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资源,构建“治沙精神”校本课程

2024-07-03孟宪华

教育家 2024年24期
关键词:彰武彰武县治沙

孟宪华

“小时候,我最快乐的时光,便是和妈妈一起,到北边的松树林里放羊,从高一点的小山丘上放眼眺望那无边的树木,目之所及,满是风景。那时习惯性地认为松树生长得如此茂盛,得益于这里的环境天然适合植物生长。后来才明白,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曾是一片荒芜的沙漠。这些松树,是后来人为栽种、精心培育的。”在学习“治沙精神”校本课程之后,八年级的一位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拓宽德育渠道,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九年制学校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利用丰富的乡土红色资源,开发以“治沙精神”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编教材、做设计、办活动……学校围绕自主编写的《彰武治沙精神教育读本》,在教育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让无数学生从中体会往昔岁月里那些值得思考与传承的点点滴滴。

“治沙精神”的教育意义

彰武县是新中国最早开始科学治沙的地区之一,通过70年的接力治沙,截至2021年,曾经沙化面积达96%的彰武县,林地面积由18万亩增加到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4.5%。几代治沙人用奉献与坚守将沙海变成绿洲,凝练出“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涵。

学校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将“治沙精神”融入学校各项活动,让学生理解过去治沙的艰苦与奋斗,更激励他们积极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挑战。将“治沙精神”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成长于这片土地上的学生来说,这些治沙先进人物的故事就发生于自己身边,他们不难理解“治沙精神”的内涵,也深觉有责任传承这份精神。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成立领导小组,编写校本教材。学校成立了包括校长、德育副校长、团委书记、骨干班主任和道法教师在内的领导小组,共同负责“‘治沙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在统筹安排下,我们编写了小学和初中两个版本的《彰武治沙精神教育读本》,内容包括“大漠苍松”刘斌、“治沙书记”董福财、“山林卫士”李东魁、“植树固沙人”侯贵等人的治沙故事,体现出一批又一批彰武县人战天斗地的不屈精神。由此,学校架构出一套以该读本为教材的校本德育课程。

依托校本教材,落实主题课程。学校保证每周一课时的“治沙精神”校本课程,并要求任课教师按时备课、书写教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使用教材,通过讲述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了解家乡人民70多年来艰苦的治沙历程,体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除此之外,学校还编写了与之匹配的检测试题,通过“为家乡的治沙景点设计一段宣传文案”等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组织专项活动,注重实践养成。除了推进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学校还把握各种契机,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开展主题教学。如召开“‘治沙精神我传承”主题班会、组织国旗下的演讲、开展朗诵比赛、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增进对“治沙精神”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生态环境。除了在校园内开展的各类活动,学校还带领学生迈向社会,参与彰武县“治沙精神”短视频大赛,通过自选素材、自主拍摄的短视频,向治沙英雄致敬、弘扬治沙文化。

“一代代彰武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治理漫天黄沙,用美好的年华修建了一条绿色长城。”“沙海漫无垠,草木不生根。绿荫千万亩,幸有治沙人。”一句句文字、一首首小诗,以及一帧帧镜头中,学生们倾注了情感,也产生了共鸣,成长悄然发生。学校里,以“治沙精神”促学生发展的探索,我们仍在继续。

猜你喜欢

彰武彰武县治沙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彰武小钻杨间伐效果的研究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彰武断陷九佛堂组沉积物源分析及其意义
促进彰武县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实施主要措施
彰武地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加快彰武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