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农村饮用水保障经验与探讨
2024-06-28李力程涵宇
李力 程涵宇
收稿日期:2023-12-09
作者简介:李力(1988—),男,甘肃平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河湖管理、河长制、农村安全饮水研究。#通信作者:程涵宇(1996—),男,安徽淮南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化学、环境经济学、绿色矿山、水工环地质研究,E-mail:707272118@qq.com。
摘 要:平凉是较为典型的西部河谷生态廊道城市,地貌复杂,农村人口散布面大,集中程度一般,相较于东部城市,农村饮用水保障的基础条件更为恶劣。平凉市通过标准化管理、全过程水质监测、信息化赋能与新型金融保障等方式,解决平凉市农村饮用水保障存在的问题。经过水利人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已全面形成规模化、网络化、自供化供水网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程体系。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水利管理;水利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3–0-03
1 平凉农村饮用水资源现状
截至2020年底,我国有逾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提升,解决了1 71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1 095万饮水型氟超标和苦咸水问题。苦咸水问题向来是甘肃省的历史性难题。经过努力,截至2020年底,甘肃省31个县区完成苦咸水改水投资6.89亿元,121处工程全部完工,受益人口39.52万人。村民们告别“苦咸水”,喝上了“卫生水”。
平凉市属甘肃省,介于陕西与宁夏两省之间狭长的泾河走廊,北接少数民族自治区,右卫关陇,左衔川藏,地理位置特殊,文化宗教交流频繁,是实际上的“汉家命门”要冲。地质跨度上位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的脊柱——贺兰褶带以东,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南北脊梁的南段,即太统山至大台子复背斜段,受山脉隆起的影响和侵蚀,形成黄土高原沟壑、中山山脉地貌、梁峁丘陵沟壑地貌三大地貌单元。
全市平均年降水量511.2 mm。各季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冬春雨少,6月下旬进入雨季,至10月上旬左右结束,主要降水集中在7—9月[1]。在独特地形地貌与高空西风环流的持续影响下,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是较为典型的西部沿河流域聚居型城市。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2.25万人,城镇人口85.2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79%,有大量人口散居于面积广大的农村地区[2]。
平凉市人均水资源量376 m3,分别为全国人均1 983 m3
的19%、全省人均1 087 m3的35%;亩均水资源量118 m3,
为全国亩均1 440 m3的8%、全省亩均385 m3的31%,全市水资源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或亩均占有量来看,远远低于全国全省水平。现有供水设施普遍标准低、配套不完善、老化失修,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农村饮用水供水负荷重,建设难度大,基建成本高,饮用水安全保障保供情况相对复杂。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已全面形成规模化、网络化、自供化供水网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程体系,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水源保障能力不足、老旧工程运行较差、供水信息化水平不高、运行管理短板明显。
2 农村供水管理主要措施
2.1 水厂标准化管理,强化全过程水质监测
当地有关部门不断健全完善专业管理与行政协调相结合的双向管理机制,先后制定下发了《平凉市村镇供水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平凉市农村人饮工程供水水表管理办法》和《平凉市基层水管单位标准化建设达标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实行“五级管理网络” 服务体系,实行县(市、区)水管单位统一管理、水资源统一分配、供水经营统一调度、职工报酬统一发放,建立水利工程专业管护经营与群管监督结合、行业管理与行政协调结合的双向管护保障机制。连续组织开展标准化乡镇水管站、水厂、水质化验室“三化”达标活动,已有21个基层站(所、厂)达标建设。
截至目前,2个水厂被水利部评为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2021年庄浪县红崖湾、花崖河水厂被评为省级“五星级”水厂,泾川县南部水厂被评为省级“四星级”水厂,2022年华亭市蔡玉沟水厂、庄浪县鱼咀水厂、梁河水厂、泾川县北部水厂被省水利厅评为省级“四星级”水厂。
2015—2019年,全市投入800余万元,建成7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购置了具有40项检测指标的检测设备仪器和水质取样检测车,配备专职检测人员,年保障经费150万元以上。多次采取集中培训、赴仪器厂家专项培训、交叉互检、第三方抽检及举办两届水质检测大赛等方式进行促进人员能力提升。目前,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市水质检测中心通过了CMA资质评审认定。52处“千吨万人”水厂均建立化验室,配备各种便携式检测仪器258台/套,水质检测人员经过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的95人,全面开展出厂水日检9项工作。
