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微思政”教育路径探微
2024-06-30陈莹
陈莹
摘要: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高校在推进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这些先进技术,可以为精准思政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思政学习、互动交流需求。文章从微思政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对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微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完善思政教育内容、打造思政教育微矩阵、推进思政教育精准化、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微思政环境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以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微思政;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7-0009-04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积极开展微思政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推动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升级,还能极大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但从实际来看,高校微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微思政参与主体单一、思政内容体系不健全、思政微矩阵尚未形成、思政教育精准化程度低等,不利于微思政教育的纵深发展。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实际分析这些问题,并积极利用现代先进技术优化微思政教育手段,提升思政教育的水平与质量,为社会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1]。
一、微思政的内涵与特征
1.内涵
微思政主要是指借助互联网资源,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承载方式,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进行引导的一种新型思政教育模式。微思政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能够遵循思政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要求,通过细致入微的方式,取得积微成著的教育效果。
2.特征
(1)主动性。“00后”大学生群体当前所处的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他们能够通过互联网随时获取自己想要的讯息。同时,受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影响。而微思政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学生常用的媒体平台向其传递正能量信息,使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健康成长。在微思政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细致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个体需求,然后借助网络育人阵地,选择贴合学生需求的思政内容进行教育引导,从而提升思政育人效果。(2)多样性。微思政实施可以借助的平台有很多,常见的有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微博、相关APP等。高校通过这些平台开展微思政教育时,无论是所展现的内容,还是所呈现的形式,都符合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深受学生青睐,能有效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2]。(3)时效性。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课堂讲解、书本知识教学等传统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有时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实时获取相应信息更能满足其发展需要。在微思政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搜寻、分析网络中的信息,筛选出最新的符合学生需求的思政内容进行制作和传播,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实现精准思政教育目标。(4)交互性。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微思政教育的交互性更加明显。特别是在线上线下思政教育融合、加强平台衔接、满足互动需求等方面,有了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支持,各微思政平台之间可以顺畅连接,形成智慧思政平台,使微思政教育与VR虚拟体验场馆紧密联系,进而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思政实践体验,在提升微思政教育交互性的同时,达成高校思政育人目标。
二、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微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参与主体较为单一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高校开展微思政教育工作时,应转变仅通过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传统观念,借助现代先进技术构建全员参与的微思政育人格局。从实际来看,当前微思政教育参与主体较为单一,高校主要是依托自己建立的微思政平台向学生传递思政教育内容,社会、家庭等鲜少参与微思政教育,这无法壮大微思政教育队伍,不利于提升微思政教育效果。参与主体的单一,主要是因为各主体之间缺乏沟通联系,合作平台欠缺等[3]。
2.内容体系不够健全
高校微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在丰富的教育内容基础之上,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确保微思政育人成效。但从实际来看,微思政教育内容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互联网思政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利用,微思政教育内容的选定和设计没有充分考虑高校思政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也没有形成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的有效运用。
3.思政微矩阵未形成
加强思政平台体系整合,才能打造思政微矩阵,实现传播载体全面信息化。但从实际来看,高校思政微矩阵尚未形成,高校没能对学校各类官方媒体进行全面整合,完成对媒体合作矩阵的打造,以致影响后续依托媒体平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效果。同时,高校在打造思政微矩阵的过程中,没能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破各媒体平台之间的沟通联系桎梏,没能在紧密协作和信息共享中提高微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影响力,最终影响微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成效。
4.思政教育精准化程度低
高校微思政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实现思政教育的精准化。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精准化程度比较低,主要表现为没有依托大数据技术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未以此为基础打造多样化的微思政教育产品。同时,在创新师生微对话方式和培育微思政意见领袖方面,没有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增强微思政教育的生动性、交互性和深入性,无法保障微思政教育成效[4]。
5.线上线下融合不够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对学生开展微思政教育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课堂思政教学,而是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线上线下思政教育紧密融合起来,使学生在全方位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但当前线上线下思政教育融合不够,高校没能依托各类微思政平台共同打造智慧思政教育平台,未通过思政云课堂、VR虚拟体验场馆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思政环境有待优化
微思政教育的实施要取得传播全效化效果,还要注意教育环境的优化。尤其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之后,各媒体平台传播着海量信息,这些信息有时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其中一些不良信息会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去不利影响。当前,部分高校存在网络信息监管机制不完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有待加强等问题,思政教育环境有待优化。
三、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微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1.构建全员育人体系
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对学生开展微思政教育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员参与的微思政教育体系,彻底打通各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联系桎梏,使之更好地参与到微思政教育工作中,不断提高微思政教育效果。(1)组建全员参与的微思政教育队伍。部分高校实施微思政教育时,多依靠自身建立的平台向学生推送思政教育内容。但人工智能时代仅靠高校单一主体是很难提高微思政教育成效的,因此高校应借助现代社交媒体与社会、企业、学生家长等紧密联系起来,提高社会、企业、学生家长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思想认识,让他们通过微思政平台积极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中,从而壮大微思政教育的力量,促进微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5]。(2)依托现代技术增进各主体之间的联系。高校在引导社会、企业和学生家长参与微思政教育工作时,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其优势,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高校可以通过智慧思政教育平台让社会、家庭围绕思政教育目标,共同策划、开展微思政教育活动,发挥其思政优势,在互助协作中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2.完善思政教育内容
保证微思政平台所传递的内容贴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对微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实现传播内容的多元化。(1)立足时代发展,开展系列微活动。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网络传播的时政新闻进行实时关注和深度分析,并围绕这些内容凝练思政主题,开展系列微活动,如诵读红色经典、宣讲红色故事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的有效培育。(2)了解学生需求,丰富思政教育内容。高校开展微思政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政教育的内容。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浏览过的网络资料,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特点、思想动态、思政学习需求等,再围绕所掌握的信息选择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思政素材,通过微思政平台以图文结合、微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在吸引学生关注、了解和讨论的同时,满足学生思政多样化学习需求。
