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网企业基于数字赋能的人力资源价值共享管理实践
2024-07-05李刚王悦刘小宝朱郯博王立彬李玉华刘虎
李刚 王悦 刘小宝 朱郯博 王立彬 李玉华 刘虎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电力”)基于大型电网企业发展需要和人力资源状况,在传统共享服务中心(SSC)建设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数字赋能的人力资源价值共享模式,细化业务、资源、数据、服务共享清单,建设数字化支持体系,重塑共享流程。建立分步拓展、规范管理、反馈评价全方位保障机制,确保价值共享模式高效运转。将人力资源全流程固化到数字化平台线上流转,实现员工管理、培训培养、全面激励和福利保障四大类业务共享;整合人力资源全场景智慧应用所需集采资源,实现软硬件培训资源、内外部机构资源、多元化技术资源三大类资源共享;汇集人力资源状态属性、经营现状、预测分析等全量级数据能力,实现人力资源基础数据、统计数据、事务数据三大类数据共享;面向管理层、业务伙伴和员工个人提供不同的全景式敏捷响应,实现人力资源服务共享。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各方、各环节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敏捷响应,推动人力资源价值增值,更有效地支撑企业发展。
一、基于数字赋能的人力资源价值共享管理实践的主要做法
(一)打造人力资源全立体共享体系,创新价值共享
1.细化人力资源价值共享清单
基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参照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向,基于业务、资源、数据和服务四大视角,分类研究确定人力资源价值共享范围。对各范围内标准一致、流程一致、重复频率较高的同质化事务进行梳理,结合人资专业管理实际与基层单位共享需求,以及数字化实现难易度等考虑,分A、B、C三类制定人力资源价值共享清单。其中,A类共享清单重在服务基层、数字化方式易实现,主要为基层诉求强、共享难度低的基础类项目,如保险经办、培训实施、人才评价等;B类共享清单重在服务管理、数字化方式可实现,主要为标准较高、共享可行的专业类项目,如员工招聘、岗位竞聘、薪酬集中发放、档案管理等;C类共享清单重在服务拓展、数字化方式实现难度较大,主要为存在共享预期、近期实施难度较大的延伸性、扩展性项目,如管理咨询、课题研究、业务外包管理等。在实施人力资源价值共享实施时,优先开展A、B类项目,C类项目待时机成熟后再行拓展,从而保证人力资源价值共享的被接受度。
2.建设人力资源数字支持体系
综合利用各种先进设备、系统、技术和工具,以数据模型规范统一、技术路线先进高效、服务应用沉淀共享为原则,构建“前、中、后台”数字化支持体系,服务人力资源价值共享模式高效运转。在前台坚持用户导向,打造多端微应用群。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多元化”服务。在中台坚持解耦复用,对现有人力资源业务流程进行拆分,解耦成独立微服务,根据类型及共享模式区别,划分为通用共享能力及专业共享能力,形成快速共享服务模式,构建共享支持中心。在后台坚持集约统筹,贯通内外部、跨专业人资共享服务数据,融合人资全业务系统,建立人才信息画像,深挖数据智慧,提供“体验、智慧、连接”服务体验,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真正为人资管理效能提升助力。
3.重塑人力资源管理共享流程
流程设计是基于数字赋能的人力资源价值共享管理机制高效运转的核心所在。按照业务、资源、数据和服务四大价值共享范围,对照A、B、C类价值共享清单,逐一梳理当前业务流程,重塑共享管理流程,明确责任分工、数据来源、工作标准与考核要求,确保价值共享稳妥实施。建立“前、中、后”价值共享全过程监督体系,共享前按照“先标准、后共享”的要求,对共享的业务流、资源流、数据流和服务流进行审查验收,对未达到共享标准、数字化手段效率差的一律不得上线运行;人力资源价值共享过程中,统一制定移交模板,规范开展业务流、资源流、数据流和服务流迁移;共享实施一段时期后,统一制定评价体系,对共享质量定期开展监督验收,确保共享管理规范可控。
(二)制定人力资源全方位保障机制,确保运行流畅
1.稳步推进,建立分步拓展机制
坚持先易后难、稳妥推进,按照“单位分类、业务分项、分步实施”原则,推行人力资源业务、资源、数据和服务共享。单位分为小型驻济单位、大型驻济单位、地市公司、县公司四类,其中小型驻济单位为未单设人资部门的单位;业务在三大模块A、B、C三类基础上,逐步进行共享服务边际梳理及延展。具体推进过程中,各业务可根据实际自主制定推进计划,按照先小型驻济单位试点、后大型驻济单位、再市县一体推进的顺序开展。
2.有规可依,建立规范管理机制
