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背景下,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策略探析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
2024-07-03甘桂枝
甘桂枝
通过大概念教学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导向。如何有效指导初中生把握大概念开展自主阅读,深刻领会作品的内在意蕴,已成为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自读课作为语文教育的关键一环,对于培育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与批判性思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基于此,笔者试图在大概念教学理念之下,探索更为科学、高效的自读课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中,笔者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一文的教学为例,分享自己的思考。
开展大概念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中的“大概念”指的是反映学科本质,具有稳定性、共识性和统领性的核心概念或知识模型。它能够将相关主题和知识有意义地“粘连”在一起,帮助学生以“专家式思维”理解较大范围的事物或现象。以大概念引领学生的学习,不仅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大概念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意图、情感态度等。开展大概念引领下的阅读教学,具有诸多积极意义。首先,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性理解。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只关注文本的细节和表面信息,难以把握其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而大概念教学强调形成对文本的“大局观”,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文本,把握其核心思想,有利于学生将文本中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认知。
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帮助他们进一步挖掘大概念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建立起清晰的知识网络和认知框架。这样,学生在阅读其他文本时也能更准确地把握其主旨或要点,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同时,大概念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提高思维水平。
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质。通过大概念教学,学生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很可能因精神的成长而生发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之情,有意识地塑造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
基于大概念的自读课教学要义
在大概念背景下,教师开展自读课教学时,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强调整体性。整体性,即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和理解文本内容、结构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视角去审视文本,把握文本的主题、核心观点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还应将文本与整个单元、学期乃至学段的教学内容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理解文本,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注重连贯性。即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连贯性的教学任务和活动,帮助学生顺畅地建立文本内部的逻辑联系,同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确保他们在自读过程中形成连贯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最后,追求深度理解。大概念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更要求他们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度思考和解读。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和内在价值,帮助他们实现深度阅读。
《土地的誓言》这篇散文以其激昂的文字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引发读者的广泛共鸣。在自读课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找到“大概念”,并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入理解端木蕻良对土地的深情厚谊,通过自读感受其深沉而炽热的爱国之情;二是体会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在比喻、拟人等描述旁进行批注,理解这些表达的妙处;三是联系历史背景,深入理解文中所叙述的时代,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具体有效的自读教学策略
整体性阅读规划策略。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文本情感基调。文章一开始,作者便流露深情:“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一句句深情的文字,使大多数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感受到充盈的爱意,将大概念确定为“爱国之情”,为后续的阅读和理解奠定了基础。其次,将文章与单元或学期课程内容相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网。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表达爱国情感的文本,并与《土地的誓言》进行对比阅读,深入理解本文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如与《黄河颂》对比,两文均表达爱国情感,但表达情感的方式及写作手法有所不同。《土地的誓言》情感深沉真挚,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黄河颂》情感热烈奔放,注重宏大描绘与象征意义。通过对比,学生可深入理解爱国情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体会不同作者的表达手法和风格差异,从而提升阅读鉴赏力和写作技巧。
连贯性阅读指导策略。这一策略有助于学生建立文本的逻辑联系,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连贯性的教学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例如,再次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而后细读文本,寻找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句,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通过聚焦这些情感变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其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保持连贯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如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探讨文本理解中的难点和疑点。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途径,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本中的场景和情感,增强他们的阅读体验。
深度理解引导策略。这一策略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挖掘深层含义和情感价值。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深度探析。例如,鼓励他们思考:作者为何如此深爱这片土地?这片土地有哪些特质?作者又是如何表达眷恋之情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其次,解读文本中的象征和隐喻。教师可指导学生找出文本中的象征元素,思考它们与作者情感、思想的关系。比如,文章中的“土地”不仅代表作者家乡,还象征着祖国。通过这些思考,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主题和思想内涵。最后,结合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体悟文本。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中体现的情感相联系。通过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更为理解作者的爱国之情,更深刻地思考如何以行动回馈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
拓展性阅读延伸策略。教师可推荐与《土地的誓言》主题相似或情感相近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其他描写家乡、表达爱国情感的散文或诗歌。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分析讨论,往往能更深入地了解爱国情怀的多种表达方式,也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中国大地的热爱、对祖国遭受践踏的愤慨,以及对重建家园的信念;鲁迅《自题小像》中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献身决心。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爱国事例和人物,将文本情感与现实体悟相结合,如观看爱国纪录片并分享观后感,增强对爱国情怀的直观感受。
自主性阅读评价策略。这一策略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在自读课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自我评价表或阅读反思日志,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其中,《土地的誓言》自读评价表的内容主要围绕6个关键方面:把握课文内容与中心思想、感受作者对土地的深情与爱国热忱、理解文本修辞手法、联系个人情感经历、提升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掌握自我反思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自己在文学理解、情感共鸣、阅读技巧及自主成长等方面的表现轨迹。同时,教师还可组织阅读分享会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体验和感受。通过交流讨论,他们可以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笔者看来,若能有效实施上述五种策略,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将更具实效性,也将更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读能力、增强阅读素养。此外,在自读课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五个策略应相互补充、支持,形成有机整体;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其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选择策略,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灵活调整策略,针对不同文本和教学目标,把握相应重点、变换策略顺序;及时了解实施效果,收集相应的反馈并针对性地加以完善,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和思考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