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探索提高火星种菜产量等
2024-07-02
新研究探索提高火星种菜产量
如果未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活,吃的菜从哪里来呢? 一部分通过飞船运过来,剩下的就靠在火星播种。最近,荷兰的科研人员就利用模拟的火星土壤在温室中种植豌豆、胡萝卜和番茄,探究间作种植技术能否提高这些作物的产量。间作是在同一地块同时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在模拟火星土壤中添加了有益细菌和营养物质,还调控温室内的气体、温度和湿度,使其符合预想的火星温室条件。结果显示,与在同一地块只种植一种作物的单作相比,间作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但胡萝卜产量却明显降低,豌豆则没有太大不同。
睡不醒的原因是太阳耀斑爆发?
近期,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又发布了太阳耀斑黄色预警,且爆发等级还不小,有可能影响空间飞行、通信、广播、导航、卫星,但不要把你的昏昏欲睡和健康问题统统归结到耀斑身上哦!
但为何2024年太阳耀斑如此频繁?太阳活动是有周期性的,11年左右一个周期,而第25 个太阳活动周是从2019年12月开始,预测将在2024年迎来太阳活动高峰年。到那时太阳会什么样儿?谁也无法预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5.2亿年前长尾螳螂虫什么样儿?
你想看看5.2 亿年前长尾螳螂虫长什么样儿吗?
最近,中德研究团队使用先进的显微CT 扫描、三维建模和虚拟解剖技术,还原了5.2 亿年前早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的长尾螳螂虫面貌:细长的躯干由13 个体节组成,尾部呈长棒形,末梢有细刺。它的外貌让我们推测出大附肢节肢动物很可能是螯肢类动物,比如蜘蛛、蝎子的祖先。
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始发
随着刀盘缓缓转动,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从上海崇明顺利始发,标志着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全面进入盾构施工阶段,开启超大直径盾构独头掘进穿越长江之旅。
崇太长江隧道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其中盾构段长13.25 千米,设计时速350 千米,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领航号”超大直径盾构机是我国自主研制、为穿越长江量身定制的“金刚钻”,刀盘直径15.4 米。“领航号”盾构机配置了隧道智能建造系统,以“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的方式自主掘进。
春季夜空的神秘“花海”
你知道吗?不仅地球上有花园,夜空“花园”里也“绽放”着不少以花、叶、蝶命名的绚丽星云。
星云是指由气体、尘埃等组成的弥散状星际介质。玫瑰星云距我们约5000光年,因形似玫瑰花而得名。它的中心是一个恒星诞生区,聚集着大量年轻恒星,组成了一个疏散星团NGC 2244。春季天黑后,我们可以在西南方向的天空找到它。
春季夜空还有蓝色的花朵,它是仙王座中一个明亮的反射星云,其特有的蓝色是尘埃颗粒反射附近一颗炽热蓝色恒星所致。
5亿年前动物已进化出发光特性
作为一种奇妙的自然现象,生物发光的起源一直是谜。
美国和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上发表论文说,动物的生物发光特性最早出现于至少5.4 亿年前,当时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八放珊瑚已进化出这种能力。新研究将动物进化出生物发光特性的时间推前了约2.7亿年。
我国最深地热科探井完钻
除了煤炭和石油,地下还有哪些深埋的重要能源呢?
地热是一个,它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等特点。我国陆区地下3000米至1 万米范围内的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即使仅采出2%,也可以达到2023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量的2990多倍。
可开采地热资源并不容易,要向地球深处钻井呢!
这不,位于海南的福深热1 井顺利完钻,井深达5200米,刷新了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纪录。该井的成功钻探,意味着我国干热岩勘探在地区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
播种育秧也能3D印刷
按下启动键,3D 印刷播种机两端的卷轴开始运转,一卷白色育秧纸摊开后,从播种机的一端运往另一端;从上方漏斗落下的谷种,立刻被纸面上成行成列分布的点状可食用胶牢牢粘住;随着纸张翻面成卷,未被粘住的谷种便落在下方的筐子里,待收集起来再次播种……
这一幕颇有点像科幻电影的画面,最近真实发生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公田镇里。
农民通过采用“3D 印刷播种”,种子的成秧率达90% 以上,与传统的软盘播种育秧相比,每亩杂交种用种量从3 千克减少到2 千克。同时,这一技术可以增强秧苗素质,将亩产提升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