针对供水工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暂时达不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要求的问题,进行动态监测和问题整改[3]。包括是否存在自来水管通到门口未入户、自来水管到户未通水;是否存在自家无自来水、井水,取水不方便;是否存在因管网改造、维修、水表损毁等原因,自来水较长时间断水;水量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供水不稳定以及水质浑浊等方面。
2.2 信息化赋能与新型金融保障水利惠农
大规模推广普及入户智能化水表,全市共新装和更换智能水表16.53万块,供水管水秩序不断好转[4]。率先在崆峒七府水厂成功试点农村饮水工程“互联网+人饮”,实现了终端管理、网上缴费、数据共享,探索形成了信息化人饮管理的新模式。
当地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印发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平凉市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综合改革指导意见》《平凉市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方案》等制度办法,积极推行基本水价与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全市农村水价在2.5~4.5元/m3,崆峒、泾川县、灵台、崇信、华亭、庄浪6县(市、区)实现了“全县统一水价”,静宁县扬程在50 m以下(含50 m)人饮工程单方水价2元,扬程每增加50 m,水价增加
0.5元/m3(最高的9元/m3,仁大、治平、贾河)。积极推行农村供水工程用水户人身保险和财产水毁保险机制,建立水毁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降低了用水户人身财产损失,全市共纳入人身财产保险18.99万户。
2.3 全市统筹保障
第一,全面排查取用水户计量设施情况,逐步实现水务、税务、财政部门和取用水户涉水、涉税信息四方共享。通过取用水计量设施体系的建立完善,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有效提高水资源和水资源税管理水平。第二,涵养地下水资源。按照“鼓励使用再生水、合理使用地表水、抑制使用地下水”的原则,执行地下水高于地表水、超采区高于非超采区的税率标准,促使更多企业由开采地下水置换为地表水。第三,发挥政策调控作用。为节约用水成本,通过水资源税差别征收,倒逼高耗水行业企业转变思想观念,主动研究节水措施,引进水循环设备,大幅度降低直接取用水量。
2.4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第一,从靠实管理责任抓起,7县(市、区)逐级逐步落实了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乡镇责任人和村级管护人员,配备村级水管员;健全完善县级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通过财政补贴、水费提留等方式,建立完善维修养护基金制度;建立县级供水抢修物资仓库7个,乡镇级供水抢修物资仓库76个,完善各类维修抢修物资储备。依托乡镇水利管理所,组建维修抢修队,应对日常维修抢修和突发情况;畅通市县监督电话、微信、电子邮箱等投诉渠道,发放用水户“明白卡”,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快捷高效处理反映问题。
第二,加强部门协同共治。加强水务、税务、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逐步形成数据、过程、结果、荣誉“4个共享”机制,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通过取水许可证、年度取用水计划、取用水量等信息,精准发现问题、精细辅导整改、精确实地督导、开展问题联治,进一步显现水资源税的调控作用。为提升水利管理人员能力水平,组织全市多次举办不同形式培训、技能大赛,开展水利管理大练兵,全面提升基层供水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3 建设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3.1 建设成果
近年来,平凉市抢抓国家水利改革机遇,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坚定不移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发展总基调,围绕农村饮水安全这一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运行机制,农村供水能力大幅提高、农民饮水安全有效保证。
目前,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57处,供水管网总长度达到4.9万km,年供水能力达0.35亿万m3,供水人口186.14万人,其中,自来水入户44.62万户,184.97万人。全市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达到99%,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
3.2 存在的问题
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已全面形成规模化、网络化、自供化供水网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程体系,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水源保障能力不足、老旧工程运行情况较差、供水信息化水平不高、运行管理短板明显。
结合平凉市农村饮用水保障工作实际情况。从水量上看,农村人口散布于广大的黄土塬,该类地貌普遍无地表水积存,地下水潜水水位不稳定,不能作为持续有效的水源,承压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埋藏深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且具有地质环境上的不确定性。
