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于白纸黑字
2024-07-02何悦桐
何悦桐
如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步履不停。在这样一个快节奏时代,纸质化阅读还重要吗?
如果你问我,我会给出毫不犹豫的答案:“当然重要。”
飞速发展的科技为人们的阅读开创全新的模式,电子阅读也逐渐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但我总觉得,现在人们对于阅读的心态趋于浮躁、急切、功利化。
诚然,电子阅读有其便捷之处。它更有利于时下人们所追捧的所谓“碎片化阅读”。人们无需携带厚重的纸质书本,可以运用碎片时间在手机屏幕上进行短暂而大量的浏览,尽管有时只是不入脑袋的飞速划过。人们可以运用电子功能加以批注,留下标记,一如人们之前用一张张书签标记自己读过的痕迹,在文章旁手写下自己的思考。遇到喜欢的好词好句,人们可以复制粘贴以保存,不需再像之前那样一笔一划地手写在纸上。只需轻轻一点,便可以迅速翻页,无需多时,一本书就已读完,就像完成了什么任务一般。
可正是这样的便捷,造就了人们思维的惰性;正是这样的“阅读碎片化”造就了人们的“思维碎片化”。
屏读时代将人与屏幕紧密连接在一起,屏幕就像一扇门,一打开人们就进入了一片广阔的信息天地。信息海洋虽广阔,却茫茫,在这样的一片海洋之中孤舟难立。我们时常在本该继续航行的航道上,被其他浪潮裹挟,随波逐流,难以控制自己,而去阅读其他娱乐内容;我们常常被信息的海浪淹没,顾此失彼,我们试图追求以最高效的方式阅读最大量的信息,却只是拾起一片又一片的碎片,却难以拼凑出完整的蓝图,最终一无所获,徒余茫然,失去了深度思考。
我们阅读,是为了阅读本身,而不是为了量化书籍而草草浏览,而不是为了功利目的而囫囵吞枣,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忘掉我们阅读最初的初衷。
世界之大,望天地之悠悠,渺沧海之一粟,我们是这宇宙苍穹中的一个微小的个体。我们阅读,是乘着无数值得尊敬的前人的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感知这个世界,去了解更广阔的一方天地。我们阅读,是为了超越我们单一的人生,去闯入无数个丰富的多元世界,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经历无数种独特的生命体验。我想到,那年手中纸页里“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里的江南繁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满城灯火;我想到《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盖茨比眺望数久的那盏绿灯,屹立在河对岸,这盏带着悲凉底色的孤灯背负了一个不可及的幻梦,那应该是从伦敦碎片大厦顶层看到的华灯初上吧,来自四面八方的灯光在深蓝的天穹下描摹出伦敦耀目的夜;我想到,读到那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时,眼前仿佛有两三只轻盈的飞鸟在云端自由地飞翔,眼前湖泊如琥珀袖带般缠绕于森林,金黄色的阳光照射着森林,一位老者正安详地坐于椅子上,深邃的目光凝视远方的场景。正如杨绛先生所说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因而我们阅读,诚应怀着一种无比赤忱、无比谦卑的心态,而不是飞速点击屏幕翻页,复制粘贴,囫囵吞枣,这是无比自大、无比无知的。
木心曾说:“从前的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想起,从前的慢。
以一纸信笺传递相思,以一纸书函诉不尽绵绵情意。以一卷书轴谦品圣人哲思,以一方墨砚拟不完无尽思考。
在这样喧嚣浮华的时代,偷得浮生半日闲,借一本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觅得一片光亮的小天地。翻开一本书,任由指尖在书页间摩擦,任由阳光越过窗棂洒在发梢,就这样慢慢地把一本书读薄,感受着书页从一只手过渡到另一只手的重量,用拾到的树叶书签标记喜欢的那一页,这难道不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吗?这难道不比电子阅读更安人心吗?
我想到我手抚过书上那喜欢的句子,一个又一个字凸起的纹路,那种触感,我触到书,那种接触的反作用力,它仿佛也触到了我的心灵。我想到,我一页翻过一页,书页轻轻掀过时夹杂着风的声音,前人的哲思如低沉钟鸣声窜入我的耳朵。我想到,我合上书时,手掌叠于书封上,仿佛穿透了万象空间,我的手与前人智慧的掌相印。这是肉体所能感知的实实在在的感受,这是作用于灵魂的力量。
纸质化阅读,更是生活的一种仪式感。你能否记得你有多久没有放下手机,用一段完整的时间来阅读一本你喜欢的书?将手机调成静音,把屏幕翻转向下,忘记电子产品的存在,流连于一页又一页的纸张,你的精神在一行又一行的文字之中下沉,随之你对世界的感知力又逐渐升起,你总能从之前那种朦胧的涣散中醒来。用一大段完整的时间完成阅读与思考,或许你会惊奇地发现,那时脑中一块又一块的碎片自然拼接,你福至心灵地感悟到了之前难能可贵的思想境界,仿佛重新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而那是被你所遗忘的,旧时你曾狠狠关上的那座门。
默里迪斯在《森林里的挽歌》中写道:“生命在竞赛中飞跑,犹如相互追逐的行云,像松果一样掉落。”我想,在前行的途中,我们不能失掉那种原始的情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电子时代,对于科技太深的流连便成了羁绊。纸质书籍不再仅仅是书,它给予我们灵魂的欢愉,给予我们心灵的安定。它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是一种白纸黑字的信仰。
愿我们的心灵在白纸黑字中相遇。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