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有机水稻栽培过程中科学管理策略的合理应用
2024-07-01赵琪琳
赵琪琳
有机水稻归属于绿色食品的范畴,具体是指从育苗到种植的全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以物理和生物等措施防治病虫害。与一般的水稻相比,绿色有机水稻的种植标准更高,对栽培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实现有机水稻优质、高产的目标,应当对相关的栽培技术合理应用,这对于推进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选地与整地
1、优选种植地
用于绿色有机水稻种植的地块,应当与城区、工业园区、矿区、交通主干道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以连片且具有规模化特点的地块作为首选,生产区域内的农户应具备相对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依据有机水稻的种植规范和技术要求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环境对于有机水稻的种植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生产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应当与有机水稻的生产标准相符,必须防止环境对有机水稻种植地块造成污染和破坏。所选的种植地块应当与常规地块之间通过林地或是河流等分隔开。需要注意的是,当隔离带内种植农作物时,要根据有机农作物的标准栽培,而收获的农作物却并不能按照有机产品出售,只能作为一般农作物。在一片区域内,大面积种植同一种农作物时,病虫害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大。由于绿色有机水稻不能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所以在种植布局方面,要保持群落的多样性。比如,在一片种植地内,栽培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或是与豆科作物间作等。与此同时,应当在有机水稻种植区域的周边营造出适宜天敌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使天敌的数量进一步增多,充分发挥出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作用。
2、整理地块
当绿色有机水稻的种植地选好之后,应对地块加以整理,为水稻后续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为提高整地效果,应选用大马力的拖拉机,对所选的地块进行深耕,耕深应当达到30cm左右,通过深耕能够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墒能力,减少地下害虫的发生几率。深耕后,对土壤进行机耙,将其中的土块、根茬、草须等全部粉碎,这样不但能够使地表更加平整,而且还能使土壤达到上虚下实的要求。以播种机的实播宽度为依据,对地块进行打畦,即将地块分成一块块的田埂,打畦时,畦宽控制在30—50cm之间,畦长以2—3m为宜。若是采用旋耕机播种有机水稻,为防止土壤过于疏松,对后期秧苗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应当在整地期间将土壤踏实。为增强种植地的土壤肥力,应当施堆肥或是腐熟的鸡粪,由此可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
二、选种与播种
1、优选良种
在绿色有机水稻栽培的过程中,选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所选的水稻品种本身存在问题,则很难达到有机水稻的栽培目标。因此,必须确保所选稻种的纯度,不可以使用与转基因有关的品种或是衍生物。要以适应能力强、高产、质优、抗逆性、抗病虫害、抗倒伏的品种作为首选,稻种的质量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以上。
2、播前处理
水稻品种选好之后,应当在正式播种前,对种子做相应的处理,具体方法如下:在有机水稻播种前2周,选择晴好的天气对水稻种子进行晾晒,时间以2—3天为宜,通过晒种能够将其中的杂质筛选出来,这样才能有利于提升种子的纯度。同时,借助太阳紫外线能将种子表面的细菌、病毒杀灭,以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晾晒好的种子可以放入石灰水中浸泡,以24h为宜,时间不宜过长或是过短,以免对浸种效果造成不利影响。浸种操作时,要保证水面比种面始终高出10cm左右,一旦水面过低,要及时补加。需要注意的是,应保护好石灰水表面的白色薄膜,防止损坏后空气侵入影响浸种效果。浸种能够加快种子的吸水速度,达到正常发芽所需的含水量,可以达到催芽的目的。
3、适时播种
绿色有机水稻播种的温度应当稳定在8℃以上,如果是机插盘育苗,则每盘的播种量控制在125—150g左右;若是钵体盘育苗,则每孔的播种数量以3粒为宜。播种前,要先给土壤浇1次透水,播种后采取拍压的方式,确保种子顺利入土,随后用过筛处理后、不含草籽的沃土对种子进行覆盖,厚度控制在1cm以内,并在苗床上铺设地膜,待出苗后,及时揭除。
三、栽培管理
1、温度管理