平凉市西部与北部直接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连,上游地区兴修水利,盲目发展农业和畜牧业,进行河道、湖底的硬质化工程,对平凉主要干流上游进行截留,严重影响了平凉市及下游地区的环境生态承载力,将环境效益外部不经济性完全转嫁给下游地区。这一现象经常出现在各个省级行政区交界地带,有些地区甚至存在春耕农忙时节封堵大坝,交钱放水的情况。
从水质上看,农村地区集中供水水源地点多源杂,农村饮用水末端管线存在冻裂、破损等风险,导致饮用水末端不达标,在特定情况下,供水的污染难以被及时发现,对用水居民产生健康危害。
从供水稳定性和保障上,尽管当前水利部门采取了大量措施保障供水系统稳定,但在极端恶劣条件下自来水保供仍相对困难。
3.3 解决方案
面对严峻的农村饮用水保障形势,从政策上要引导“开源节流”。首先,扶持农业节水转型,改变传统的粗放耕种习惯,精耕细作、节水优先,向地要水。其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节水工作,贯彻节约集约发展理念,将更多的优质水资源余量供给农村地区作为饮用水。最后,协调周边省市资源,建设引水工程,将本市的水利建设融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从全局保障包括农村地区全市的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
4 建议
结合目前平凉市农村饮用水保障经验,探讨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供水保障工作。提高站位,高度重视,认真开展动态监测,压紧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对发现问题进行梳理,建立整改台账,制定整改工作计划,细化整改措施,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分片设立农村供水工程维修抢修物资储备仓库,组建成立工程应急抢修队伍,购置储备充足的抢修维修材料和物资装备。加强村级水管员日常管理、培训考核、激励奖惩等工作,对履职尽责不到位、工作不胜任、群众意见大的水管员,报请主管部门坚决调整或辞退,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水厂、水源地巡查,严控水质净化处理流程、水处理设备维护保养,坚持日常水质检测,及时掌握水质情况,确保水质符合各项标准,对发现的水质隐患,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重点要对群众经常反映停水断水的村组、水质不佳的工程进行全面核查,并进行“回头看”,持续追踪问效。
第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持续发放用水户明白卡、大力推介“甘肃农村饮水”微信公众号和各级投诉电话,及时更新告知乡镇、村社和水管员服务电话,确保监督服务电话24小时畅通。坚持把农村饮水方面的投诉举报、媒体曝光等方式反映的问题建立台账,及时督促整改,开展用水户回访、销号等工作,实行“闭环”管理,并留存整改照片、水质检测报告等资料。努力做到各个阶段的透明、公开、公正。
第三,开展节水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入口“最后一步”。农村饮用水水质紧密联系着农村群众生命健康,用水安全问题的彻底解决不仅需要水利工作者管理工作的努力,也需要硬件和居民安全用水意识的提升。针对农村饮用水盐碱度普遍偏高,供水管线末端水质保障困难的情况,建议在农村地区宣传普及自来水前置过滤+超滤系统、反渗透净水机等技术设备,定期清洗管井,开展例行运维巡检服务,并针对每户水质情况留存建档。依托网格员,对重点突出问题进行汇集分类,对群众开展用水安全教育帮扶,建立完善的运维机制,对群众在水质安全上急难愁盼问题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第四,节约集约发展,全流域多部门齐抓共管。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领域,贯彻节约集约发展理念。结合平凉市水资源赋存特征,制定起草《平凉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发布实施该办法,可将本市农村饮用水保障工作纳入全市节约集约发展的统筹,落实国家对水资源承载分区管控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约束。此外,通过土地节约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灌溉模式完成高效节水现代化改造,实现农业用节约集约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第五,强化督导检查。市水务局成立监督检查小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不定期开展暗访工作,及时掌握各县(市、区)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核查县(市、区)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和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况[5]。对动态监测工作开展不力的县(市、区),将采取通报、约谈、督办等措施加以推进。
参考文献
[1] 王兴,张强,王胜.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地表辐射及土壤水热特征研究[C]//中国气象学会.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2012.
[2] 田果.正镶白旗“十四五”农村牧区供水保障规划探究[J].内蒙古水利,2021(1):71-72.
[3] 王冬生,彭昕,陈松峰.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水利,2009(7):20-21.
[4] 陈善成,王旭东,程涵宇,等.安徽省绿色矿山建设要求标准体系实施效果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3(11):1-3.
[5] 张元曦.山东省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营销界,2023(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