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地方舞蹈的数字化发展研究

2024-07-01艾明旭

名家名作 2024年11期
关键词:花鼓安徽舞蹈

艾明旭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地域性民间文化的发展不仅要保护原有的特色和韵味不被其他文化所替代,还需不断引入优秀的外来文化融合创新方能存活。数字化技术的介入,能够完善对非遗项目的采集、管理、储存和传播展示,实现对安徽地方非遗舞蹈的转化、复原和共享,为非遗舞蹈的保护和发展开拓新的思路。以安徽地方舞蹈的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数字化发展现状的探析,进一步研究其创新性发展的可行途径,为安徽地方舞蹈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 键 词] 地方舞蹈;数字化发展;非遗文化

基金项目:2022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非遗文化视阈下安徽传统舞蹈的数字化发展路径研究”(项目号:2022AH050159)。

一、安徽地方舞蹈的特征

(一)舞蹈以持道具为主,角色形象鲜明

在安徽地方传统舞蹈中,绝大多数舞目均是手持道具进行表演的。安徽花鼓灯类属“灯舞”,它是汉族舞蹈的代表之一。在表演过程中,女生左手持方巾、右手拿扇,扇子和方巾颜色与服装颜色区分开来,与男生的“鼓架子”“丑角”等舞蹈角色形成鲜明对比。除此之外,安徽很多灯舞例如秧歌灯、洋蛇灯、东至花灯、无为鱼灯等,这些都是手持各类道具进行表演。东至花灯中的六兽灯、八仙过海灯、龙灯等都是舞蹈演员根据种类的不同手持不同的道具进行表演的。芜湖无为鱼灯表演时,演员们手持颜色各异的鱼灯舞动,通过队形变换展现出不同的动作和造型,并且动作与动作之间连贯流畅,道具也在空中舞动得“来去自如”。

另外,还有一些传统舞蹈是演员手持各类手工扎彩和竹竿制成的道具以及棒鼓进行表演的。例如亳州市涡阳县的棒鼓舞、阜阳临泉县的肘阁抬阁、安徽五河县的钱杆舞、肥西莲湘舞等,道具多为手工制成,演员们的手部动作多且复杂、表演性很强,演员用道具击打身体各个部位结合跳跃和造型,具有一定的强身健体的效果。这些舞蹈类目,占据安徽省非遗传统舞蹈种类的极大部分,其手持道具的表演性特点清晰了然。

与此同时,安徽地方舞蹈的角色划分也独具特色,舞蹈形象细致鲜明。安徽花鼓灯的角色划分以男女为主,女角统称为“兰花”,男角称为“鼓架子”。“兰花”又分为“大兰花”和“小兰花”,“鼓架子”又分为“大鼓架子”“小鼓架子”。与此同时,还有“丑鼓”和“伞把子”,由于角色不同,所表演的主要内容也各有差异,表演时的形态和情绪也需要根据具体的角色进行调整。如蚌埠临北县狮子舞,其表演角色分为文狮和武狮,文狮一般承担耍狮的表演内容,擅长表演各种风趣喜人的动作;而武狮则负责耍技巧,包括跷跷板、踩球等高难度的武功性动作。

(二)舞蹈队形造型多样,表演人数较多

安徽地方舞蹈在表演过程中为追求热闹喜气的氛围都选择以舞蹈队的形式出场,他们或排成竖排、或排成方阵,通过变换不同的队形和造型来夺人眼球,达到超乎预期的演出效果。

例如,流传于安徽皖南地区的十兽灯、竹马灯以及皖中地区的马戏灯、手狮灯都是以排列成整齐队形的形式进行表演的。其中始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南陵县民俗舞蹈十兽灯阵势尤为壮大且流传最广。十兽灯由竹篾扎成,外表糊一层彩色宣纸然后绘上麒麟、青狮、黑虎、白象、独角兽等多种纹饰,在舞灯时演员们会扮演成《封神演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搭配十兽灯进行表演。每次演出的主要演员和配角共一百多人,队形走出“长水浪”“满堂红”“满天星”等形状阵势,深受百姓们的喜欢。

此外,阜阳市太和县的太和狮子灯在外场演出时,舞狮队一般都两两一对、四个为一方阵进行表演,其中通过变换“三人围圈”“两狮看戏”“翻腾狮走”等队形来增加演出的难度,提高可观性。无为市的无为鱼灯和绩溪县的手龙舞也是手持鱼灯与龙灯表演,演员们队形整齐、动作流畅,鱼灯中有“八鱼戏水”“金钩挂月”“金龙抱柱”等二十多个动作以及手龙舞里“二龙吐须”“双龙齐天”“龙腾闹春”等十几个动作造型。总之,安徽传统舞蹈中的大部分舞目都安排在节庆活动以及新春佳节其间表演,故而为了营造出喜气洋洋、欢歌笑语的节日气氛,表演阵仗十分宏伟,演员队伍也十分庞大。

