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柑甜
2024-07-02何刚
何刚
一开初到戌街,看过新鲜热闹之后,很长时间里都让人心情沉重。2004年3月,聚焦“三农”问题的电视连续剧《沃土》在戌街外景地、一个叫老纳的小山村开机拍摄。牟定历史上第一次拍摄电视剧,格外引人注目,人群赶集会一样走进老纳。我跟着宣传部的人去。看了拍摄场景,看到了当红明星高明和陈晓艺,和高明有过简短的接触和交流。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山村?理由令人尴尬。贫困程度符合剧情需要,廉价而众多的群众演员节约成本。结束后,我写了一篇《<沃土>改变老纳村》的文章在《楚雄晚刊》发表。高明讲过的带着安慰口吻的一句话至今清晰记得,他说,只要转变观念,也还有很大的希望。
第二次走进老纳村,脱贫攻坚正在如火如荼。长300米的街道,太阳能街灯,小叶榕绿化树,林立的楼房。如果不是老纳完小的牌子,如果不是学校里那株高大的黄果芽树,我没有办法和记忆中的小山村联系起来。变化很具象,也很夺目。《沃土》剧情里张贴的农业合作社落地开花。我们走进千亩猕猴桃、走进沃柑、走进潘石榴,在熟透的李子园,我们采摘圆润饱满爆开的炸水李子,品尝它浓郁的果味和甜味。和12年前一样,同样获得新鲜信息:农业开发公司、订单农业、线上线下销售、直播带货。
几天前,又再一次前往戌街。戌街乡举办沃柑产品展销活动,主题是“沃土戌街,柑好有你”,邀请了一大群文艺积极分子。我们领了嘉宾证,就在会场活动。摄影的忙着照相,绘画的或许打着腹稿。我先转了脱贫攻坚中建成的四纵三横的中心村,然后到会场(广场)看展出的果蔬,黄橙橙的沃柑抢眼且诱人。有切开的果实和榨好的果汁免费品尝,在四月天里吃或者喝都倍觉甘甜。舞台上左脚歌舞表演后是沃柑种植的十八家基地现场PK,评选最大个的沃柑王。
主办方安排我们走进白铜厂基地。驶出中心村六七公里,往右拐上一个坡道,客车停在山门外边。踏进山门,一路上坡,差不多四五百米临近白铜厂村,矗着一个萌态十足的打卡点:黄橙橙的三个果实顶着免耳朵一样的绿叶,“沃在白铜厂,柑好遇见你!”像招手迎宾。熟悉情况的人介绍说,基地还开展观光旅游,亲子活动、品尝和现场采摘,五六月份很热闹。走过白铜厂村,就进入基地。办公和生活区高居山顶。果树包围着一个大大的池塘,水从三四里外山峡中的勐岗河抽上来,可以灌溉整片林地。游人众多,有彝绣T台表演,有左脚歌舞,有孩子游园:吸吸乐、环环相扣、盲人敲锣,有成人土味游戏:吆鸡比赛、玉米激励、扁担快跑。
用手机照相,发图片给远在杭州和上海的朋友,把所有活动都看遍了,我找到接待处的一个彝家妹子(她穿着彝装),说我想找个人了解一下基地的种植情况。她很热情地拨打电话,过了三五分钟,一个年轻人出现在办公区朝我们挥手。打过招呼后,他把我带到文化室。像接待过很多采访,他的介绍言简意赅,我想了解的和没有想到的他都一并说了。我很好奇,试探着问他的身份,他爽快地说自己叫沈刚,碗厂村监委主任。离开时候,我说起来,乡党委宣传委员严崇溪说,小沈脑子活,思路好,还很熟悉抖音快手这些自媒体。
白铜厂沃柑基地700亩,是2016年全乡最早引进的。戎街乡地处干热河谷,日照时间长,种植沃柑可以晚熟(比广西、四川、湖南等主产区晚两个月),采摘售卖有一个时间差。2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4月下旬至6月中旬果实上市。沃柑子母同株,可以挂在树上保鲜。一株树上有成熟了胖乎乎的橙色果实,也有青绿的半大果,还在枝头开着白花,花瓣包裹筷头大的幼果。成熟的果子全年挂在树上,笑吟吟耐心等待采摘,你不采摘它不落地。我站在果树前沉思,飘飞的思绪神游戌街乡18片近4000亩沃柑果园。正在采摘果实的人,坐在游廊里的老人,游乐的大人孩子,不知是否都和我一样心里涌着沃柑的甜蜜果味。
我走进隔着办公区百十米的白铜厂村。传说过去戌街铜冶炼产业兴盛时期,发现用村子里一条山箐的泉水冷却刚出炉的铜锭,红铜能够变成白铜,这样得了白铜厂村名。2002年因地质灾害从数里外的勐岗河边搬迁过来。统建的村庄白墙青瓦,生活饲养分离,坐北朝南整整齐齐七排房屋,每排4家共28户。走遍村庄,我没有遇到人。差不多每排都停放着一二辆轿车,有一处房门虚掩的畜厩,我走进去,圈着七八只鸡,三头猪,一条黄牛和两头驴。刚好要离开的时候,巧遇一个领着小孩的大妈。大妈也很热情,说家里流转的土地有5亩,她算了一下,说租金头年500块起步,每年递增50块,现在每亩900块。她又说,现在老板在戌街村新建一片基地,1000块起步,1500块封顶。说到基地务工,所说和沈刚介绍的一样。村里在家的30多人,都可以在基地做活,工价一天100元。沈刚说,5月份采摘的时候,白铜厂基地每天需要一百人以上,戌街基地多,工价便宜了或者中午供餐伙食不好请不到人。村里的人不够,要到集市上去请,开着依维柯车接送。现在有了专业的务工队伍,疏果采摘装车都很熟练,劳务费用由经理统一和老板谈。
在戌街人口里,勐岗河冠着一个大字,戌街山水传说都和勐岗大河关联,河床上有温泉,汇入不息流淌的河水,滋养戌街人民。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光照足、干热河谷气候,戌街人就骄傲地说,所以我们戌街的沃柑这样甜。
我们返回中心村会场,才四点钟,我跟着一群摄影的朋友去扫街(抓拍),黄果芽古树、榨甘蔗的石榨子、护佑商家的关圣宫,还跑到高处远眺拍摄过《沃土》的老纳大坝,想着饭点还早,经过一排餐馆,就有人热情邀请我们品尝戌街的黄牛肉和米白酒。返回县城的时候,思绪再次飞扬,我在脑海里翻阅自己的戌街记忆,起点是沃土,过程是脱贫攻坚故事和情景,终点是沃柑,连着一个大大的甜字。
选自《楚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