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2024-07-03陈虎
陈虎
主题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基于主题选择或设定,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合内容和策略,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实践中,主题教学应遵循以生为本、自主学习的原则。教师应该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主题教学有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优化教学效果。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先决条件。因此,许多教师主张将主题教学应用于语文教学,通过主题教学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一、教学主题的生成与整合
主题教学的重点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构建学习情境,打破教学与生活的界限,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平等对话和自主学习,从而在合作探究和知识架构中发挥主体作用。在主题教学中,主题的整合、选择和设定是教学的第一步。有很多方法可以用于主题的整合、选择和设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定和提供学习主题,也可以与学生共同商讨,确定主题,还可以让学生基于学科知识和概念自主提出主题。一般来说,主题教学中的主题只要与学科知识和学生能力相关,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符合课程标准,并且具备主题学习所需的相关资源,都是可行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如果采用主题教学法,就需要先明确设定主题,然后在主题的引领下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以确保教学有序进行。
例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提炼本课教学主题为“人与自然”,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重点剖析荷花的美、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以及所传递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理念。这样可以使学生今后在遇到类似文章时,能够将其作为学习参考,进行类似的主题提炼和内容分析。此外,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决定主题。根据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后,以“荷花之美”为主题,以人文素养、文化品质培养为重点,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向外部辐射扩散。如搜集有关“荷花”的诗文、故事,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了解“荷花”的生活习性、内在“人格”,以及文人雅士深爱荷花的原因,寄托在荷花身上的美好情感。通过主题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发现生活中的美,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基于问题设定,激发学生的兴趣
主题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理念是“基于问题”去学习。主题教学提倡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促使学生通过思考、理解、探究,自行建立知识架构。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服务对象,学生缺乏丰富的学习经验,自主学习、知识架构是他们的短板。要想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需要借助有趣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引导性的问题或任务,以问题或任务为抓手,让学生沉浸于主题情境中,深入到学习探索中去。
例如,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图片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几位老朋友,来看看他们是谁?快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然后,教师出示一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主角的图片,如哪吒、孙悟空、女娲、盘古、夸父等,顺势引出学习主题“神奇的中国神话”。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几位人物都有什么成就和特点?你认为,他们最‘神奇的地方在哪里?”并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经验,将一个故事浓缩成一句话,仿照句子“七窍玲珑、智勇双全的孙悟空,通过坚持不懈的战斗,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根据神话故事的主旨,用关键词概括故事,讲述神话角色功绩。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
三、坚持人本理念,师生积极互动
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教师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等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主题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顺应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开放性教学,需要教师创设学习情境,使书本、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连,还需要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从而在学生收集资料、平等对话、解决问题、知识重组中发挥引领作用。
例如,教学《腊八粥》一课时,教师可以“美好的节日?甜蜜的等待”为主题进行主题教学,并利用图表安排阅读任务。(1)阅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词,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了解课文内容。(2)找出作者语言的妙处。(3)思考问题: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主人公是八儿还是妈妈?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哪些地方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从哪里可以体会到浓浓的亲情?在文中,八儿的心理活动不断发生变化,用成语概括不同阶段八儿的心理状态。(4)利用教师提供的图文资料,了解腊八节的由来,说说自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阅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揣摩人物内心,对语篇进行品评。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认真巡视,适时引导、启发学生。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相互点评,使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借助学习活动,增加教学深度
由于年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依赖教师的帮助掌握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能力。但是,要想成就学生,需要增加学生思考、学习的深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知道“怎样学”,并做到“学习好”。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主题教学强调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并以此增加学习深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将其融入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中开展实践性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主题引领下,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学有所思、学有所成。
例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教师可先以“思乡怀亲”为主题,选择同类作品,如王维的《杂诗》、杜甫的《春望》、韦应物的《闻雁》等,让学生开展“群诗”阅读活动,使学生通过阅读品味古诗词“情意含蓄”“余味悠长”的风格,看古人是如何做到所写之物“见于言外,又如在目前”以及“全文无一‘愁字,却句句有愁意”的。接着,教师结合古代的交通、社会环境,讲述思乡怀亲类古诗词的由来、情感,结合古诗词文化,剖析古人将离愁写到极致的原因,并以思乡怀亲类古诗为例,讲述中国古典诗文鉴赏要点,如搜集背景资料、抓关键词、经典意象、想象意境、品位情感。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行古诗品鉴,并让学生摘抄、熟记诗中优美的句子,从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中撷取材料,进行读写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融入细腻的情感,写出对家乡、亲友的思念。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教学深度,使学生与作者的思乡怀亲之心同频共振。
综上所述,主题教学是一种兼顾教与学的,是开放性、有效性,有助于学生情感发掘、能力培养的科学教学法,它在阅读教学中具有普适性、实用性。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主题教学设置有助于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学习主题,发挥主题在兴趣激发、内容理解、经验积累、知识建构中的引领作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分享所学所获。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