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差距 创造美好人生
2024-07-06赵秀娟
赵秀娟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会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但是,当意识到与他人有差距时,有些青少年难免会出现沮丧和焦虑情绪,以及想卷卷不动、想躺又躺不平的无力感,极大影响学习效率、学习表现。面对这类情况,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又该如何正视与他人的差距,调整心态呢?
案例
小学时,姗姗(化名)各方面都很优秀,小升初时就升入了重点初中实验班。刚开始,她名列前茅,但在最近的两次考试中,珊珊因成绩下降被归为了中下水平。她自责:“我努力赶超,熬夜学习,利用节假日上辅导班,怎么还是不行?我应该保持优秀,但是我太笨了!”
姗姗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有来自社会层面的,比如,学校和老师都看重升学率;有来自家庭方面的,父母也十分重视分数和名次;同时还有她个人性格、认知及能力等方面的原因。
但是,社会环境很难去改变,那么,当面对差距时,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呢?
正视差距:真正接纳 减轻内耗
心理学认知失调理论告诉我们,当现实情况与个体期望之间存在差异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不适感。因此,正视差距的第一步是真正接纳、不否认、不回避。
但接纳不等于被动地接受。接纳是改变看待问题的态度,承认问题的存在,才能放下心中不甘,思考怎么做最好。实际上,它是一种深层次的改变,因为如果我们不接纳现实,就会忍不住想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做不好,从而产生沮丧、失望、焦虑等负面情绪,以及抱怨、指责等消极行为,进而引发更多的冲突,陷入恶性循环。
青少年需要放下对“应该”的执着,接纳变化的存在。案例中的姗姗觉得她在小学阶段优秀就应该一直优秀下去,因此在做不好时就陷入了精神内耗。而我们都应当知道,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时刻在变化。我们要做一个能接纳变化的人,在面对变化时要思考接下来要怎么跟着变,顺势而为、尽己所能、但求无悔。
积极认知:保持成长型思维
要学会从差距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她的著作《终身成长》中,区分了两种基本的心理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认为个人的能力是固定的,人们倾向于避免挑战,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并且只关注结果。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们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新事物,从而错失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成长型思维则认为智力和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适应来发展。这种思维模式鼓励人们面对挑战,享受过程并从失败中学习。不难看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能适应变化,更能从挫折中恢复并继续前进。
差距是自我提升的契机。无论现在的能力如何,都是暂时的状态,每个人都有机会继续学习和不断成长,要用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自己。
自我效能:建立合理的期望
如果我们设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即便付出了努力,也有可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削弱自身的内在动力。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既有挑战性又可达成的目标,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增强自我效能感。例如,对姗姗而言,她想提高英语成绩,但要求自己每天背50个单词太难,这就不是适合她的目标。珊珊可以从每天背1-2个单词开始,逐渐找到自己的潜力边界,最后确定一天背几个单词比较合适。
亲身经历对自身效能感影响最大,因此我们可以多复盘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优势和成就,或者问一问熟悉我们的家人、老师和朋友,在他们眼中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和别人比较,但这种比较应该是建设性的,我们要学习别人积极的行动、学习及生活方式,而不是让自己更加沮丧。同时要注意寻找身边一些和自己的经历、家境等各种条件都相似的合适榜样,相信他们能做到的我们经过努力也可能做到,这就是替代性经验带给我们的效能感。
立即行动:培养良好 “微习惯”
行动是治愈焦虑与恐惧的良药。想要变得更好,就要有说做就做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一切想法都是零。
万事开头难,因而培养良好的微习惯是一个非常有效且实用的策略。微习惯是指那些小到不可能失败的积极行为,例如,你想提高数学成绩,一天做一张试卷可能很难,但每天做一道题可能就要简单得多。
要试着把自己希望养成的习惯缩小为实施起来没有心理压力的微习惯,并纳入日程,一旦确立了执行时间就开始严格地执行。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日历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跟踪完成情况。通过认可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对不好的地方及时调整,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微习惯策略,并长久运用下去,最终养成这个习惯。
持续努力:重视非智力因素
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良好的习惯(如自律、高效和坚持)和积极的品质(如乐观、韧性和坚毅)等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通过提高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抗压力、适应力和成长力,在长远发展中产生显著的影响。
这需要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重视积极情绪的力量,在解释生活事件时采用积极的归因方式(例如,将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视为暂时的、特定情境下的或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积极面对负面评价,主动寻求帮助,用灵活的思维和处事方法,学会与压力共舞。通过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想完成目标的决心,同时具备激情和毅力,跌倒时爬起来再试一次,再跌倒再爬起来试一次……
自我关怀:允许自己不完美
世界上几乎没有完美的人,无论怎么努力,总有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所以,我们要接纳自己以为的不完美,理解、宽容、善待自己,从自我批评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快乐、幸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时机,不必过分苛责自己暂时的落后。当觉察脑海中出现自我苛责时,要及时喊停,告诉自己:“我知道我已经很努力了!”“我需要耐心点……不要着急……我不苛求自己太完美。”
不过分追求完美,才会更接近完美。因为人越是追求完美,越容易急躁,越容易陷入对自己要求过高,或只追求结果的误区。实际上,事情无法按照计划顺利进行的情况会时有发生,每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事事完美。
最明智的做法是我们始终关注能控制的部分,也就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同时,看淡结果。但是看淡结果并不代表不去努力,其背后的逻辑是“我会尽最大努力,结果顺其自然”。
学会正视差距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反思、学习和实践。无论事情变得更好、更坏或者保持不变,都要不断给自己关怀和鼓励,同时,相信自己虽然不够完美,但可以足够美好。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美术编辑 / 胡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