在人力资源价值共享过程中,由人资部门牵头、专业部门配合,提供全过程监督指导,审定各类价值共享服务实施方案;数字化部提供数字化技术方案和必要的资源支撑;基层单位负责提供相关共享服务需求,反馈服务质量、改进建议。制定规范的工作标准,构建统一的数据模型,更新发布人力资源价值共享业务流程和指导手册,按照“通用流程固化、繁冗流程精简、新增流程优化”等工作原则,明确各类业务审核、执行授权范围和共享职责界面,最终形成共享资源集约化采购、平台化实施,职工自主选择、自由安排的价值共享服务模式。
3.实时跟踪,建立反馈评价机制
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实时跟踪共享情况,畅通反馈评价渠道,及时了解员工诉求和意见建议。在运营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工单统计、工作量分析等数据统计。线上业务办结后实时提供评分选项,设置业务数据统计模块,实现对各业务模块使用情况、员工使用体验和业务办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掌握,为后期人力资源价值共享运营优化提供有效依据。
(三)推动人力资源全流程线上流转,实现业务共享
1.以岗位变动为主线,实现员工管理业务共享
招聘入职线上化。通过人资数字化平台,全面整合应聘人员毕业院校、学历、专业、专长、获奖情况等基础信息,实现按需智能对比、精准高效选人。应聘人员可根据自身专业、学历以及应聘地域要求等条件,精准匹配应聘理想单位,确定最终求职意向。用人单位通过线上的性格测试、逻辑测试和基础专业考试,对应聘人员进行量化评估,自动计算得分和出具报告,便于发掘合适人才。
岗位匹配精准化。新员工第一年轮岗实习期间,通过移动打卡、线上评测等数字化手段,实时记录新员工考勤、考试、考核等情况,收集工作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反馈解答。轮岗期满之后,通过大数据对新员工轮岗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按照新员工积分分档情况赋予不同层级的岗位选择权限。
岗位调整智能化。在内部人才市场开展公开的岗位竞聘,实现岗位竞聘申报信息“一键式”填报、审核全过程线上管理;通过人才开发管理平台的人才大数据、人才画像,精准了解每个候选人的过往工作经历、过往业绩等全息信息,通过人才画像与岗位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发掘合适人才。
2.以员工成才为目标,实现培训培养业务共享
规范开展入职培训。根据公司各类岗位说明书及能力模型,打造共享课程库和知识库,有针对性地举办新员工起航训练营,为新入职人才开发丰富的线上线下课程培训,提供高效的学习方式,打造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引导年轻新员工快速转变、融入企业。
科学指导职业发展。构建员工成长分析体系,创新人才发展健康“体检”,运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预测算法,挖掘数据价值,分析员工职业发展状态,形成个人健康发展分析报告,综合研判个人综合素质,牵引人才培养。
量化评选优秀人才。依托人才智慧管理平台整合收集员工业绩信息,向各单位各专业共享,可从学历、专业、成果业绩、绩效评分等各方面,对人才能力与专业人才标准进行匹配度自动化检测,高效识别适合选拔人才。
3.以精准客观为原则,实现全面激励业务共享
绩效考核“自动化”传递。通过专业信息系统数据与绩效数据的匹配贯通,实现业务工单等工作量数据及各项考核指标完成值自动提取、员工考核得分和绩效工资自动计算,彻底解决考核指标数据源多、指标分解难、计算量大等难题。实时更新绩效模块中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借助绩效看板功能,动态发布量化积分排名,公开晾晒绩效评价结果,多角度、多元化展示员工绩效表现,实现“精准画像”、改进提升。
薪酬结果“一键式”生成。构建“1+3”业绩考核监控机制,以“一平台三监控”(业绩看板监控平台,月度跟踪公示、季度分析通报、年度考核反馈)为载体,每月通过看板公布指标完成值和完成进度。在绩效考评结果确定后,通过公式直接计算薪金,绩效奖金“一键式”生成和传递,精准有效激励各部门管理人员。
职务晋升“全方位”评价。根据干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汇聚干部有关的各种数据,全方位、多角度对干部职务晋升候选人的过往经历、过往业绩、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信息的汇总分析,出具综合评价报告,为职务晋升提供量化依据。
4.以提质增效为目的,实现福利保障业务共享
提供标准化高效率保障服务。通过搭建社保业务统一办理平台,共享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定期上门收集整理资料,按照属地社保部门统一标准进行专业审核,统一提交社保部门办理,发挥规模化优势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同时大幅降低各单位与社保部门的沟通和政策解读成本,提高社保业务办理效率。
