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构造法在高考解题中的应用
2024-07-01方成
方成
摘 要:通过研究高考题,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结构,找到问题的隐含信息,构造与之关联的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向量等,使其转化到学生熟悉的情境中,从而化繁为易,灵活解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试题;构造法;问题结构;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13-0065-03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构造法是学生研究问题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高考试题中也经常出现它的踪影.构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过程,反映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显露出自身的数学素养.然而,“构造法”难在如何“构造”,而且“构造”也没有一般的途径,因此学生解决问题甚感困难.
1 构造法的概念与解题价值
构造法是指根据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通过构造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强调通过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数学本质的过程.
2 高考数学解题中的构造类型
2.1 构造数列
例1 (2018年江苏卷第14题)已知集合A=x|x=2n-1,n∈N*,B=x|x=2n,n∈N*,
将A∪B的所有元素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构成一个数列an,记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则使得Sn>12an+1成立的n的最小值.
分析 将A∪B的所有元素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构成一个数列an,所以我们首先要找集合A,B的相似之处,构造一个数列an,再分析它和Sn>12an+1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最小值.先来列举B=2,4,8,16,32…,与A相比,元素间隔大,所以从Sn中加了几个B中元素考虑.
1个:n=1+1=2,S2=3,12a3=36;
2个:n=2+2=4,S4=10,12a5=60;
3个:n=4+3=7,S7=30,12a8=108;
4个:n=8+4=12,S12=94,12a13=204;
5个:n=16+5=21,S21=318,12a22=396;
6个:n=32+6=38,S38=1 150,12a39=780.
发现21≤n≤38时Sn-12an+1发生变号,于是采用二分法查找:S30=687,12a31=612,所以所求n应在22~29之间;S25=462,12a26=492,所以所求n应在25~29之间;
S26=503,12a27=516,因为S27>
12a28,而S26<12a27,故答案为27.
2.2 构造函数
例2 已知函数f(x)=1x-x+alnx.
(1)讨论f(x)的单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