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于冰川与旷野中的“大猫”
2024-07-06雍怡
雍怡
作为行走于高原与冰川间的孤独王者——雪豹,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重要的旗舰物种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水塔”蓬勃生命图景中最醒目而不可缺少的元素。本文就带我们一起走近雪豹,了解这种神秘的野生动物。
雪域“大猫”的生存之道
雪豹是亚洲中部特有物种,也是全球现存9种、中国境内4种大型猫科动物(虎、豹、猎豹和雪豹)中栖息地海拔最高的一个物种。为了适应高寒环境,雪豹进化出很多独特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例如,浓密的毛发,小耳朵、长尾巴和大脚板。其中,雪豹的脚板大并且脚趾间毛发浓密,行走时能分散压力,不至于深陷雪中,因此它们在陡峭的雪坡上也能疾行急停。除此之外,相比于其他大型猫科动物,雪豹的叫声相对嘶哑低沉,不会大声咆哮,和它们“高冷”的形象非常吻合。难道是雪豹的祖先悟出大喊大叫可能会带来雪崩的风险,因此一直教导子孙要保持“低调”吗?
伞护众生的“雪山之王”
雪豹的栖息地寒冷而神秘,人迹罕至,却是无数野生动物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和雪豹共享栖息地的野生动物多达数百种,尤以食草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代表。
在青藏高原的高山生态系统中,雪豹作为食物链顶端的顶级捕食者,是具有伞护作用的旗舰物种。它们通过捕猎“老弱病残”,调节野生动物,特别是有蹄类食草动物的种群规模和质量,避免它们过度啃食、践踏植被。雪豹的存在有助于维持食物链的平衡,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被视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物种,也间接护佑了依赖三江源而生存、繁衍的人类。
神秘罕见的“高冷”物种
在我国4类大型猫科动物中,雪豹最晚走进公众视野。一方面是因为,雪豹主要生活在西北高海拔且人迹罕至的地区,与人类接触少,相关的记录和研究都相对缺乏;另一方面,雪豹对栖息地条件要求严苛,目前国内仅在西宁动物园能看到雪豹,因而对公众而言缺乏认知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公众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雪豹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0年的统计结果,全球雪豹野外种群数量为7446~7996只,其中青海省是中国乃至全球雪豹分布最集中、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三江源国家公园2023年的调查报告显示,青海省2市6州都监测到了雪豹的活动踪迹,仅三江源地区的雪豹种群数量就超过1000只。但是由于雪豹栖息地可达性低、科研难度高,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这个神秘物种的真实生存状况,还有待进一步科学探究。
科技之眼“看”雪豹
红外相机拍摄
这是目前普及度最高、使用最广泛,也是全面搜集、记录雪豹行踪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照片都是红外相机记录的结果。它可以全年无休地开展调查记录,不仅能记录雪豹的踪迹和行为,还有机会拍摄雪豹在特殊时期的特定行为。但目前大部分红外相机还需人工布点并定期取回照片,给全局网络化布点、定期定点回收数据带来了很大挑战。
卫星追踪技术
在为野生动物佩戴带有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项圈后,将其放归野外,回收并分析项圈收集的位置信息,也是目前常用的野生动物跟踪检测的方法之一。它能够帮助科学家全面系统地了解雪豹的活动轨迹、范围及行动规律。但是项圈成本高、使用期限短,一般用于开展个体研究,较难推广应用。
痕迹调查和遗传学DNA分析
脱氧核糖核酸(DNA)分析能够帮助科学家精准识别不同个体,可以对特定区域内雪豹种群数量、个体健康状况等有相对准确的估判。更重要的是,通过DNA分析还可以了解雪豹的食物、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以及不同种群雪豹之间的遗传关系,从而对可能破坏其栖息地有效面积、连通性等因素的项目进行科学评估,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AI识别系统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自然保护领域的应用也成了新的热门话题。通过将数据录入云端后进行分类识别,可以把人从繁琐的数据收集、整理、记录、分析等工作中解放出来,能为科学家们较为准确地识别个体、种群数量和分布等信息,从而系统全面地了解更大范围内雪豹的生存现状、栖息地条件等信息提供极大帮助。未来需要积累更多信息数据,不断训练优化AI,提高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全球雪豹种群调查(PAWS)
这项由国际雪豹基金会发起的调查工作,旨在团结关注、研究、保护雪豹的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保护组织甚至个人,使用相对统一的标准化方法来评估雪豹的全球种群数量。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
其中,“天”是指卫星遥感监测手段,“空”是指视频实时监测和无人机航空遥感监测手段,“地”是指大量地面监测站点。通过这个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天罗地网”的布设,可以帮助科学家有效地对重点保护区域及其生态现状进行多维度、数据化的精准监测与研究评估。
持续推进雪豹保护
近年来,很多历史上从未有过雪豹记录的省、市都发布了首次发现雪豹踪迹的消息。201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宣布将雪豹的受威胁状态从濒危(EN)类别调整为易危(VU)类别。这些消息固然令人振奋,但是否就意味着雪豹变多了,受威胁状态缓解了呢?
实际上,这些现象的出现得益于科研监测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人类更好、更多地去发现和记录野生雪豹的行踪。但是,雪豹自古以来很少与人类接触,是所有“大猫”中唯一没有攻击人类记录的物种。为什么它们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甚至出现雪豹偷袭牧民圈舍、靠近人类聚居区的报道呢?这可能恰恰是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被破坏,或食物减少,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
无论IUCN的“降级”决定是否存在争议,全社会对雪豹的日益关注、科研监测的深入和保护力度的加强、管理体制的持续优化,是不争的事实。从这个角度来说,保护等级的降级,恰恰是保护成效升级的结果,更是未来持续开展雪豹研究和保护的重要驱动力。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雪豹(摄影/ 赵赵)
保护雪豹不仅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需要,也是人类尊重生命、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使雪豹始终能雄踞于雪山之巅。
知识链接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中华水塔”三江源
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处我国西北、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这里不仅有雄峻连绵的冰川群山、开阔冷润的高原湿地、自由奔流的河流水系,还有珍稀、独特的野生物种,它们组成了令人心生向往、生机勃勃的生物多样性画卷。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美术编辑 / 韦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