(三)唱词伴奏热闹独特,表演模式灵活

无论是安徽省非遗传统舞蹈的代表——安徽花鼓灯还是各市、县的民俗舞蹈,他们在表演时旁边都跟有乐队。乐队多由唢呐、锣鼓、大檫子等中国传统乐器组成,同时还配合着伴唱,唱词方言浓厚、自成一派。安徽花鼓灯中的小丑表演就伴有唱词极显角色的调皮滑稽,同时唱词中的词意也能够充分体现江淮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安徽花鼓灯的独特。正是这些唱词伴奏以及鼓点唢呐的演奏让舞蹈节奏可以整齐统一地显现其专业性,同时也让观众们感受到其中的传统文化气息,充分展露出民间舞艺人的艺术精神。

安徽地方传统舞蹈的表演模式十分灵活,这里的灵活指的不仅是表演内容和动作灵活,还指表演场所灵活。安徽地方传统舞蹈不同于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这些已成体系的、有十分严谨、固定的训练程式和表演内容的舞种,他们的表演多在场外,现场随机性很强,故而需要演员们依靠一定的自我发挥来带动观众们的情绪。还有许多拥有丰富表演经验和精湛技艺的民间艺人们在演出时会根据现场的情况即兴起舞调动观众的期待视野,起到惊艳众人的效果。地方传统舞蹈的表演场地不同于舞蹈比赛和专业舞蹈演出,民间的非遗舞蹈表演多在室外,表演空间尤为灵活。演员们可以将众多舞蹈造型、动作、音乐唱词等近距离地展现在大众眼前,通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完美还原非遗舞蹈的真实和淳朴,将自然环境、舞蹈与观众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独特的传统舞蹈底色。

(四)舞蹈包容性极强,技巧难度高且复杂

“我国非遗传统舞蹈常以独特、丰富的表演内容展露于大众视野,通过舞蹈的形体将传统文化底蕴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传达给每一个人。”安徽地方舞蹈中许多灯舞虽说是舞灯,但许多艺人和舞蹈演员们将其说成“玩灯”,在他们心中舞灯舞的是动作,玩灯玩的是情怀。与此同时,他们还会画着戏曲样式的妆容来对应角色,演出服装醒目鲜艳、唱词伴奏浑然天成、别具一格,技巧专业复杂。对于观众而言,看到的不仅仅是舞蹈,更是集舞蹈、戏曲、音乐、杂技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所以它不同于一般的舞蹈剧目和舞蹈片段,它的艺术包容性更强,是将多种艺术形式糅合在一起来增强整体的演出效果。

安徽地方舞蹈的技巧难度都比较高,包括安徽花鼓灯中的站肩、手狮灯里的狮子翻还有五河打铁舞中的竞赛片段,都含有许多高超的舞蹈技巧,有些技巧还需要演员们手持道具或者由其他演员们托着进行表演。例如滁州市的二龙戏珠、流星赶月以及池州市东至县的平安草龙灯。还有的技巧串联着表演将不同的技巧动作连接起来跟随节奏连贯做出,例如阜阳市临泉县的肘阁抬阁与淮南市潘集区的将军摔跤。这样都展现出非遗传统舞蹈的高超技艺,将非遗传统舞蹈的艺术形态以及文化的内涵连同其社会功能都通过舞蹈艺人的跳和演以及观众们的欣赏与赞叹显现出来。

二、安徽地方舞蹈的数字化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已经向全面性、多方位、双覆盖的路线转变,将非遗与数字化相融合,利用数字化的延展性、立体性等特点推进非遗现代化发展,实现文化资源数据化,强化非遗数据库功能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进行了总体安排部署,将之作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的目标,要求强化中华文化数据库数据入库标准。与此同时,《“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列明非遗记录工程、非遗新媒体传播计划等重点任务,细化了关于落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立、数字化博物馆信息革新输入等措施的具体要求。

目前,我国非遗数字化的发展途径和保护手段已经得到了初步实施,关于各类非遗基本信息也已收录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数据库中,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也跟随我国非遗数字化发展现状不断创新完善。现如今,我国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逐渐通过数字化载体以及信息化技术储存动作和传承人信息,将一些表演和训练视频通过数字化媒介进行整理、存储形成非遗舞蹈数字知识库。如此一来,凭借数字化发展我国非遗传统舞蹈可以在电脑、电视机等各类新媒体介质上再现、传播,同时非遗舞蹈数字知识库利用“动作捕捉”“三维建模扫描”“录音录像”等关键环节将各类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视频信息重组编排形成系统的数字化非遗舞蹈表达,也让一些文艺工作者和我国非遗研究学者在其研究和调查过程中拥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取材方向。

