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烧陶瓷器皿装饰艺术的美学探讨与创新再现

2024-07-06吴雪婷

佛山陶瓷 2024年6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

吴雪婷

课题项目:202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师共育,产教合一”打造陶瓷行业新典范——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编号:C/2023/02/38。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柴烧陶瓷器皿装饰艺术的创新再现与美学研究。柴烧陶瓷器皿作为传统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学特征。然而,在现代社会,如何通过创新再现装饰来丰富柴烧陶瓷器皿的美学价值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从柴烧陶瓷器皿的制作过程和美学特征入手,探讨了在柴窑烧成器皿上进行装饰再创作的不同手法,包括雕刻和绘画,并分析了美学理论在装饰再创作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装饰再创作作为一种创新方式,赋予了柴烧陶瓷器皿新的生命和美学价值,丰富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表现力。未来,装饰再创作有望在陶瓷艺术领域发展壮大,为陶瓷艺术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文化交流,同时也反映了美学在传统工艺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研究为柴烧陶瓷器皿的装饰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为陶瓷艺术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柴烧陶瓷  创新再现 传统工艺 陶瓷装饰

1前言

柴烧陶瓷器皿,作为古老而珍贵的陶瓷制作工艺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独特的质地、表面特征以及制作工艺赋予了柴烧陶瓷器皿独一无二的魅力。然而,随着现代艺术和审美的不断演进,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赋予柴烧陶瓷器皿新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意义,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然而,传统的柴烧陶瓷器皿在现代审美中可能显得有些古老,因此,通过装饰再创作,艺术家可以将其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装饰再创作是一种艺术实践形式,通过各种装饰手法,如雕刻和绘画等,对陶瓷器皿表面进行重新艺术性处理,以增强其美学价值。这种实践既是对传统工艺的延续,也是对陶瓷装饰艺术的创新贡献。

2柴烧陶瓷的美学特征

2.1柴烧的概念

所谓的柴烧,是指以木柴作为燃料,在特定的窑炉中以特定的升温曲线而进行烧制陶艺作品的烧成方式。传统的柴烧大多使用匣钵烧制,这里主要讲的是自然落灰的烧制,就是通过木柴的燃烧,木柴在高温作用下燃烧溶解的草木灰釉与坯体相结合的自然落釉现象。通过这种柴烧烧出来的瓷器有一种无以言喻的自然美和个性美,它的烧成效果和很多因素有关,即使在同一窑中,不同的位置烧出来的效果也不同。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烧窑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2.2柴烧的过程

进行一次柴烧需要一个周期,从烧窑前的准备到满窑烧窑再到开窑需要一定的周期。烧窑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备柴:木柴的好坏、干湿直接影响着瓷器烧成效果。所以要提前准备好要用的木柴,我们烧窑使用的一般是马尾松,这种松木它富含松脂,这是一种可燃性很强的油脂。这种松木烧出的火焰长、热量高、油脂高,有利于窑内温度、气氛的形成。(图1)

坯体:坯体的设计和造型是烧制的最主要的因素,这是一件柴烧作品好坏的关键。所以前期的设计和制作很重要。

支钉:支钉主要起到隔离坯体与棚板的作用,在每一个坯体下面都要支起支钉,防止坯体的粘连。(图2)

上釉:柴烧中分为有釉和无釉两种,无釉是全靠自然落灰,还有一部分,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也可以给坯体施釉,而达到更丰富的变化效果。(图3)

满窑:满窑在柴窑的烧制过程中相当重要,作品的大小,高矮,造型,距离等都会受到火行进路线的影响,所以满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图4)

烧窑:整个烧窑的过程从点火到熄火一般在三到五天,这期间要持续不断的加柴,完成氧化和还原的过程。烧窑是需要体力和技术的一项工作,一般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图5.6)

冷却:冷却大概需要两天时间,要等窑内温度慢慢降下来,不能急速降温,一般要等温度降到200度以下才能慢慢开窑。

开窑:开窑也是最兴奋的时刻,当打开窑门的那一刻起就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心情。烧窑的成果全部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图7.8)

