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水鱼规范化饲养方式及防治病害关键要点探讨

2024-07-01孔祥菲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7期
关键词:鱼病淡水鱼病原体

孔祥菲

淡水鱼病害具有发病范围广、危害面积大、流行时间长等特点。养殖者应明晰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和发病原因,采取科学的防治对策。综合治理水体环境,改进喂养方式,合理使用日常防护药物,及时发现并针对性治疗鱼病。这些措施可以避免淡水鱼病害大范围传播,推进淡水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水质监测是防治淡水鱼病害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水质是淡水鱼养殖的重要环节,若水质不良,容易造成淡水鱼生病。养殖者应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同时,优化饲养方式也是防治淡水鱼病害的关键步骤。科学的喂养淡水鱼,保证饲料营养均衡、食量适宜,可以增强淡水鱼的抵抗力,减少淡水鱼生病的概率。正确使用药物也是预防淡水鱼病害的重要手段。在使用药物时,养殖业者应该按照药物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过度使用药物会导致淡水鱼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治疗鱼病的难度增加。

一、优化淡水鱼饲养方式

1、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模式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养殖和种植往往是分开的,但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鱼菜共生综合种养逐渐兴起。其核心是人工浮岛技术,通过人工浮岛将养殖和种植结合在一起,实现渔业养殖与种植蔬菜的共生关系。人工浮岛技术利用蔬菜吸收利用养殖尾水中的营养元素,为蔬菜提供充足的营养源。同时,蔬菜的生长迅猛可以抑制尾水中杂藻的繁殖,有效地防止了水质恶化。这种共生关系可以将渔业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蔬菜的养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相比于传统的养殖和种植方式,鱼菜共生综合种养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维护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

2、做好池塘消毒工作

淡水鱼养殖的工具清洁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如果不严格执行会导致病毒和病菌的传播。养殖工具包括鱼缸、过滤器、水泵、温度计等等,这些工具都需要经过消毒处理。消毒工具可以使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等清洁剂,但在使用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比例配制。消毒后,需要用清水反复冲洗,以确保清洁剂残留物被完全清除,否则会对鱼的生长和健康带来风险。除了工具,饲料的储存也要注意。饲料必须密封存储,防止受潮。同时,注意环境干燥和空气流通。在池塘消毒时,养殖人员必须穿上防护服,避免感染有害病菌。消毒池塘的方法包括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池塘和病害进行选择。无论哪种消毒方法,都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和标准操作,以确保消毒效果达到标准。总之,淡水鱼养殖需要使用大量工具,但这些工具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确保鱼的健康生长。同时,饲料的储存和池塘的消毒也非常重要,需要养殖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保证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3、进行合理投喂

首先,投喂时要注意水质情况,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鱼的健康。因此,养殖户在投喂前要先检查水质情况,如果水质较差,要及时进行水质调整。此外,采取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这样可以确保鱼类每次都能吃到适量的食物,避免过度喂食而浪费饲料。其次,随着水质和季节的变化,养殖户需要对投喂方法进行调整。比如,夏季水温较高,鱼的代谢率也会提高,因此需要增加投喂次数,但每次投喂量要减少,避免饵料过多而导致水质恶化。而在冬季,鱼的代谢率降低,投喂次数也可以减少,但每次投喂量要增加,确保鱼类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最后,春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养殖户要特别注意投喂技巧。春季时,鱼的食欲会增加,因此可以多投食料增强鱼种体质,确保成活率。此外,鱼类在春季也容易感染疾病,因此要注意饲料的卫生情况,避免病菌滋生。

4、确保苗种安全通过检疫

鱼苗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种源,而苗种的质量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购买鱼苗时,必须注意苗种检疫问题,以避免购进带病害或来自疫区的鱼苗。为了保证苗种的质量,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检疫方案。在进行苗种检疫时,应当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鱼苗的健康状况、病原体的检测等,以确保苗种的安全性。同时,应当注重检疫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检疫工作的严谨性。苗种检疫不仅仅是为了保证苗种的质量,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如果苗种中存在病原体,一旦将其引入养殖场,会对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疫区的苗种,应当进行隔离处理,并加强监测管理,以确保疫病不会蔓延。

