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4-06-30刘海军

学理论·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科教兴国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情况新特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在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要素做了系统归纳,其中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是重要抓手和着力方向。结合未来发展趋势与政策走势,从把握正确方向、构建发展环境、增强动力支撑与打造治理格局等方面,提出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科教兴国;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4)03-0018-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再次将科教兴国战略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这四个关键词重新组合,勾勒出科学教育现代化的全新路线图[1]。面向未来,加快创新驱动引领、持续增强科技实力、不断提升数字素质,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这既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路径。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演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精准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新特征,提出了关于实现现代化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逐步形成内容翔实、思路清晰、层次丰富、视角多元、鲜活生动的现代化话语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方向[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远景目标,部署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任务[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阐释了“十个明确”,第二个“明确”就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解答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做出了新要求[4]。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5]。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目标,擘画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章,中国式现代化要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要用科技自立自强等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

相对而言,西方国家对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统一,一般认为现代化就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发展变迁过程,而且是一种包罗万象、层次丰富、阶段分明的历史过程。现代化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是社会综合发展状态的统称。中国式现代化则有其独特属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出的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与西方模式泾渭分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7]。张占斌等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理念和步骤会随发展阶段的变化不断演变,即从被动现代化走向主动现代化、从外源式现代化走向内生性现代化、从单一现代化走向全面高质量现代化[8]。许耀桐概括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之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之路,世界和平发展之路,人类新型文明之路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成功之路[9]。燕继荣总结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了“使命型政党”领导、“发展型政府”组织、“创新型政策”推动三条重要经验,在现代国家建设与治理、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与提升、国际社会共同进步与推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11]理论和实践充分证明,创新是统筹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多方资源的“牛鼻子”,始终是引领现代化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实力则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数字化和现代化转型的先决条件。创新才能自强、科技才能助力现代化,只有把科技和创新合二为一、融合发展,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要素

(一)用时代性凸显现代性

沿着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轨迹,中国式现代化一步步走向现实,现代化理论不断成熟、现代化实践加快推进,日渐形成概念范畴丰富、逻辑框架缜密的现代化叙事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通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伟大历史进程。党和政府主动谋划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善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独有优势。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总是不失时机加快各项改革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并逐步推广,加快推进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比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全方位各领域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对现代化道路、现代化理论做出实际贡献,不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

(二)用原创性巩固自主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将“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等关键词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新道路,“新”是因为这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人民期待、顺乎世界潮流的道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正是立足于“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现代化发展鲜明的中国话语,同时建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在我们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动摇,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不动摇,这是与西方现代化最根本的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正是有了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中国才避开了西方现代化遇到过的发展陷阱,经受住了与现代化相伴而生的各种风险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世界各国完全有可能、有必要而且必须走出符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中国“原创”是我们自立自强、自主创新的前提条件。

(三)用世界性彰显先进性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突破了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也超越了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深刻体现了规律性和多样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体现在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等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以开放的态度同世界各国开展平等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同时也以尊重包容的心态对待其他国家的发展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先为不可胜”的底气。在全球化条件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联系和相互影响越发频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是要在这种联系和影响中逐步向前推进,科技和创新如何融为一体无疑成了新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不仅在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还将好的经验“无私分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共存、扬弃创新关系。“并联式”的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开辟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选择,不发达国家也可以通过自主创新与科技自强另辟现代化“蹊径”。

三、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一)坚持理论创新引领,把握现代化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将我国现代化置于新的历史方位和战略高度,提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重要论断,建构了“掌握历史主动”的逻辑框架,使“在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中创造历史”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据[12]。着眼未来,我们必须聚焦后发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诉求与实际需要,以“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协调”基本原理为指导,不断深化现代化建设思想理论体系。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表明,现代化不再是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简单呈现,而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全方位、高质量的全面现代化,是创新驱动与科技自强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现代化,包括现代化的目标、过程、动力、模式、制度和标准等诸多要素[1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现代化建设理论的继承性创新,是基于我国现代化实践的系统性概括,指明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结合实际建设现代化的努力方向。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为指导,进一步找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重点,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用现代化建设实效支撑现代化理论创新效能。教育宣传、科技试验、社会实践等手段使创新思维深入人心,培养和提升运用新发展理念指导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本领,用科学家精神、人民首创精神凝聚共识,大力宣扬英雄不问出处等观念,积极营造平等公开的创新环境。

(二)完善有效统一市场,构建现代化发展环境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有没有可以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动力。只有把发展建立在民生福祉之上,把生产跟消费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调动起广大民众的激情和热情,从而形成这种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14]。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实践经验说明,强大的经济基础是实现从国强民富转为民富国强的前提条件。无论在宏观经济调控、制订战略规划,还是在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竞争秩序等方面,我国各级政府都发挥了积极有为的重要作用,因而调整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自然而然成为今后现代化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也是实现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基础。为此,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等各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制度安排,构建市场机制有效果、微观主体有活力、调控政策有力度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与竞争力。打造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包括制度、技术、数据等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充分释放科技赋能潜力,注重用科教兴国、创新驱动等战略引领产业结构升级,打通基于数据要素流转的供应链产业链数据链价值链“链式”回路,推进经济发展与经济治理现代化。坚持精准施策与分类施策并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智能化水平,优化管理要素市场机制,创新企业家、管理者等人力资源由市场配置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形成创新人才培养、任用、评价、待遇等一体化管理方式,及时调整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加快构筑全民创新和成果共享格局与发展环境。

(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现代化治理格局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社会形态,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既是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也是引领工业化与信息化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整体联动的有效策略。为此,要正确处理好远期规划与近期计划的关系,以数字经济为统揽整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各个国家重大战略,制订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整体规划,优先实现顶层设计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坚持自信自立,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安全可控的关系,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倒逼现有经济体系优化,加快技术和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发展,打造安全可控、智能敏捷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系统。坚持守正创新,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带动传统行业升级,推动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联网并行,分步有序消除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别。以数字中国和数字政府建设有关要求为遵循,稳步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确保网络空间健康清明、数字社会稳定有序。以包容审慎为原则建立现代化监管体系,创造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和制度环境,实现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等重点行业的全周期全过程全链条监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2]王慧娟.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体系百年建构的历程、逻辑与启示[J].理论导刊,202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1).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6]张丽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学理论,2023(3).

[7]范希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2(1).

[8]张占斌.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内涵、理论与路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6).

[9]许耀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百年探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1(5).

[10]燕继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现代化:特征、经验和成就[J].中国领导科学,2021(4).

[11]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J].求是,2023(19).

[12]亓光,魏凌云.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记述的理论阐释[J].行政论坛,2021(6).

[13]唐爱军.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J].哲学研究,2021(9).

[14]李培林.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社会学[J].中国社会科学,2021(12).

基金项目: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研究”(23ZXZA005)

作者简介:刘海军,副处长,一级调研员(正处级),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科教兴国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广东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科教兴国和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