三、安徽地方舞蹈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一)英歌爆火国内外,出新融合更经典

近些年,广东潮汕英歌舞作为我国一项非常经典的非遗民间舞蹈深受大众喜爱,不仅在揭阳、汕头等地广为流传,在英国、泰国等国家也流行演出。其作为一种经典的传统舞蹈形式之一,自2004年开始就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活动上展露出彩,2006年获批入选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后,广东潮汕英歌舞更是在巴黎、柬埔寨、伦敦等地区进行街头表演,甚至登台进行专业的宣传演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也让我国非遗的发展之路走出更广、更远的空间。

参照广东潮汕英歌舞,我们同样可以对标到安徽经典非遗舞蹈花鼓灯的数字化发展模式。安徽凤台花鼓灯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是安徽省的非遗“招牌”,它的舞蹈造型与扮演角色十分丰满、鲜艳,与英歌舞相比,花鼓灯的技巧难度更高一些,音乐伴奏更加个性独特,故而更需要稳固地发展传承下去。所以对于花鼓灯的数字化发展,可以将一些经典的、有特色的舞蹈造型和动作制作成数字化图案,与一些大型数字音乐平台和娱乐软件公司合作进行线上售卖,也可以将花鼓灯的服装、道具做成数字宣传视频进行线上滚动连播,让更多的国内外观众看到花鼓灯的传统文化魅力,拓宽其发展路径,提升其传播强度。

(二)文化标志映非遗,Logo理念显魅力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服装、餐饮还是美妆品牌都流行制作属于自己的Logo,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商业理念或是自己创业的初心夙愿凝练体现在Logo中。同样,顾客通过Logo也可以识别企业名称和单位,从而大大增强品牌的辨识度和推广度,把企业越做越大、越经营越强。由此可见,品牌Logo所带来的影响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针对非遗,我们同样可以设计出Logo以代表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以及风土人情,以增强非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近些年,各地文创产品以及文化创意品牌层出不穷,推动了我国文旅业的繁荣发展,其中一些地方民俗舞蹈还制作了属于自己的Logo,以显现独属于自身的文化魅力,例如流传于广东的英歌舞。安徽地方舞蹈也可以将一些观众喜爱的项目设计制作出自己的Logo,通过互联网技术展示在非遗宣传视频和表演视频上,从而让人记忆犹新。此外,设计出的Logo也可以贴在演员的道具以及服装帽饰上,以增强团队的整齐度,让大众通过图案记住这样一种非遗传统舞蹈。

(三)“电子榨菜”营养多,共享文化非遗美

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大事,不出门即可“游玩”四方。与此同时,一些娱乐影视平台、短视频和社交App的出现让越来越丰富广阔的网络信息流向大众,但其带来的影响学界也一直争议不断,有些人认为这些网络信息弊大于利,觉得这些无聊闲暇时所浏览的“电子榨菜”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可以尝试切换方法,但思路不变,将一些带有正能量的红色知识以及蕴含优秀文化荟萃的非遗知识上传到网上,将一些“电子榨菜”的内容从有争议的信息替换成无负面影响的非遗知识。通过数字化处理以及新媒体技术手段将安徽地方舞蹈的表演视频以及动作造型剪辑成短视频或者宣传片,让大家接收到的网络信息中也包括非遗知识。除此之外,也可以将非遗舞蹈与网络热点以及媒体发展新趋势融合在一起,拍摄出新的网络“段子”,将非遗知识以及安徽地方舞蹈的传承发展以观众喜闻乐见的传播途径分享给大家,既创新发展我国非遗的传承保护手段,也将大众的非遗好感度拉高,帮助一系列非遗保护活动、非遗歌舞展演等活动顺利推进。

四、结束语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安徽地方非遗舞蹈数字化系统的分析概述,探索出有关非遗发展的途径。利用数字化发展安徽地方舞蹈不仅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也能促进当地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实现民俗舞蹈自身的艺术文化价值,最终使历史文脉充分延续,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范文昊.山东民间舞蹈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2.

[2]马静.民俗舞蹈类非遗纪录片的叙事探析[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

[3]郭婷婷,王子轩.黄河流域非遗舞蹈数字化传承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23(18):19-24.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花鼓安徽舞蹈
小花鼓
淮岸花鼓情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幸福花鼓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