5、药剂合理使用

近年来,淡水鱼养殖受到养殖户的青睐,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防疫工作,以保障鱼类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下面将对鱼类养殖过程中的防疫工作进行详细介绍:首先,鱼种放养前需要进行水质消毒工作。这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以保证鱼苗在一个相对干净、卫生的水域中生长。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高锰酸钾溶液、漂白粉和硫酸铜组合药剂等。在使用这些药剂时,需要根据鱼群情况确定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并及时加水稀释药剂,以避免药剂对鱼类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其次,养殖过程中发现患病鱼要及时隔离并消毒换水。常见的鱼类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在发现患病鱼后,需要采用视觉检验和镜检结合方法确定患病情况,并按专业人员指导使用药饵组合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饵的投放量和使用时间,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后,防治一般为10天左右投喂1次药饵,根据鱼群患病情况可加大药饵投放量,并以7天为1个疗程。在进行防疫工作时,需要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和水质的监测,及时清理死亡鱼类和鱼粪,以维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同时,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6、加大疾病检疫力度

淡水鱼病害是影响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种苗检疫则是防治淡水鱼病害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鱼苗的健康状况,需要对鱼苗有较为完善的检疫程序。一旦发现有病害,需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免疾病扩散。同时,在生产养殖过程中也可以按照当地兽医的相关指示开展疫苗接种工作。这将有助于提高鱼苗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在进行检疫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的检疫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鱼苗的健康状况,避免疾病的传播,从而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的发生及治疗

1、白皮病有效治疗方法

白皮病的特点是病程短、病势凶猛、流行地区广,死亡率高达50%以上,从发病至死亡仅需2—3天。淡水鱼感染白皮病的初期,一般在背鳍、尾柄等部位会出现白点,白点周围呈现白色,并向周围扩大蔓延。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病鱼背鳍后面的体表可能全部发白。若病情严重,病鱼尾鳍上的白点会出现溃烂、残缺不全等情况,在水中鱼头向下、鱼尾朝上,偶有挣扎状,不久就会死亡。因此,一旦发现淡水鱼出现白点等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为预防白皮病的发生,淡水鱼养殖者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污染。其次,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保证淡水鱼的营养均衡。再次,要定期检查和清洗养殖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最后,应加强淡水鱼的免疫力,采用合适的预防措施,如灭菌、消毒等。

2、淡水鱼爱德华氏菌病的发生

爱德华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疾病,也叫“头穿病”。其病原体是一种名为爱德华氏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细菌,可引起鱼类的急性败血症和慢性感染。在淡水环境中,爱德华氏菌病主要影响鲤科、鲑科、鲈科、鲶科、鳝科等多种鱼类。而在鱼的生长阶段中,幼鱼更容易感染此疾病。爱德华氏菌病的流行特点是季节性的,并且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高峰期的发病率最高。疾病的传播速度较快,死亡率也极高,尤其是对于急性败血症的感染。爱德华氏菌病的症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急性败血症,鱼体表现为身体变色、无力、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另一种是慢性感染,此时鱼体出现典型的“头穿孔”症状,即头部出现溃疡和坏死。为了预防和控制爱德华氏菌病的发生,养殖户需要加强鱼塘和水质的管理,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密养殖,同时加强对鱼病的监测和预防。对于已经感染此疾病的鱼类,应及时隔离,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3、水霉病发病症状

水霉病是淡水鱼养殖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原体主要包括绵霉属和水霉属等10多种真菌,各品种淡水鱼均可感染。水霉病的流行季节在每年的春冬两季,当气温较低,或者水温在13℃—18℃时,淡水鱼易感染水霉病。鱼患水霉病的初期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病鱼体内菌丝体的繁殖,病鱼可能会出现反应呆滞、动作迟钝等表现。待病情进一步发展,病鱼会运动失常、焦躁不安、食欲减退,病情较重的鱼背鳍部位会出现血脓和肌肉腐烂。最终会衰弱而死。为了预防水霉病的发生,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和充分通气,避免饲料残渣和有机污染物积累。其次,要加强对淡水鱼的营养管理,增强鱼体免疫力。