有机水稻播种后至出苗期这段时间要做好密封保温工作,避免温度过低影响出苗;水稻出苗后至1叶1心期,应开展通风炼苗,提高秧苗的抗性,促进生长,炼苗期间要控制好棚内温度,不得超过28℃;秧苗1.5—2.5叶期时,应当逐步增加通风量,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5℃左右,避免发生高温烧苗或是秧苗徒长的现象;秧苗2.5—3叶期时,应采取白天揭、夜晚盖的方式,将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0℃左右,出苗的过程中,若是遇到顶盖的情况,则应将被秧苗顶起的覆土及时敲碎,以免对秧苗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水分管理
绿色有机水稻对灌溉水的要求比较高,必须用清洁水进行灌溉,不可以使用生活污水或是工业用水,采取单排单灌的方式。在水层管理方面,以浅水为主,通过水层增加稻田的温度。具体的灌溉方法如下:水稻移栽期使田间的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但水不露出地面;秧苗返青后,水层的高度控制在2—3cm左右,有效分蘖前,以浅水灌溉为主,以此来提高田间地温和水温,促进秧苗分蘖,当有效分蘖结束后,对于秧苗生长比较繁茂的地块,应将水排净后晒田,时间以7—10天为宜,通过晒田控制秧苗无效分蘖,至田面发白、地面出现轻微的裂纹、叶色褪淡挺直,以此来促进根系发育。随后采取干、湿、干循环的灌溉方式,达到以根促叶,养根保蘖的目的。秧苗生长至后期时,若是遇到夜间低温的情况,即温度<16℃,则应采取深水护胎的方法,将田间水层灌溉到15cm左右,以此来防范低温冷害的产生,水稻进入黄熟期时,应停止灌水。
3、施肥管理
(1)增施农家肥
绿色有机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养分,由于不能使用化肥,所以要增加农家肥的施用量。要求选用的农家肥为无杂物残留、充分腐熟,经检测不含添加剂,或是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将添加剂全部消除。农家肥在培肥土壤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对于有机水稻种植区而言,土壤的培肥目标是有机质含量达到3%以上。
(2)施用有机肥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有机肥有肥饼、腐植酸肥料、氨基酸颗粒等。有机水稻的栽培中,推荐使用肥饼,具体的施肥方法如下:以肥饼作为基肥时,应当在水稻播种前一周,将肥饼施入土壤中;以肥饼进行追肥时,应将之充分发酵腐熟后,撒施至稻田当中,要确保均匀。肥饼的施用量控制在100kg/667m2。
(3)生物肥
这是一种以土壤微生态和植物营养学原理为基础,研发出的可以代替化肥的制剂。在微生物菌肥中含有多种具备高效活性的微生物菌,可以起到活化养分、提升土壤中养分利用率的作用。作为新型肥料,它的施用有助于促进有机水稻产量的提高。
(4)稻草秆还田
在每年收获水稻时,可将稻草秆打碎,用翻地机翻入到地面以下20cm左右,在培肥地力的同时,可为有机水稻后期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
四、病虫草害防治
1、病虫害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①调整播期。有机水稻最容易遭受病虫害的阶段是生育期,对此可以采取调整播期的方法,使水稻生育期与病虫害高发期错开,这样可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危害,减轻损失。在水稻生育期,螟虫的危害最为严重,如二化螟、三化螟等,其归属于内源性害虫的范畴,常年在稻田内产卵,对此,可以采取调整水稻播种期的方法,降低此类虫害的发生几率,有助于促进秧苗成活率的提升。
②种植绿肥。所谓的绿肥是指用绿色植物体制成的肥料,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种植绿肥不但能够增加肥源,而且还能改善土壤。为使绿肥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要合理施用。在有机水稻生长的前期阶段,可以种植豆科作物,由此能够使稻田内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降低50%—75%左右。同时,绿肥的种植还能使天敌的数量保持稳定,可以防止病虫害大规模暴发。
③加强田间管理。通过田间管理能够使有机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如水稻生育早期,采取翻土、浇水等方法,能起到灭虫的效果,可以杀死大部分越冬的螟虫,螟虫通常是在春季化蛹,此时浇水能使虫害得到抑制,在减少虫口基数方面效果显著。有机水稻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对此可营造适宜水稻生长的环境,在秧苗返青期采取深水护苗、深水控制虫害的措施,以减少害虫的数量,增加天敌的数量,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
(2)物理防治
这是有机水稻栽培期间防治病虫害较为有效的途径,在抑制病虫害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频振式杀虫灯、电子灭蛾灯、黑光灯等,灯光诱杀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借助不同波长的灯光,使害虫的代谢紊乱,达到诱杀的目的。在物理防治期间,应当及时将感染病虫害的秧苗从稻田内拔除,带出稻田深埋或是烧毁,以此来消灭病虫害,避免传播扩散。通常情况下,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可以控制的面积大约为4hm2左右,杀虫灯应当悬挂于距离地面1.5—2m左右的位置处。需要注意的是,频振式杀虫灯不宜设置在稻田的中央位置处,应设置距离稻田10m以外的地方。
(3)生物防治
目前,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有天敌控害和稻鸭共作两种方式。
