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布氏杆菌病传播途径及有效防控措施探究

2024-07-01许江艳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7期
关键词:氏杆菌病原体羊群

许江艳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不仅危害畜牧生产,而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布氏杆菌病在家畜中以牛、羊、猪最为常发,而且能传染给人。布氏杆菌分牛型、羊型和猪型,各种布氏杆菌对家畜及人都有致病性,其中,以羊型布氏杆菌对人的致病性最强,危害性最大。

羊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发的重要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羊和牛等反刍兽类动物,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这一疾病的流行具有广泛的全球分布,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对养殖业和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羊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体布氏杆菌具有高度潜伏性和传染性,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羊布氏杆菌病的概述

1、羊布氏杆菌病的分类

当前,我国的羊群群体中布氏杆菌病病例显著,其流行特征通常呈现出地域性的特点。该疾病在羊只中主要区分成4种独特的病理形态:流产性布氏杆菌病、林鼠型布氏杆菌病、绵羊特定型布氏杆菌病及马尔他型布氏杆菌病。这种细菌在湿润环境中可存活长达6个月,而在干燥条件下的生存期也能维持1个月,显示出极高的环境适应力和持久性。

2、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羊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菌引起的动物疾病,其病原体通常潜伏于动物的多个关键组织,包括生殖系统、内脏器官和血液中。这种病原体的顽强抵抗力使其具有潜在的巨大危害性。在养殖环境中,一旦有羊只感染了布氏菌,它就有可能成为活跃的病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任何开放的皮肤或生殖系统伤口进行病原体的扩散。值得注意的是,蜱的叮咬行为也是羊布氏杆菌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在群体中,母羊的感染率往往远高于公羊,尤其是怀孕的母羊,她们面临的感染风险更为显著。因此,对于羊布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应当采取全面的措施,包括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定期检查和隔离感染羊只、减少蜱等媒介的接触等,以保障羊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3、羊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症状

羊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潜伏期差异显著,短则2周,长可达6个月。在母羊妊娠关键期,受此病影响,3至4个月时可能遭遇意外流产。早期症状包括食欲锐减、饮水量激增及行为异常,如精神状态低迷。此外,母羊还可能并发乳腺炎或关节炎,严重时阴道分泌黄色黏稠液体,导致流产。相较之下,公羊的病症多局限于生殖系统,表现为睾丸炎症,质地变硬。病理解剖发现,病死羊的胎衣特征明显,呈现出黄褐色的胶质浸润状态,部分区域覆盖脓性纤维蛋白,并伴有出血斑点。流产母羊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为皮下组织和肌肉层内的广泛浆液性水肿,全身淋巴结肿胀显著,特别是脾脏,体积可增至原来的2至3倍,并伴有明显的坏死病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身多器官受影响,但其他脏器并未显示出明显的病理变化。

二、羊布氏杆菌病的主要病原亚种

羊布氏杆菌病的致病性亚型主要包括两种关键类型:布氏杆菌亚种melitensis和亚种abortus。这两种亚型各自与家畜建立了密切联系,如羊和牛,成为疾病在这些宿主体内广泛存在的核心因素。布氏杆菌亚种melitensis,因其对绵羊和山羊的高感染性,常被称为“山羊布氏杆菌”,尤其在山羊养殖区域频繁出现。实际上,它也是人类感染的一个重要媒介,特别是那些与山羊日常互动的人,如饲养员、助产士和屠夫,他们在处理过程中容易受到感染。相比之下,亚种abortus则主要针对牛,通常称作“牛布氏杆菌”。它在牛群中的活动导致了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生,通过胎儿死亡、流产和胎盘排出等途径迅速在群体间传播。人类感染此病,往往源自接触病牛或其污染的环境,尤其是那些直接从事动物护理或肉类加工的专业人员。尽管这两种亚种引发的症状在牛和羊之间有所差异,但共同特征在于它们都具备潜伏性和持久感染的特性。这意味着带菌动物可能长期无症状,无形中加剧了疾病在畜牧业中的扩散风险。因此,深入理解这两种主要病原亚种的行为模式以及它们的感染路径,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三、宿主与传播途径