2.3烧成器皿的个性化魅力

现在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柴烧,正是因为它有着气烧和电烧所达不到的美,这种方式体现着人们的审美方式和对美的体验。柴烧的作品具有偶然性和难以控制性。它在烧制过程中,火焰在窑炉内穿梭,和坯体进行直接接触,并把自身所具有的温度与营养成分赋予到陶瓷坯体,而形成变化不一的自然而独特的火痕和艺术效果。这种艺术效果的形成和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和泥土的成分有关,不同的泥土烧出的效果有很大差异,如(图9.10.11)不同的釉料呈现的效果也不同(图12.13),即使是同一种泥土,同一种釉料,它的烧成效果也会不一样,这又与坯体摆放的位置以及与火的接触过程有关,同时柴火的干湿、成分、以及投放的方式、快慢也对烧成效果起到一定影响,另外,烧窑的过程也是人为控制烧成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一件柴烧作品的完成并非是全部的偶然,它体现着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2.4柴烧的美学价值

柴烧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这些价值在其独特的制作过程、表面特征以及与自然元素的融合中得以体现。

2.4.1自然美与质朴

柴烧陶瓷器皿的美学价值之一在于其表现出的自然美和质朴。在柴烧的过程中,木炭的火焰和烟气与陶瓷表面互动,留下不可预测的痕迹。这些痕迹包括独特的纹理、色彩和斑点,使每个器皿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种自然美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使柴烧器皿与人类的生活和环境联系紧密。

2.4.2质感和触感

柴烧陶瓷器皿的表面通常呈现出质感丰富的效果。火焰和烟气的作用使陶瓷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磨砂或光滑的质感,这增强了观众的触感和感知体验。触摸柴烧器皿的表面,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纹理和温暖。

2.4.3审美的矛盾统一

柴烧陶瓷器皿常常展现出审美的矛盾统一,如粗糙与光滑、不规则与对称、野性与温文等。这种对矛盾的融合赋予了柴烧器皿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观众可以在其中发现多重美学层次。

总之,柴烧陶瓷器皿的美学价值在于其自然美、质朴、质感、自然落灰和审美的矛盾统一等方面。这些特征赋予了柴烧器皿深刻的艺术内涵,使其成为陶瓷艺术领域中备受珍视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反映了美学在传统工艺中的不可替代地位。

3装饰对柴烧的再创作

3.1装饰的概念

装饰在艺术和设计中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对物体、空间或表面的艺术性或美学性的装饰和装修。装饰的目的是增强美感、表达情感、传达信息或改善功能性。

装饰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增加物体或空间的美学价值。通过添加图案、颜色、纹理、形状或其他装饰元素,可以使物体或空间更加吸引人和令人愉悦。

3.2柴烧器皿装饰的手法

3.2.1雕刻手法对柴烧器皿的装饰

雕刻是瓷器装饰的传统手法之一,以刀为工具对坯体进行雕、刻、堆、塑、镂的一种手法,雕刻又分为阴刻和阳刻,镂空,堆雕,圆雕等雕刻装饰方法,陶瓷雕刻的可行性主要在于陶瓷坯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艺术家可以通过一定的工具对坯体进行雕刻,它以刀代笔,在陶瓷坯胎上雕刻出山水楼阁、奇松怪石、花卉禽鸟、人物走兽等各种图案,柴烧雕刻也是利用这种可塑性装饰方法对器皿进行再装饰创作,配合上柴烧火痕和质感的美,立体空间感强,塑造出它独具的空间和形式美感。这种雕刻纹样与柴烧器皿结合在一起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用新的艺术语言展现柴烧器皿的独特性和再创性。(图14)

3.2.2绘画对柴烧器皿的装饰再创作

柴烧器皿表面的釉面不是均匀的,而是有着变化的纹理,变化不一,色彩各异,这就为柴烧器皿的再创作留下来艺术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艺术家可以根据柴烧效果的不同创作出不同的画面。

