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学校劳动素质评估制度的研究
2024-06-30周惠英
周惠英
一、学校劳动素质评估系统的构成
首先,“为谁评”解决的是素质评估的目标问题,即通过劳动教育培养怎样的人?培育学习者哪些核心素质,假如将素质评估比作一条船舶,那“为谁评”将确定这艘船的前进方向。第二是“谁来评”,这关注的是哪些主体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素质,评估主体应该较长时间接触学生,对学生有相当程度的认识;第三是“评什么”,也就是评的内容是什么?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学生;“怎样评”关心的是劳动素质评判的方法问题,评估的方式是不是科学客观,影响劳动素养评价的结果!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学校劳动素质评估系统是由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估手段这四大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论文主要探讨“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这三方面。
二、政策依据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并与德智体美四育相融合;新课标进一步确定了劳动教学的评价要求,强调综合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多维、测评方式多元化、测评主体多元。既要重视劳动基础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和品格、劳动精神;既要重视劳动成果,更要重视劳动过程表现。注重平时成绩评估和学段综合评估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结合。以老师评分为主,引导学校、其他专业老师、家长等投入到评分中。
三、“评价目标”——立德、增智、强体、培能、锻志
1.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学校对学生的劳动素质评估应该把个人的道德发展视为第一目标;在劳动过程中,学生要了解劳动的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以此推动他们的三观的建立。在劳动教学的活动中,培育孩子们吃苦耐心、热爱劳动的勤劳品质,是立德树人的主要表现;同时,通过劳动教学推动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健康发展,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增智、强体,是劳动教育与智育、体育的完美融合。如我校开设了小学生栽培劳动课程,学生们在栽培黄瓜的过程中,记载了黄瓜的生长过程也掌握了黄瓜的生长习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识别氮磷等肥料的不同功能,进一步积累生物、化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浇水、施肥等劳作任务,又进一步提升身体素质。
3.“培能”更多是以劳动成果体现。笔者认为劳动课程应该尽快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必要的劳动知识、劳动技术,从而提升劳动素质,提高劳动效率和成果,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服务于他人和社会。
4.“锻志”是劳动教学的精神升华。学生们从漫长的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受到训练,实际上是磨练意志。
四、“评价主体”——老师、父母、学生本人
1.教师。“老师是劳动素质评判的第一人”。老师特别是进行劳动教学的老师是劳动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主导者。在实际的教育中,劳务教学大多由班主任执行,班主任不但了解大量的劳务理论知识和劳务技术,同时也熟悉班集体孩子的体能和道德素质。所以,笔者觉得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作为劳动素质评判的第一人。其次,老师在进行劳动教学中,已经确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任务,在执行的过程中长期考察学生的情况,做出的判断是客观正确的;最后,老师具有很好的反思能力,能在评估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教学,以便进一步推动学生劳动素质课程的发展;所以,老师在学校劳动教学课程评估中应该作为多元评判主体的核心。
2.学生。首先,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劳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会到自身的掌握情况;其次学生的自主评估也能弥补老师评价的缺陷,老师在评估的过程中,由于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有时也会忽视一些重要的信息。其三,学生通过自主评价明确评价准则,通过比较评价准则发现自身的缺点,以便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最后,学生的自我评价也会促进教师教学活动。
3.家长。首先,在走进学校以前,儿童的劳动技术、劳动观念等都是在家庭生活中习得的。所以,儿童的劳动基础许多时候是由家长打下的。通过观察,部分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没有劳动教学前已经学会收拾自己的书本;第二,孩子在校内习得的劳动思想、劳动知识、劳动技能都会反映到了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父母作为学生的亲人,更容易在家庭生活中直观观察到儿童劳动表现。所以,家长有必要作为学校劳动评估的主体。
五、“评价内容”——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劳动习惯
1.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评价。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我校通过“小天鹅相遇向日葵”“妙手绘劳趣”“实践获真知,劳趣促成长”“巧手生智慧”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劳动动机、端正劳动态度,进而增强劳动意识。利用多样劳动实践活动,变单一传授技能为与艺术素养和劳动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具有正确的劳动动机和劳动态度是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评价的第一个目标维度。如校内实践部分的班级劳动实践,每班做到人人都有自己的小岗位,在班主任的组织下,通过小组讨论、班级小干部例会等方式决议通过劳动岗位职责、劳动标准、完成时间等细则。每学期定期评选“最美劳趣小天鹅”,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劳动意识,通过全员多途径参与劳动教育,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劳动价值体认。
2.劳动技能评估。劳动技能主要是学会基本的劳动理论与技术,合理运用劳动工具,创造劳动成果所需要的构思、动手技能和协调意识,等等。在学校进行的劳动教学中,开展了各层次劳动成果展示;一年级进行折叠衣服劳动技术展示,二、三年级进行叠被子的劳动技术展示;四年级进行垃圾分类劳动能力展示,五、六年级进行包饺子劳动成果展示;分阶段、分层级的劳动技能评价更适应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
3.劳动习惯的的持久性评估。科学研究证实,劳动习惯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尤其重要,培养好劳动习惯的孩子更易于应对将来社会的变化和适应自身的职场需求。劳动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好的劳动习惯体现为:可以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地对待劳动,可以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投入劳动等。因此评估时应注意评估间隔的时间。我们觉得习惯持久性的评估应当是一学期一评,以老师和父母的评估为主。
【注:本文系2022年江门市中小学校德育科研课题“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22 JMLD005)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