3.打造思政教育微矩阵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可应用的平台有很多,比如微博、微信、抖音等。这些新媒体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可它们之间一旦出现合作不足、衔接不畅等情况,就会对微思政教育效果产生极大影响。因此,高校开展微思政教育时,要注意建立思政教育微矩阵,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促进各平台间的合作与衔接,推动微思政教育朝着纵深方向发展。(1)有效整合校园官方媒体。高校首先要了解各种新媒体平台的特征,然后将学校官网、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抖音账号、学校校园广播站等联系起来,使之构成微思政教育的媒体宣传矩阵,引导学生通过媒体矩阵获取思政教育信息。同时,高校还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打造特色自媒体,比如“一站式”学生社区、校园原创作品库等,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之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智慧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身感兴趣的思政内容[6]。(2)加强各媒体平台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各媒体平台相互传递信息、增强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撑。高校开展微思政教育时,应利用这些技术加强各媒体平台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以获取更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还可以围绕相同思政主题,利用思政教育微矩阵传递相应内容,通过支持学生转发、讨论等方式营造浓郁的思政教育氛围,提高微思政教育效果。
4.推进思政教育精准化
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微思政教育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已是必然趋势,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为高校了解学生真实需求、精心设置微思政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助于微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1)准确把握学生情况及需求。为更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微思政学习需求,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生在高校智慧思政教育平台上的学习轨迹进行追踪,然后围绕数据信息对学生的微思政学习状况、真实需求等进行分析和把握,为后续实施精准化的微思政教育提供科学依据。(2)精心设置微思政议题。了解学生的微思政学习需求之后,高校可以从学生角度入手,科学选择、精心设置微思政议题,通过创新师生微对话方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形成沉浸式微思政教育氛围,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传播正能量、讲好思政故事,使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3)有效培育微思政意见领袖。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互联网,呈现出互联网塑造学生、学生影响互联网的局面。为此,高校开展微思政教育时,需要培育一批学生骨干力量,鼓励他们在校园各类微平台中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积极传递正能量,实现对学生的隐性教育和引导,为思政教育精准化提供有力支撑[7]。
5.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是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微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做好该项工作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思政和网络思政的作用,让学生在理论教学和思政实践中获得全方位成长。(1)打造线上线下微思政阵地。在线上微思政阵地打造方面,高校可以通过直播或录播方式呈现一些网络热点话题或时事新闻,通过在线讲解、发表看法等方式,将正确观念和价值认知传递给学生。还可以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看图片猜事件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加深学生的思政知识记忆,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在线下微思政阵地打造方面,高校可以运用虚拟现实、互联网等技术,为学生创造思政实践体验的机会,比如围绕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建设VR虚拟体验场馆,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观看,使学生在获得极佳思政体验中实现对自身思想行为的有效规范。(2)促进线上线下思政深度融合。要使线上线下微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高校开展线上线下微思政教育时要注意确认相同主题,然后从理论联系实践角度出发,科学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理论思政内容后,能参与到相关实践体验活动中,引导学生将所学思政内容内化于心,然后在生活中指导自己的具体行为[8]。
6.营造良好的微思政环境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呈现出海量化趋势,这使得信息监管难度增大,高校开展微思政教育时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1)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监管机制。高校可以设立专职部门全权负责网络信息监管工作,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认真审核各平台发布的微思政内容,保证内容的思想性、政治性、真实性,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内容,以避免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2)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其一,高校可以采用微视频、微宣讲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文明健康上网的知识内容,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对学生网络社交、网页浏览等行为进行跟踪和监管,防止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发生。其二,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校园网络与外界网络隔绝开来,并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进行自动检索和有效屏蔽,以避免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3)引导学生加强网络信息自我管理。要防范网络舆情风险,高校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自我管理能力,如通过让学生担任网络信息筛查员、网络行为监管员等职务,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筛查能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微思政环境,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引导和发展。
四、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对学生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始朝着微思政、精细化等方向迈进。在微思政教育方面,有了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支持,高校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政学习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筛选思政资源,精心设置微思政议题,让学生在参与线上微思政教育和线下VR虚拟思政实践活动中,实现对思想行为的全方位熏陶。高校要细致把握微思政教育内涵,结合实际打造微思政平台矩阵,将线上线下微思政相融合,推进思政教育精准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思政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燕.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1):200-202.
[2]廖卢琴.自媒体时代高校“微思政”教育模式的现实困境及纾解之策[J].高教论坛,2023(08):1-5.
[3]杨威,张秀梅.大数据技术嵌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探微[J].中国高等教育,2021(23):50-52.
[4]毛玲玲.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实施的逻辑、风险与路径[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07):138-142.
[5]周华,龚才春.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理论逻辑、实践路径及风险规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2):1-6.
[6]李宇轩.高校“微思政”教育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4):83-84+98.
[7]郑帅,朱子博.“微思政”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0(03):35-38.
[8]白志栋,万宏强.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大学,2023(15):45-48.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Micr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en Ying
(School of Marxism,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era, big data and AI technology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ollege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promo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an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ci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le meeting the diverse needs of student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arning and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micr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roposes optimization measur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system, improv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creation of a micro matrix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motion of precis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motion of deep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and creation of a good micr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niversities; micr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