柴烧器皿所呈现的肌理、色泽就是大自然印象,柴烧是陶艺家追求的“与自然对话”形式中,最能呼唤心灵回归的方式之一,显然火痕、落灰、过程,所代表的走回大自然的情怀,是没有任何素材可以取代的。“借势”作为中国绘画中的一种艺术手法,柴烧“借火之势”的落灰和天然釉色形成的美给这种“借势”提供了天然的土壤,比起在纸上作画,更具挑战,不拘成法。“火痕”与“灰釉”,色彩温润细腻,让柴烧釉上画作,时而古拙大气娴静淡远,时而斑斓绚丽而不失温润,时而缥缈朦胧仙气十足,时而温厚质朴又古拙清新。

绘画是对柴烧器皿的再创作,通过寻找适合器皿的运笔和布局,融合柴烧自然落灰纹理和火痕,运用绘画创作艺术的规律,赋予柴烧器皿另一种美的形式,使其更完美的突出艺术性。绘画对柴烧器皿的再创作主要通过借柴烧之势进行再创作。

(1)借虚实

首先是借虚实关系,柴烧器的落灰在器皿上形成的纹理虚实相映,层次分明。在传统中国绘画中有“阴阳相生”“虚实相生”之论法。它是一对矛盾体,有虚则实存,有实则虚生,这样才能达到虚实相间,生动自然。(图15)

(2)借构图

在柴烧器上创作釉上彩绘画作品说的“借势”其实借的是柴烧器落灰形成的构图。由于器型不同以及窑内燃烧氛围的不同使得出窑的柴烧器皿自带天然构图,往往很多构图又是一种自然的构图,符合中国画的构图规律。传统中国画讲究空间转换的构图理念,是建立在传神论基础之上的。在空间观察方式上,采用多视点的移动观察方法,实现对天地自然宏观把握的审美理想。落灰形成构图经典又多变,稍饰与笔墨即是传统中国画的经典构图。(图16)

(3)借釉色

借势中最玄妙的是借了落灰釉多样的色彩。柴烧器的落灰釉呈现的色彩时而让人感觉春意盎然;时而让人感觉秋意正浓;时而让人感觉白雪皑皑,与传统中国画中的“六法”之一的“随类赋彩”相契合。借釉色就是恰如其当的利用柴烧器皿所呈现的釉色进行创作。(图17)

(4)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心中的灵感进行随心所欲的符合艺术审美的创作题材。充分体现出柴烧器皿与绘画语言的融合碰撞,最大限度的呈现陶瓷艺术的发展空间,从而创作出更多美的作品。如(图18-21)

4结语

装饰再创作是一项充满活力的艺术实践,融合了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创新,为装饰艺术领域注入新的生机和机遇。本论文探讨了装饰再创作的重要性、美学价值以及文化影响,

装饰再创作对柴烧器皿进行了审美的再创作,转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柴烧陶瓷器皿不仅有自然落灰形成的火痕变化,在这种器皿自然形成的肌理上,再进行细致的勾画,创作的画面,给人一种新的审美体验。它促进了创造力、创新性和多样性,为装饰艺术带来了新的表现空间和可能性。通过挑战传统、拓展审美范围和引领前卫,装饰再创作在艺术领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为观众带来了新颖和深刻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陈威恩,《柴烧》,台北:水牛出版社,1993.3.

[2]李正安,《陶瓷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3.

[3]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9.

[4]日下部正和(日)、马克·兰赛特(Marc Lancet)(美),《日本柴烧揭秘》,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

[5]余娟,《现代柴烧的工艺分析与发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6.

[6]陈秀婷,《浅谈柴窑、柴烧及其产品鉴别》,《景德镇陶瓷》,2020·第4期 总第188期.

7.张华珺,《现代柴烧陶艺发展历程及烧制工艺的田野调查》,《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03.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分析
浅析近代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与融合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与图案设计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一点
传承·融合·再创造——传统工艺青年论坛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