提供规模化高质量保障产品。通过发挥平台优势,整合市场资源,建立专家团队,广泛对接国网公司系统内及上下游产业融资需求和企业年金稳健增值需要,不断开发长期稳定、高效可行、风险可控的年金投资产品;深化养老金产品合作开发,推进投资产品池管理,强化投资监督,集约化运营管理,发挥整体规模优势、降低管理成本、促进投资业绩提升。
例如,深化与济南市社保局沟通协作,设立政企社保服务一体化办公窗口,职工可在共享中心自助查询、打印缴费凭证,一站式办理各类社保业务,深受职工欢迎。
(四)汇集人力资源全量级数据能力,实现数据共享
1.聚焦状态属性信息,共享人力资源基础数据
统一规范建库。创新应用数字人才技术,贯通内外数据,围绕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科技创新等9个维度,对数据归集分类,核定人才特征要素,形成包含1600万条业绩信息、500万项佐证材料的业务全面、数据汇聚、标准统一的立体化人才状态数据库。
数据全面采集。运用人脸识别、生物指纹、RFID感应、GPS定位等技术,以人的生物特征信息为核心映射到各项业务及以工作场景接触的人、事、物,进行多属性、多视角数字刻画,洞察感知员工的工作状态、学习状态、生活状态。
标签分类存储。以业绩、资质、成果、事件为节点,建立员工数据标签体系,按业务主体分为事实标签、模型标签以及策略标签,记录员工在经营活动中的关系网络和资源间的映射图谱,使各类数据有机的组织和关联起来,自动、分类沉淀存储到企业人资数据中台,实现数据的科学存储。
全面交互共享。以现有数据为基础,依托人资数据中台,对目前存在的、分散的、差异化的各项数据信息、软件平台进行整合,联通社保、档案、年金等跨专业系统数据,实现各类数据信息的整合交互共享,着力消除人力资源信息孤岛。
2.聚焦经营现状信息,共享人力资源统计数据
共享标准化统计报表。立足于人力资源统计需求,规范数据统计逻辑,基于人力资源海量基础数据,依托一体化统计工具实现人力资源计划报表、劳动组织报表、福利保障报表、教育培训报表等统计报表定义、自动上报、自动汇总功能,为人资各专业提供全口径人力资源统计功能。
共享自定义统计工具。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实现用户自由绘制所需的表单样式,并设置上报流程和自动汇总,从多维度、以动态的方式快速呈现复杂数据等功能。将各类人资报表字段进行汇集,设置统计分析的66个指标和240项参数,自动“一键生成”16类统计分析报表。
共享可视化统计看板。实时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运行状态,将数据进行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展现,建设人力资源业绩考核、员工配置、人才梯队、同业对标等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看板。基于平台组件化、服务化,借助公司微服务等新的技术路线,实现各单位个性化指标展示;实现各单位在权限范围内进行自定义、个性化及图形化指标分析功能。
例如:山东电力开发反映用工总量、素质结构、效率效益的人力资源管理“三张表”,展示核心基础数据。通过薪酬管理、人工成本、企业年金运营分析有效满足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对人工成本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和价值评估需求。
3.聚焦预测分析信息,共享人力资源事务数据
共享数据分析算法。构建“算法组件可配置、算法模型可编排”的人资管理场景引擎,支撑业务人员前台自主编排,快速构建算法模型,实现算法新增、变更的快速响应,全面提升员工信息采集、归档效率等。
例如,通过共享“业务外包用工折算模型”,自动从财务《成本费用管理情况报表》外包材料费、外包检修费、信息系统运维费三项费用之和中,分管理层级、分专业项梳理其中的外包人工成本,自动关联分省、分行业平均工资计算外包人均成本,各单位可方便得出外包折算用工数。
共享数据应用产品。将共性、协同场景以小软件、小工具、小程序等微应用产品的形式进行共享,实现系统之间的有效链接、数据协同,将各个专业、部门、层级的信息有效共享利用、整合交互,为各部门、各专业提供协同服务,驱动组织有效协同运行。
三、基于数字赋能的人力资源价值共享管理实践的成效
(一)企业管理提质增效,顺应企业升值需要
