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教育戏剧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效探索与实践
2024-06-30严丹
严丹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近年来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获得诸多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系列积极成效。“教育戏剧的应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不仅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而且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参与到教育戏剧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对于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教育戏剧简介
教育戏剧的英文名称为“drama”,它是一种源于西方的教学方法,以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故事创编、团体表演、游戏互动等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代入情感、调动情绪、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质效。“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能够通过多种角色与学生建立一定的联系,在丰富的沟通中,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继而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多种角色的学习,能够将不同的知识进行学习,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 都能用多种角度来进行思考。”
二、教育戏剧运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将目标定位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戏剧课堂和民族音乐的喜爱。知识技能:欣赏古筝代表曲目《渔舟唱晚》,了解乐曲各部分的主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教师演奏示范和教育戏剧范式,比对分析、想象编排和拓展提高等过程,赏析古筝曲《渔舟唱晚》。为了达到以上预期效果,本节课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一)设定情境,引入正题。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堂,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的加入,他住在湖心岛上,让我们一起划着小船去看看他是谁吧!请大家划船的过程中注意聆听音乐的速度变化(播放乐曲)师:步行过程中暂停,学生定格画面(扮演山、渔夫、桥)在初次聆听乐曲的过程中通过节奏步行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通过定格画面为后续音乐戏剧教育中的游戏环节展开打下基础。该环节通过节奏步行、定格画面等戏剧范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听入画,整体感知。1.今天老师邀请的新朋友就是渔夫(师扮演:戴渔夫帽,佝偻着背“大家好啊,又是出门捕鱼的一天,今天天气不错,不知道能不能捕到大鱼呢?出发啦,再见!”通过教师入戏,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兴趣,让学生更容易代入渔舟唱晚的情景中。2.有一首古筝曲把渔夫打渔经历的事情都写在里面,你们想听一听吗?这首乐曲叫——《渔舟唱晚》。老师就将这首乐曲送给你们, 请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这首乐曲可能表达了什么画面?再结合音乐要素分析出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此时老师板书课题《渔舟唱晚》)
(三)分段欣赏,掌握乐曲。1.尝试通过老师的演奏,感受这首乐曲可能表达了什么画面?(此时教师古筝演奏《渔舟唱晚》)生:渔夫出海准备打渔的景象/渔夫捞了很多鱼准备回家的场景。2.《渔舟唱晚》乐曲名称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乐曲描绘了夕阳西下,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一下这句诗,感受诗句里的韵味。
(四)肺腑之言,课后延伸。1.师:原来在打渔归家的路上,渔夫还会遇到那么多趣事和危险(根据学生课堂的回答来描述渔夫遇到的趣事和危险),如果让你对渔夫说一句话,你想说什么呢?(完整聆听乐曲)2.师:(教师入戏)“大家好啊!我回来啦,虽然路上遇到了些危险,但我还是平安到家哈哈,而且收获也不错,太开心了!听老师说你们有话要对我说,你们要跟我说啥?”(面对面一句话)生:你这一路打渔回家辛苦了,希望你在大雨的过程中注意安全。3.师:我们在享受美味食物的同时更不能忘记的是辛勤劳作的劳动人民。要知道食物的背后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辛劳,珍惜食物,就是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就是对大自然的感恩。让学生在“教师入戏”“肺腑之言”等教育戏剧范式中,运用一句话表达自己通过对古筝曲《渔舟唱晚》的学习,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理解。
三、总结和反思
音乐课程是结合人文性、实践性以及审美行为一体的教学活动,而教育戏剧是以其角色扮演、游戏互动、即兴表演等为手段,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学生情操、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加强教育戏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对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效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