4、淡水鱼肠炎病防治方法

肠炎病是淡水鱼养殖中最常见的鱼病,其主要致病菌是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这种疾病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等多种淡水鱼。肠炎病通常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水温25℃—30℃是肠炎病流行的高峰期,流行特点是危害面积大、死亡率高。病鱼在患上肠炎病后,会出现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等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全身的鳞片会变得疏松、呈现竖起状,基部发红,鱼身腹部两侧红肿,稍压后鱼腹部会有血水流出。解剖病鱼可见鱼的肠壁局部充血发炎、缺乏弹性,肠腔内没有食物,只有淡黄色的黏液和血脓。此外,食道和胃呈脓肿、鲜红色,严重时可导致集体死亡。首先,养殖场应该保持良好的水质,加强饲料、药物的消毒处理。其次,对于已经患病的鱼,可以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如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但是,药物的使用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周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淡水鱼寄生虫病防治策略

寄生虫病对淡水鱼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生长发育缓慢,降低了抵抗力,严重情况导致鱼类死亡。可采取化学药物进行防治,如优马林可有效治疗斜管虫、小瓜虫、车轮虫等,具有消毒抗菌功效,且不会引起公害和污染。另外鱼虫杀星可有效治疗中华蚤、水蜈蚣、指环虫等,具有用量少、见效快的优点,对鱼类本身没有毒害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化学药物时:首先,应掌握发病规律,制定科学的投喂计划,将内服用药、池塘消毒相结合。其次,要针对不同的寄生虫,选用针对性的药物并合理控制用药剂量,以高锰酸钾为例,将浓度控制在0.7mg/L进行泼洒可有效防治淡水鱼寄生虫疾病。

三、微生物与病原体相互作用导致淡水鱼感染疾病

淡水鱼是人们常见的食品之一,但是在饲养过程中,淡水鱼也会出现各种病害。常见的淡水鱼病害包括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这些病原体会导致鱼体患病、死亡或造成其他危害。部分微生物和病原体会导致鱼体发病部位腐烂,严重的病原体可以引起鱼类大量死亡。病原体会在水中迅速繁殖,通过呼吸和摄食进入鱼类消化系统,破坏其消化功能,降低鱼群的摄食量,对淡水鱼的消化系统造成严重损伤。病原体产生毒素或代谢产物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从而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发育。传染性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一旦大规模暴发,将对鱼类构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因此,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预防和控制病害。预防病害的方法包括加强鱼类的营养、增强鱼类的免疫力、控制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卫生等。对于出现病害的鱼群,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和传播,保护整个鱼群的健康。

四、药物性外在因素引发的鱼病

鱼病的防治是养殖业中的重要问题,而药物性的外在因素是引发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部分养殖人员会滥用药物或者私自加大药量,导致鱼对药物的抗药性增强。这样会导致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因为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大幅降低。此外,缺乏对病原体、致病菌和药物知识的足够了解也会造成淡水鱼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感染和传播疾病。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及常见的疾病和病原体,以便对疾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为了避免滥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养殖人员需要根据鱼病情况选择对应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而不是滥用药物。应该选择专业的药物,按照说明书中的剂量使用,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通过加强对病原体、致病菌和药物知识的学习,养殖人员可以更好地识别和预防鱼病。

五、水体污染对淡水鱼的影响

近年来,淡水鱼养殖发展迅猛,但同时也面临着水体质量管理的问题。养殖户未能加强对水体质量控制,没有进行科学的清塘换水,导致引入病原体,从而增加了鱼类发病率。池塘水质恶化会引起疾病频发,严重影响鱼产量和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水产品的安全品质。因此,必须注重水质管理,避免疾病暴发。水体环境持续恶化会对鱼类健康生长构成威胁,导致鱼类大规模死亡,养殖户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养殖环境管理,保证水体质量的稳定和安全,从而提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为了解决水体质量管理问题,养殖户应该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治理,采取科学的清塘换水措施,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水体的清洁和安全。

综上所述,加强水质监测、优化饲养方式、正确使用药物、及时发现鱼病等防治对策是预防淡水鱼病害的有效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降低淡水鱼发病概率,促进淡水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250013山东省济南市淡水渔业研究院)

猜你喜欢

鱼病淡水鱼病原体
淡水鱼类育种和人工繁殖技术关键点分析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的防治技术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