加强业务统筹集约,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将专业化、批量化、同质化业务集中处理,使服务单位的日常工作,从管具体业务、管微观问题向管战略、管宏观、管总量、管发展转变,同时有效促进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与数据协同;2023年截至目前累计为30余家单位提供人力资源服务3万余人次,大幅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和标准化水平。减少潜在风险,管理水平更加规范。依托统一数字化平台优势,集中收录所属单位基础信息、业务数据,通过数据真实性核查、交叉比对,超前研判管理业务风险,实现相关人资业务标准一致、工作规范,累计减少潜在风险200余项。实现重点业务0差错,常规业务办理规范率95%以上。近年来山东电力业绩考核保持国网系统内前三,人资专业同业对标连续为国网标杆专业,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人资先进单位、人资专业对标标杆单位等称号,2021年被省政府发文评为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提升服务水平,员工获得感、归属感持续增强。通过面向基层单位和广大员工提供“一站式”“自助型”“高效率”的人力资源服务,有力支撑了不同类别、不同发展阶段职工的职业发展和利益维护,增强了员工人资服务体验,激发员工创造出更大价值。员工自助在线信息查询4万人次,自助办理业务2万多笔,组织移动学习700余期,参培人员5万余人次,员工服务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对人资服务满意度保持98%以上。优化招才引智模式,队伍素质稳步提升。全面统筹招才引智,招聘公众号关注量及简历投递量翻番,人才当量密度上升3.1%,培养四级四类人才5000余名,竞赛调考勇夺国网十年八冠。青年员工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由49%提升至60.56%,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占比由52.8%提升至60.59%,中级及以上职称由51.3%提升至69.1%。
(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企业发展降本增效
节约人资管理成本。共享管理服务实施后,依托数字化技术和“工厂式作业”,输出准确和及时的服务,重塑了人资业务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提升了一线业务人员和用户的数字体验,大幅减少人资数据获取、基层人员数据填报、员工人事业务办理的时间成本,各单位人均人资服务比从 1:67 提升至1:100,人资从业人员较上年减少12%。随着移动在线培训的大力推行和应用,有效减少了线下培训课程的安排,大幅节省培训成本。
提升人力资本效益。通过本成果落地,有效推动人力资源价值增值,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自从2020年到2022年,山东电力劳动生产率大幅上升5.3个百分点,人均服务客户数提升6.74%,人均输电线路长度提升64.4%,人均售电量提升13.15%。利润总额在国网系统排名提升至国网前三。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在基础业务、人才服务和数据统计上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三)社会效益影响广泛,数字转型硕果累累
研究成果获得多方肯定。国网山东电力相关工作经验入选国网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业务案例》,多次被《国家电网工作动态》《国家电网报》刊发,在国网范围内获得广泛推广,并于2022年10月被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评为中国企业人资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为国网系统各单位乃至其他国有企业发展人资共享模式提供了“鲁电方案”。提炼成果先后荣获中国电力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现代工业企业创新成果二等奖等7项省部级奖项。
具有良好推广价值。本成果通过数字赋能的人力资源价值共享,链接业务、资源、数据,为公司提供全景式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持续输出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产品,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型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升人力资本价值、提高专业管理质效、服务赋能员工成长、助力企业发展,对用工总量大、用工种类复杂、管理层级多样的大型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均具有高度的普适性,具有非常高的可复制性与可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