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保护区的建立
2024-07-03杨子怡霞德满李潇雪文佳怡
杨子怡 霞德满 李潇雪 文佳怡
南极大学
开办南极大学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一项传统。南极科学考察队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一流人才,南极大学邀请他们在航渡期间开班授课,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政治历史、实用技能等。
当张雁云带着行李,迎风登上“雪龙”号时,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动。按照考察队的统一安排,磁学、海洋物理、生物学、冰川、地质等领域的专家,在考察途中分享交流,进行学科交叉碰撞。张雁云在南极大学的课堂上介绍了极地鸟类的类群、行为和相关研究进展等,激发了大家浓厚的兴趣,从此“雪龙”号上多了许多观鸟者。
中山站的神奇动物
张雁云团队在中国南极中山站调查中一共发现了5种鸟类——阿德利企鹅、雪鹱、黄蹼洋海燕、贼鸥、燕鸥。这些动物都是张雁云的心头爱。他见过企鹅成群结队到站区玩耍,见过通体雪白的雪鹱在站区附近筑巢,还见过贼鸥,“它会吃掉我们的食物”。
提及南极鸟类,我们首先会想到企鹅。全球企鹅约有18种,而南极特有的企鹅品种却屈指可数,只有帝企鹅和阿德利企鹅。
张雁云兴致勃勃地介绍说,帝企鹅非常独特,是南半球唯一在冬天繁殖的鸟类。而且,大多数帝企鹅喜欢在冰面上繁殖。这一点不同于其他企鹅,比如,阿德利企鹅就不在冰面上繁殖,而是通常在靠近冰的陆地上繁殖。
冬天,南极进入极夜时,便是帝企鹅的繁殖期。刚孵出来的小帝企鹅都是毛茸茸的,它们不会游泳,如果冰化开后,它们还没来得及长大,便很可能会沉入水中被淹死。因此,气候变暖会对帝企鹅种群产生特别大的影响。
3项工作
北师大早在1993年就有鸟类学家参加了第10次南极科考。后续从第30次科考至今,一直有北师大师生参与南极鸟类学科考。
张雁云介绍了自己主要参与的3项工作。第一,是查明了中山站所在区域鸟类的分布和多样性。中山站站区有很多鸟类,但是一直没有系统调查,不清楚有多少种鸟及每种鸟的数量和分布,张雁云团队第一次参加南极科考就把这件事情完成了。
第二,是参与完成了中国第五个科考站的优化选址。前期科考工作已经初步确定了站址的候选区域,张雁云和其他6名队友组成的优化选址队,基于地质、生物、气象等多方面的综合评判,最终建议将罗斯海恩克斯堡岛作为新的科考站站址。
第三项工作是由张雁云牵头完成的,就是在恩克斯堡岛建立了一个生物类南极特别保护区,这是我国牵头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生物类特别保护区。在参加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优化选址的过程中,张雁云发现,在恩克斯堡岛北部的一片区域,有大约20000对企鹅在那里繁殖,还有较为集中的贼鸥繁殖种群。同时,队友经调查发现,这片区域7000年来一直有企鹅在这里繁殖。放眼整个罗斯海地区,像这样的区域是独一无二的,在这里能挖掘到企鹅的遗骸或粪便,整个区域就像一个演化的剖面,展示着7000年来企鹅的繁殖历史,这也成为张雁云团队申报保护区的亮点。张雁云团队先后向南极条约缔约国协商会议提交了预申请报告、管理计划等申报文件,并进行了反复的文本修改、现场补充调查,还主动开展国际合作共建。经过认真准备和积极工作,最终该区域被批准为南极第178号特别保护区。
南极好“难”
在南极,科考人员的行进通常没有足迹可寻,他们无从得知平整的雪面下是否存在可以将人吞噬的冰裂缝;突然而至的白化天气会让人找不到归途,无边的白色世界会伤害眼睛
张雁云老师说,在恩克斯堡岛的工作还是比较艰苦的。恩克斯堡岛考察队的大本营和拟建保护区位于恩克斯堡岛的南北两端,虽然只有3公里的距离,但所经之处全是由大小不等的冰川漂砾组成,上面覆盖着厚厚的雪,看上去是平的,但一脚踩下去却永远不知道会踩到哪个石头缝里,行进非常艰难,3公里的路程经常需要走两个小时以上。为了节省路途时间,将更多精力投入考察工作中,南极科学考察队用舰载直升机为队员们吊来了一个玻璃钢材质、半球形的苹果屋,将其固定在野外观察点附近。这个苹果屋直径大概有两米,屋内没有取暖装置,每人只有一个睡袋、一个防潮垫,主要靠体温取暖。队员们在苹果屋住了差不多10个晚上。后来,考察队在苹果屋附近安装了集装箱房间,还配置了发电设备,这样一来,条件就改善了很多。
(作者简介:杨子怡、李潇雪、文佳怡,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霞德满·巴依吐尔汗,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责任编辑: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