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运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2024-07-01郭丽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7期
关键词:秧苗害虫灌溉

郭丽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水稻种植面积广泛,尤其在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国内对水稻的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确保水稻的高产和稳产至关重要。种植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并科学运用水稻的栽培技术,包括播种时间的选择、灌溉和施肥的方法等,还要注重田间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农业市场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为推动水稻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探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实现水稻高产、丰产,不仅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的维护,也可为我国国计民生提供充分保障。所以水稻种植者应以高产、稳产、创设更多经济效益为目的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合理应用。

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旱育壮秧

(1)选种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外界环境因素比较容易对水稻的生长质量造成影响,为实现高产、丰产,需要注重选种环节,选择优质的种子。在选种时,一方面,应对水稻种植地天气条件、土壤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宜在当地生长的水稻品种;另一方面,应选择具有较强分蘖能力、抗病虫害能力且通过审定、能实现高产的高质量水稻品种。

(2)种子处理

①晒种。选择阳光明媚的天气晒种,并对晒种时间进行合理控制,通常以3天为宜。在晒种时,首先,应将种子摊铺在苫布或塑料布上,避免种子直接与地面接触;其次,应以5cm为标准控制摊铺厚度,确保摊铺均匀;最后,应定时翻动种子,但在翻动时需要控制力度,防止戳破种皮,并在夜晚将种子收回。

②盐水筛种。配置盐水,控制比重为1.13,即以1:4的比例控制盐与水的量,在50kg水中放入12.5kg的盐,并运用比重计对盐水比重进行测量。待完成盐水配置后,向其中倒入种子持续搅拌,捞出沉在下方的种子并清洗。

③浸种消毒。浸种消毒的目的在于加强种子吸水能力,促进种子发芽生长,预防恶苗病。在浸种消毒时,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一方面,可选用当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多效灵,在50kg水中加入100g多效灵混合搅拌后,投入40kg种子浸泡6天左右,待浸泡完成后直接催芽播种;另一方面,可选用浓度为25%的氰烯菌酯加水稀释成3000倍液后,将种子放入其中浸泡6天左右,且在浸泡过程以12℃为标准控制水温,定时回水搅拌,确保种子完全浸透。

④催芽。将种子放在温度约为35℃的水中,并在上方覆盖保暖物,以使种子温度逐渐提高。待种子温度上升到30℃左右后进行种子破胸催芽。在种子破胸率达到80%的情况下,以25℃为标准控制水温,开始催芽。当种子长出2mm的芽时,以16℃为标准控制水温,开始晾芽。

(3)整地

①在秋季施肥,施肥时以农家肥为主。②在春季整地做床,通过浅耕清除根茬、敲碎土块,保证床面处于平整状态。浅耕时应对深度进行控制,通常以13cm为宜,形成厚度在10cm左右的床土。同时,采用专用基质进行育苗,且为实现壮秧,需要添加适量壮秧剂。③修建大棚,以南北向为主设置大棚朝向,控制大棚高度、宽度分别为2.3m、7m左右,具体应结合秧田面积调整大棚的长度。在应用本田育秧的情况下,还应建设高台集中秧田,控制其高度高出地面50cm左右。

(4)播种

①在播种前大约半个月进行扣棚,合理确定播种时间,通常以3月中旬为宜。②以从南至北的顺序进行播种,并在必要时覆盖草帘或毛毯,以此起到保温效果。第二、第三、第四积温带播种可分别在4月上旬、4月中旬、4月下旬进行。③待催芽完成后播种,如果育苗时应用钵体盘的方法,应对放入各穴的种子数量进行控制,一般以4粒种子为宜;应用机插秧的方法,应对每盘播入的种子数量进行控制,一般以110g种子为宜;应用普通育苗的方法,应对1m2播入的种子数量进行控制,一般以260g种子为宜。

(5)秧田管理

①温度管理。在出苗阶段,应采用有效的密封保温措施。待水稻苗全部长出后,撤除地膜。结合秧苗的生长状态,对大棚内部温度进行合理控制。当秧苗长出1叶1心时,控制温度为25℃左右,随着秧苗的持续生长,控制温度逐渐降低,长出2叶1心、3叶1心时分别控制温度为23℃、20℃左右,并在长出4叶1心时注重通风,防止秧苗陡长。同时,在夜晚时期,应以7℃为标准控制大棚内部温度,在遇到低温天气的情况下,应在上方覆盖草帘、毛毯等,或在秧田中央设置火盆,以起到保温的作用。②浇水。在秧苗长出3叶后开始浇水,对苗床湿度进行合理控制,如果湿度较大,可通过通风或将膜掀开的方式降低湿度。在秧苗长出3叶时,应对秧苗后续生长状态予以实时观察,在必要时及时补水,且浇水时应一次性浇透。③追肥与除草。在秧苗2.5叶期,对秧苗实际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适时补充肥料。追肥时可使用浓度为1%的硫酸铵水向叶面上喷施,也可直接施加硫酸铵肥料,并控制施加量为25000kg/hm2。待施肥完成后,运用清水冲洗秧苗。在播种摆盘后,开展除草工作。除草时可运用丁扑合剂,针对稗草,可使用浓度为10%的千金乳油加水稀释成400倍液进行喷施。此外,在水稻秧苗生长过程,应注重立枯病的预防,使用噁霉灵、瑞苗清等药剂加水稀释成1000~1500倍液后向秧田喷施,以此防治早期立枯病。④带药、带肥、带菌。在起苗前2天左右,使用浓度为10%的吡虫啉加水稀释成1000倍液向苗床位置喷施,并施加适量磷酸二铵,通常以1500kg/hm2为宜。同时,使用生物菌剂,且在使用时按照说明书严格把控使用量。