1、羊布氏杆菌病的宿主动物

羊布氏杆菌病,作为一种传染病,其核心宿主环境主要由绵羊和山羊这两种草食性哺乳动物构成。虽然绵羊和山羊均属于反刍类动物,但它们在承载和传播布氏杆菌方面各自扮演着独特的角色。绵羊是布氏杆菌亚种melitensis,即通常所说的山羊布氏杆菌的主要载体。其感染后可展现出一系列病症,如高热、关节炎症和繁殖障碍。这些病症不仅使绵羊自身受到损害,同时,病原体还通过胎盘传递、分娩残留物、尿液和乳汁等途径传递给下一代,进一步维持和延续疾病的进程。山羊在羊布氏杆菌病的生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同样具有携带和传播山羊布氏杆菌的能力,其症状与绵羊相似,包括发热、关节问题和流产。病原体通过这些媒介在同类间形成了动态的传播链,使疾病在羊群中迅速扩散。在布氏杆菌的生活周期中,绵羊和山羊这两种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生存环境对疾病的扩散范围具有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在山羊和绵羊的养殖业中,管理疏忽或卫生条件不良将显著增加疾病爆发的风险。因此,对这些主要宿主的行为特征及其疾病传播途径的深入理解,对于预防和控制羊布氏杆菌病的爆发至关重要。这关乎农场的健康,也关系到人类因接触受感染动物而可能面临的潜在威胁。通过加强对羊布氏杆菌病的研究和监测,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防控策略,保护农场的畜牧和人类健康。

2、疾病的传播途径

感染途径的多元性体现在其可能源自对病原体的直接接触,如皮肤接触感染动物的体液或组织。此外,摄入未经充分消毒的乳制品,包括牛奶、奶酪和肉类,同样可能导致感染。然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羊布氏杆菌病还具有通过呼吸道感染的潜在风险。当病原体以气溶胶形式被吸入时,感染的风险会显著增大。这一现象提醒我们,需特别关注呼吸防护措施的重要性,以防止气溶胶形式的病原体被吸入,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羊布氏杆菌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1、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及防范技术差

当前畜牧业在我国虽然养殖规模庞大,但整体技术水平却有待提升。分散的家庭式养殖模式占据了主导,养殖条件往往简陋且缺乏管理,依赖于传统的口耳相传,对于牲畜的常见疾病和潜在威胁知之甚少,尤其是对布病的认识停留在表面,误以为母畜流产或产下死胎是其唯一症状。许多养殖户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对市场异常低价的现象缺乏警惕,对羊布氏杆菌病的检测抱有消极态度,对于发现的病羊,拒绝参与流行病学调查,这无疑增加了畜牧兽医部门后续防控工作的复杂性。更有甚者,为了短期利润最大化,无视动物健康状况,无视疫病风险,随意在市场上交易,严重制约了疫病控制和防止扩散工作的推进。养殖人员自身的卫生习惯和防护意识也亟待提高,特别是在配种和接生这类高风险环节,他们未能严格遵守环境消毒和病死动物处理规定,随意丢弃病死动物及其产品,这些行为无疑加剧了疾病的传播风险。

2、基层检疫监测力量相对薄弱

当前,全国范围内的动物防疫体系革新正在进行,然而在基层,特别是乡镇级兽医机构的资源配置上,尚存不足。一些地方的兽医站人员配置紧缺,甚至出现单人值守的尴尬局面,且队伍老化问题突出,这无疑削弱了针对羊布氏杆菌病防控的能力。部分工作人员在养殖场户监管上的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往往流于表面,未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养殖单位的实际运营状况,对动物的进出动态以及健康状况变化缺乏清晰的认识,使得疫病监控和管理处于信息不全、情况不明的状态。

3、检疫监管工作难度大

养殖户在引入牲畜时,往往未向地方兽医机构进行申报,也不向卖家索取《动物健康合格证书》,更忽略了到达后的隔离观察程序,同时,人工授精操作人员的资格认证问题也模糊不清,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监管工作的挑战,使得控制羊布氏杆菌病的传播变得愈发困难。

五、羊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鉴于羊布氏杆菌病对畜牧业构成严峻挑战,尤其是在缺乏针对性疗法的现状下,养殖业必须强化防控策略以降低该病的发生风险。不当的引进活动往往成为疾病暴发的导火线,外来的羊只可能携带着潜在的疾病隐患,从而迅速在养殖场内扩散。因此,养殖实践中应着重于实施预防措施,避免引入不合理的种羊导致疫病大规模爆发。养殖场应优先推行自我繁殖,如需引入外来品种,务必对引进地的疾病状况进行详尽调查,确保从合法渠道获取健康羊种。在运输过程中,严格的卫生标准不可忽视,包括对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合理控制运输密度,以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此外,引进的羊只必须经过严格的隔离和检疫程序,多次进行布氏杆菌病检测,只有在确认无病且隔离期满无发病风险后,方可与其他羊群混合饲养。这样的严谨管理是保障养殖场安全的关键步骤。