①天敌控害。基本上所有的水稻害虫都有自己的天敌,稻田区域内某种天敌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便可对相应的虫害起到防治效果。比如,赤眼蜂和蜘蛛是二化螟和三化螟等害虫的天敌,蜘蛛中的小黑蛛和拟水狼蛛是水稻害虫最大的天敌,它们在捕食害虫方面有着非常强的能力。除了赤眼蜂和蜘蛛外,青蛙也是水稻害虫的天敌,因此要保护好青蛙,可在春季时,采集青蛙卵,以人工的方式培育,待到青蛙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将其放回稻田。
②稻鸭共作。这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即在有机水稻的种植地内养殖鸭子,使二者互利互生,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稻鸭共作应当以水稻种植为主,以养鸭为辅,具体做法如下:在有机水稻秧苗进入返青期时,向稻田内放养一定数量孵化的雏鸭,以200—400只/hm2为宜,当水稻进入孕穗末期时,将稻田内的鸭子全部收回。实践表明,采用稻鸭共作模式,可以使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得到有效的控制。由于鸭子在捕虫方面的能力非常强,只要有鸭的地方,很少会有大规模虫害发生的情况。与只种植有机水稻不养鸭的稻田相比,稻鸭共作模式的稻田内,飞虱类害虫的数量较少。不仅如此,水稻病害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
2、草害防治
在绿色有机水稻生长发育期间,杂草会与水稻秧苗争夺养分和水分,由此会对秧苗的长势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有机水稻栽培过程中,要对杂草的防治予以高度重视。由于有机水稻不能使用化学除草剂,所以可将以下方法作为去除杂草的首选方式:人工与机械除草、筛网除草、水层除草、生物除草、稻鸭共养、覆盖除草等。
(1)人工与机械除草
当有机稻田内的杂草比较少,且部分杂草较高时,可以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去除;若是杂草的数量较大,则可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除草,如耕耘机、插秧机、整地机等。比如,在泡田后,将水整地的时间适当延后,使杂草萌发,随后用水整地机械抹平除草。
(2)筛网除草
在水稻池子的入水口位置处布设筛网,网孔应不超过2mm,这样可以防止草籽、球茎、根茎等随着雨水流入稻田内,降低杂草大规模发生的几率。
(3)生物除草
水稻插秧后,可向稻田内放入草食性的生物,如各种鱼类、河蟹等。黑龙江岔林河农场6月中旬后,稻田内的杂草多为阔叶类,这种类型的杂草发生初期时,叶芽比较细嫩,是食草性水生动物最为喜爱的食物之一。因此,通过稻田内养殖食草性的生物能够对此类杂草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除此之外,鱼蟹等食草性水生动物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肥效,有助于促进秧苗生长。
(4)水层除草
这是有机稻田核心的除草技术,由于稗草的草籽胚乳小、养分少、耐水淹能力差,而有机水稻的秧苗具有较强的耐水淹能力,故此可以采取长期深水灌溉的方式,用水来抑制禾本科杂草的生长。操作方法如下:在水整地后,利用深水养田,以此来抑制稗草发芽。秧苗移栽之后,用浅水促进新根发育,当秧苗发育出新根之后,水稻植株的高度逐步增加,此时可对水层进行加深,以不淹苗心为准,水层最终稳定在12cm左右,水稻进入分蘖末期时,将水排净,晒田壮根,时间以3—5天为宜,然后继续深水灌溉,使水深达到12cm,直至达到出穗期,齐穗后,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直至水稻成熟为止。
(5)覆盖除草
这种除草方式比较常用的有稻糠水层覆盖和薄膜覆盖。
①稻糠覆盖。有机水稻移栽之后,当新根发出时,以人工的方式向稻田内撒入精细稻糠,撒入量控制在100kg/667m2,通过稻糠发酵所产生的瓦斯气体,将稻田内的杂草草芽杀死,同时大量的稻糠覆盖在稻田上,能够发挥出隔温和遮光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草籽的萌发。
②薄膜覆盖。这是一种效果较好的除草方法,通过相应农机具的配合,能够形成独立的除草体系。选择无污染、可降解的薄膜,以配套的机械设备进行稻田覆盖,从而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
(6)稻鸭共养
这是一种常见的除草方式,雏鸭本身具备旺盛的杂食性,很多杂草都是它的食物,尤其是阔叶杂草,在稻田内养鸭,鸭子频繁的活动会使田内的水形成浑水状态,进入水层内的光和热随之减少,杂草的种子无法获得充足的光照和热量,使其萌发受到抑制。
综上所述,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作,与普通水稻相比,绿色有机水稻的种植标准更高。为实现优质、高产的种植目标,应当在绿色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将栽培技术合理应用到选地与整地、选种与播种、栽培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以此来确保有机水稻健康生长,这对于提高有机水稻的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150923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岔林河农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