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金融企业信用债违约回顾与展望

2024-06-30温婉

银行家 2024年6期
关键词:非金融合资企业企业信用

温婉

2014年我国信用债市场发生首起违约,打破信用债刚兑模式。2018年违约信用债余额进入千亿元级别, 违约进入常态化模式。2022年起违约规模大幅减少,违约信用债余额回落至300亿元附近(见图1)。违约金额大幅下降后,目前我国信用债主体资质情况如何,后续是否还会再现违约潮?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非金融企业信用债违约历史,对比违约高峰结束后和目前存量非金融信用债分布规律,展望后续信用债违约前景。

非金融企业违约历史分析

结合违约规模、违约主体的评级、性质和行业分布,2014年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信用债违约大致可以分为2014—2017年、2018—2019年、2020—2021年、2022年至今四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违约总规模较高,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违约总规模相对较低

(见表1)。 第一阶段为违约历史初期,信用债刚兑信仰仍然 偏重,违约总规模和单主体违约规模都偏低。这一阶段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违约主要 集中于建筑建材、钢铁等强周期过剩产能行业。违约主 体的外部评级多为AA级及以下的中低评级,国央企、 民企、外资企业分布较为均匀。 第二阶段违约规模开始进入千亿元级别,违约常 态化为市场所接受。该阶段正值金融去杠杆加速,银行 信用收缩如火如荼,部分弱资质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加之偿债高峰期来临,不少民企资金链断裂从而发生债 务违约。违约主体的外部评级提升,首次出现外部评级 AAA级违约主体,主体行业分布较为分散。 第三阶段违约规模仍然维持高位,但违约主体中 国央企占比明显提升,并且呈现“违约主体涉及债券数量较多、金额较大、中高评级占比高”的特点。不过, 本阶段虽然违约爆发时间相对集中,但均为偶发个案, 违约的根本原因源于发行人自身,行业分布较广,违约的连锁反应相对较小。

第四阶段违约规模回落,主要集中于民营房企。主要原因是疫情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居民购房需求下降,加之房企融资环境持续收紧,房企自身造血和外部融资能力均大幅下降。本轮违约呈现行业集中度、中高评级占比“双高”特征,2022年和2023年总违约规模中房地产行业占比分别为69%、78%,中高评级占比分别为74%、91%。

非金融企业存量信用债变化分析

2022年以来,违约规模下降意味着市场整体信用风险降低。但“外部评级AA+及以上的违约主体占比持续处于高位、信用债发行增速放缓”的现象,似乎与上述结论相矛盾(见图2)。因此,具体分析现存非金融信用债的整体资质十分重要。

评级中枢整体下移。考虑到外部评级的区分度较低,本文选用中债隐含评级进行比较。2023年末相较于2021年末,非金融企业正常存续债券中,AAA-至AAA+评级区间、AA-以下(不含)评级区间的债券占比分别下降3.6%和1.6%,AA-至AA+评级区间的占比上升5.3%。说明正常存续债券中,高评级和低评级的债券减少,而中评级债券增多。高评级债券减少,或因为2022年以来经济恢复速度较慢造成融资需求疲弱,高评级主体信贷资源丰富,发债意愿不强。低评级债券减少,则体现弱资质企业发债难度增加, 低评级债券逐渐从市场中出清。总体来看,正常存续债中债隐含评级中枢由AA级下移至AA(2)级,说明违约规模放缓的同时,存量非金融信用债的整体资质变差(见图3)。

民企、外资和合资企业债券进一步被出清。2023 年末相较2021年末,非金融企业正常存续债券中,国央企债券占比上升3.1个百分点至96.6%,民企、外资和合资企业债券占比分别下降2.2个、0.7个百分点至2.1%、0.7%。而违约和展期债券中,国央企债券占比下降11.4个百分点至29.7%,民企、外资和合资企业债券占比分别上升1.8个、10.3个百分点至65.6%、12.9%。民企、外资和合资企业债券进一步被出清,有流动性的存续债以大型国央企为主(见图4、图5)。

后续展望

综上,2022年进入违约第四阶段后,违约规模大幅回落。低资质主体信用债被进一步出清,存量信用债中国央企占比逐渐提升。加之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阶段,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企业信用环境友善,预计后续我国非金融信用债整体违约风险不大。但考虑到目前非金融行业企业信用资质整体下滑,仍需持续关注企业盈利能力的恢复情况,特别是要关注房地产上下游行业的信用风险.

责任编辑:孙 爽

猜你喜欢

非金融合资企业企业信用
前10 个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3%
扬州市稳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企业信用修复
泰州市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服务模式
合资企业预算管理策略探究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涉军”企业信用评论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今年前2个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71.8%
非金融支付领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研究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合资企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