在养殖实践中,疏于精细管理往往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过密养殖、圈舍条件恶劣以及饲料配比不当,这些都可能导致羊群承受巨大的生理压力,从而增加布氏杆菌病的发病风险。为了保障羊群的健康生长,提升养殖效益,关键在于优化养殖管理和应对潜在的应激因素。首要之务是合理控制羊群密度,根据羊的年龄、体重、性别和个体差异,实施分群饲养,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每个群体有独立的隔离空间。同时,注重冬季防寒保暖,改善羊舍的保温性能,可能的话,可以使用保暖材料或增设加热设备,同时保证良好的通风,防止空气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其次,要关注圈舍环境的调控,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在高发季节,务必确保羊舍的舒适度,避免过度寒冷或湿度过高。垫料的更换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它不仅能防潮,还能为羊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间接提升保暖效果。最后,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升羊群免疫力的关键。要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多样性,提供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满足羊群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此外,适当添加维生素、草药和矿物质等辅助元素,能有效增强羊群的抵抗力。在调整饲料时,应遵循渐进原则,避免突然变化对羊群造成不适,确保平稳过渡。通过以上全面细致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羊布氏杆菌病的风险,促进羊群的健康生长,从而推动整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健全羊群布氏杆菌病隔离与封锁措施

在畜牧业运营中,当识别出可能的疾病迹象,首要步骤是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限制疑似病羊的活动空间。基于病原体特性及羊的具体症状,初步评估疾病状况,同时运用血清学检测手段进行深入诊断。强化养殖环境和用具的全面消毒,密切关注与病羊接触的其他羊只,因为它们可能处于无症状潜伏期。一旦确诊,应立即向相关机构报告,由专业团队执行疫区封锁和病羊处理,包括可能的疫苗接种或者调整饲养策略,如分散喂养或转移,以防止病毒扩散。病原体对消毒剂敏感,强调建立科学的消毒规程,确保所有环节都遵循有序且高效的消毒程序,以消除潜在感染源。在选择消毒剂时,应灵活运用,如3%漂白粉溶液、20%石灰乳、2%来苏尔或0.5%过氧乙酸,这些都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可交替使用或组合使用,以防止抗药性的产生,确保最佳的消毒效果。病羊的排泄物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及时处理,通过沼气池等设施减少感染风险。饲养人员需密切关注并记录羊只的日常健康状况,严格执行消毒清洁标准。这样的管理策略有助于维护农场的卫生安全。

3、科学接种布氏杆菌病疫苗

确保羊只健康的关键在于遵循疫苗接种的严谨程序。养殖者应深刻了解疫苗接种在疾病防控中的核心价值,根据自身的养殖场环境、羊群历史病例、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特征和潜在风险,设计出一套科学且全面的免疫接种策略。比如,为了防止繁殖母羊感染,可在配种前1至2个月实施疫苗接种,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式,这样可以使羊体在接种后2至3周内产生保护性的抗体,有效保障母羊的健康。推荐使用M5型弱毒活疫苗,但需特别注意,在接种前后的一周内避免使用抗生素,以避免干扰免疫反应。养殖场还应建立详细的免疫接种记录系统,确保接种工作的精确无误,避免重复或遗漏。同时,定期进行抗体水平检测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以便及时补充免疫,维持羊群的免疫力水平。

4、强化羊布氏杆菌病宣传力度,构建完整防控体系

确保羊布氏杆菌病的有效控制,关键在于提升所有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防疫机构需强化对该疾病的公众教育,采取多元化的传播策略,强化疫病知识的普及,并强化培训项目,促使养殖业管理者和员工增强防病意识,学习到必要的防治技能。一旦疫病突现,他们能迅速、科学地应对和防控。在基层层面,防疫监管应更为严格,实时追踪养殖区各养殖场的布病防控执行情况,通过合作各方力量,实施精准且科学的防控策略。同时,必须关注病死羊尸骸对疫病的潜在威胁,强化对此类不当行为的宣传教育和监督,严惩任意丢弃和贩卖病死羊的行为。对于病死羊的处理,应推广使用无害化处置技术,从源头上防止疫病扩散。

综上所述,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羊布氏杆菌病高发的情况,则会对养殖业造成极大地打击。现阶段在羊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需要重视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意识,掌握一定的防控技术。在养殖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控与净化效果,降低羊布氏杆菌病的发生概率及其可能对羊养殖业发展产生的制约,推动羊养殖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创造更高的养殖效益。

(作者单位:125200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猜你喜欢

氏杆菌病原体羊群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