2、田间管理

(1)施肥管理

①基肥。在整地前,施加农家肥,控制施加量为30000kg/hm2,在第二积温带施加灰肥硅肥、氯化钾肥以及磷酸二铵肥,分别控制施加量为75kg/hm2、120kg/hm2、150kg/hm2,在第三或第四积温带施加硅肥、氯化钾肥以及磷酸二铵肥,分别控制施加量为60kg/hm2、105kg/hm2、120kg/hm2。通过施加有机肥,能改善土壤性质,加强土壤肥力。所以为促进水稻高产、丰产,可在播种前15天在土壤中施加腐熟的猪厩肥,也可施加沼气池肥,控制施加量为18000kg/hm2,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提高,为水稻生长创设良好条件,还能避免部分病害现象的发生,如稻瘟病、纹枯病等。

②追肥。针对蘖肥,应分4次施加。在水稻返青后施加第一次,通常情况下,早栽的水稻移植7天后可施加首次蘖肥。在6月中旬前施加第二次,为防止出现过多无效分蘖,应对第二次施加时间进行合理控制,避免过晚。在第一积温带与第二积温带的秧苗刚好长出8个叶片时,施加第三次。在第三积温带、第四积温带的秧苗刚好长出7个叶片时,施加第四次。针对穗肥,应在水稻拔节期施用,主要对水稻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在水稻主茎长出幼穗后施加,施加时应按照水稻生长期施用氮肥总量的30%与使用钾肥总量的50%对施加量进行控制。

(2)水分管理

在水稻生长过程,应从生理需水、生态需水两方面入手进行水分管理。所谓生理需水,指的是水稻在正常生长状态下需要的水分,即水稻植株叶片表面蒸发作用需要的水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应维持水稻植株内部的水分平衡。所谓生态需水,指的是调节生态环境湿度,为水稻生长活动提供充足的水分。现阶段,较为常用的灌溉方式为浅、湿、干节水灌溉。在灌溉时,应有效控制田间水层高度,通常以水稻秧苗高度的1/3为宜,水稻秧苗高出水层2/3为最佳,防止水稻秧心被淹没。在水稻返青期,为加快植株新根生长速度,促进返青,应采用浅水灌溉的方式,以4cm为标准控制灌溉水深。在水稻分蘖期,为保证有效分蘖,避免出现盐碱地返盐现象,也应采用浅水灌溉的方式,以3cm为标准控制灌溉水深,并定时补水,在必要时换水,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秧苗分蘖。在水稻分蘖后期,其对水分的需求呈现下降趋势,此时需要根据分蘖情况,采取晒田措施。在水稻抽穗期,其对水分的需求又呈现上升趋势,此时应以5cm为标准控制灌溉水深,在水稻植株生长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可采取排水措施,以此起到加强植株光合作用的效果。在水稻成熟期,可运用浅湿交替的灌溉方法,并搭配施加粒肥,且灌溉时以“后水不见前水”为原则,待水稻成熟面积超过一半后准备断水,但应避免断水过早,通常在水稻收获前7~10天左右断水即可。

3、收获

在水稻成熟度超过90%的情况下,可开展收获工作。收获时应以小捆形式绑扎,并以人字架的方式整齐堆放,以此加快水稻风干速度。待晾晒1周左右时,翻转稻捆。在水稻籽粒水分含量为15%的情况下脱粒,完成收获。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1、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作为一种环保且高效的害虫控制手段,主要依赖于物理因素如温度、灯光和气味等来诱杀害虫。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主要包括机械防治和人工防治两种方法。在机械防治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特定的灯具吸引并杀灭害虫,同时利用防虫网对害虫进行物理阻隔,有效减少害虫对作物的侵害。此外,测报灯的应用能够预测虫害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人工防治法则侧重于通过优化水稻栽培技术来从根本上防治害虫。这包括合理开展栽培管理工作,科学控制种植密度,采取过滤除菌措施,以及在冬季灭蛹等。这些措施旨在创造一个不利于害虫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从而实现害虫的长期控制。

