第57页“想想做做”第1题:

2.(原创;统一布置)用竖式计算下列各式,并验算。

74÷2        66÷5

【设计意图:第1题的前两式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概念,在此基础上后两式让学生自主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第2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

综合练习:

1.(原创;统一布置)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

2.(原创;统一布置)送小动物回家。(先估一估商是几十多,再连一连)

【设计意图:用错例促使学生在纠错中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用心计算的好习惯;练习笔算后再进行估算,帮助学生在估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提高学生对计算结果的判断能力。】

强化练习:

1.(原创;分层作业)解决实际问题。(第(3)小题是选做题)

市民广场运来84盆鲜花。

(1)如果都摆成左边的图案,一共可以摆多少个这样的图案?

(2)如果摆成右边的图案,一共可以摆多少个这样的图案?

(3)你还能摆出什么样的图案,一共可以摆多少个这样的图案?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体会计算的应用价值,理解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变式题能突出问题的拓展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此作业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精细化设置。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这样设计的作业才能有效揭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应按“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分层设计,这样教师就能对后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弥补他们的知识短板,实现“堂堂清、节节清”的目标。此外,作业还能协助教师审视自身的课堂教学,发现不足并及时修正。因此,精准设计作业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大益处,作业是否精准也是检验“双减”政策是否得到落实的有效手段。

四、课堂评价要精准

有效的课堂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往往能够通过简单的言语、表情、手势甚至眼神,向学生传达深远的意义。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并改进自身的不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一)精准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

学生的课堂行为能够体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作业上交情况。当教师要求上交作业时,有的学生迅速将作业摆放于桌面,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则较为拖延,没有第一时间完成教师的指令,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行为判断其学习主动程度。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作业完成情况不同,但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思考问题,即便回答错误,教师也应对其学习态度予以肯定。只有教师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精准评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

(二)精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堂常常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则有益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助。以教学“梯形面积”为例,教师以提纲“(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随后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最后剖析问题,鼓励质疑问难。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融入学生群体,参与小组讨论,观察小组内部分工是否明确,个体任务是否明确,氛围是否和谐,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这样,教师就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全面评估。针对那些内向或表达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应主动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协助,哪些地方存在疑惑,并面对面地指导他们。

(三)精准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各有不同,有的积极主动,常常举手回答问题;而有的则相对腼腆,不太愿意主动表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举手的学生就一定掌握了知识,而不举手的学生就一无所知。因此,对于大胆举手但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应该以委婉的方式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思维活跃度;而对于不爱举手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创造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此外,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并在他们回答后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精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作业批改方面,教师可采取当堂公布答案、学生交叉互评的方式,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教师能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适时调整。总之,教师需兼顾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评价,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真正体现有效评价的育人导向。

尽管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但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四精准”原则,将其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便能打造基础实、综合强、思维活、开拓广的高品质数学课程,从而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参 考 文 献 ]

[1] 喻平.核心素养指向的数学教学目标设计[J].数学通报,2021,60(11):1-5,13.

[2] 杨青.学校课堂教学评价:价值的判断、挖掘与提升[J].教育科学研究,2021(11):61-65,71.

[3] 朱少庆.课堂有效评价促进师生发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55,157.

(责编 梁桂广)

猜你喜欢

双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