2、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在水稻田间投入害虫天敌,以此控制害虫数量。在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时,应对水稻虫害类型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害虫类别将对应天敌投入其中。例如,针对稻螟蛉、二化螟等害虫,可投入一定数量稻螟赤眼蜂进行防治。在稻田中选择合适的放蜂位置,通常情况下,田间的放蜂点数量应处于10~14个范围内,且各放蜂点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8m左右,在投放赤眼蜂卵时,应以15~21万只/hm2为标准控制投放量,投放时在塑料杯内部黏贴虫卵,并在1.5m左右高的竹竿上悬挂,将竹竿放在水稻周围50cm的位置。

3、化学防治技术

所谓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向田间喷施,以此达到杀灭害虫的效果。化学防治技术具有成本较低、使用便利、见效较快等优势,但其难以长时间控制虫害,尤其针对大范围爆发虫害的情况,无法将害虫全部消灭,且长时间使用药剂,不仅会在水稻植株上残留药物,还可能加强害虫的抗药性。在应用化学防治技术时,应优先使用生物制剂,避免使用过多化学农药,并结合害虫类型,与其他的防治技术搭配使用。同时,应对准水稻植株病害处喷施化学药剂,并运用现代化喷雾器,以实现对化学药剂喷施量的精准控制。

4、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1)稻飞虱

稻飞虱主要具有两大特性,一是迁飞性,二是趋光性。稻飞虱迁飞时间会直接影响虫害的发生时间。通常情况下,稻飞虱会在5月中旬出现,害虫数量会在5月末急剧上涨,到6月末,仅一个月的时间即可出现第四代害虫。在9月末,三个月的时间出现第六代害虫。稻飞虱会严重危害水稻植株,其一般分布在水稻叶片上,对叶片汁液进行吸食,如果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会导致水稻减产。在防治稻飞虱时,首先,可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且为防止稻飞虱反复迁徙造成的危害,应采用连片种植的方法。其次,对种植面积进行科学规划,有效开展田间管理工作,结合水稻生长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灌溉方法、施肥方法,并适时烤田,优化栽培管理方式。最后,可将鸭子投放到稻田中,通过生态种植法起到防治虫害的效果。

(2)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的繁殖能力较强,在一年时间内通常可出现多代害虫。在发生稻纵卷叶螟虫害后,主要危害水稻叶片,在其上出现小白点。在害虫不断生长的过程中,产生的危害会逐渐加重。同时,稻纵卷叶螟会取食植株叶片,通过观察可发现叶片上存在条状的斑纹。在水稻生长全过程都有出现稻纵卷叶螟的可能,但在分蘖期与穗期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在防治稻纵卷叶螟时,可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并有效开展田间管理工作,通过合理施肥、灌溉,为水稻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可在整地环节采用深翻土壤的措施,清除土壤中存在的越冬害虫,优先应用生态防治法,在必要时也可结合虫害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施,如苯甲酸盐、阿维菌素等。

(3)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较为常见,主要由真菌引起,特别是在天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害现象会更为严重。水稻纹枯病病菌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分布较广,能产生较大危害;二是可藏在土壤中越冬存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纹枯病主要在分叶期与抽穗期发生,在病害出现初期,水稻植株叶鞘位置会有斑点出现,且斑点呈现墨绿色,随着病情加重,斑点的面积会逐渐加大,颜色越来越深,导致叶片溃烂,难以吸收水分与养分,最终致使水稻植株死亡。在防治纹枯病时,可在春耕灌溉阶段,采取耙田的方式打捞其中存在的菌核并统一处置。应施加足够的基肥,并合理确定追肥时间,对氮肥、钾肥、磷肥的施用量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在必要时晒田、通风,确保土壤湿度处于合理范围内,加强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最后,可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如百菌灵,对水稻植株病害处进行喷施。

(4)稻瘟病

稻瘟病较易在连续阴雨潮湿的环境下发生,这种病害现象与自然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在出现稻瘟病后,通常会对秧苗、叶片以及穗粒等部位造成危害,患病处会出现病斑,主要呈现黑褐色。在防治稻瘟病时,应在种植前有效浸种消毒、催芽,浸种时可采用强氯精溶液加水稀释成400倍液对种子进行浸泡,以此加强水稻的抗病性。应科学灌溉、施肥,有效控制氮肥的施加量,防止氮肥施加过多导致水稻抗病性下降。可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如稻瘟灵、百菌灵等,对水稻植株病害处进行喷施。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者应明确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做好选种、种子处理、整地、播种工作,并合理开展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等。同时,水稻种植者还应结合当地水稻病虫害现象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进行防治,以此促进水稻高产、丰产目标落实。

(作者单位:545700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秧苗害虫灌溉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农民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