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发生原因与科学防治措施探讨

2024-06-28吴凤雷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8期
关键词:鱼病鱼塘水产

吴凤雷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18.041

随着消费者对水产产品需求量的逐渐增加,水产养殖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健康发展,增加养殖户经济收益的重要支撑。但在规模化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养殖规模、水质管理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导致各类病害呈现出高发流行的趋势,使得水产养殖成本大幅度增加,养殖效益显著下降,养殖积极性遭受一定的挫伤,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结合水产养殖中鱼类病害的发生因素,注重做好日常防治管理工作,有效降低各类病害的发生流行概率,切实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和养殖质量。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水产养殖中鱼病等防治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当前水产养殖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约化、规模化、高密度、超高密度养殖模式在基层地区的有效地推行和应用,切实提升了单位面积内的水产养殖数量和产量。但该种养殖模式下所存在的弊端也十分突出,由于超高密度养殖或者高密度养殖使水体的环境承载能力逐渐下降,如若没有做好水体的针对性管理,将会导致各种污染物积累,降低鱼群的身体抵抗力,从而给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水产动物养殖管理过程中疾病的种类多种多样,发病原因复杂,需要饲养管理人员提高重视程度,注重加强疾病的科学判定,明确疾病的简单有效识别方法,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水产养殖中鱼病的发生原因

1、池塘淤泥清理不当

池塘是水产养殖的基本单位,池塘的环境条件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和健康。池塘中的淤泥是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为鱼类提供了食物来源。然而淤泥的过度积累和清理不当会导致池塘水质恶化,从而引发鱼病的发生。池塘淤泥清理不当会导致池塘底质恶化,淤泥中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同时,淤泥中还可能存在大量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它们在淤泥中繁殖和生存,并通过水体传播给鱼类,导致鱼病的暴发。淤泥的过度积累还会导致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促进藻类的过度生长,形成藻华,藻华的出现会导致水体缺氧,影响鱼类的呼吸,个别有害藻类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对鱼类的健康产生威胁。

2、池塘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主要是指水体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超过了一定的浓度和数量,导致鱼类生存环境恶化,从而引发各种鱼病。当前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外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等几个方面。其中外源性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污染物中富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直接排放到养殖水体中,导致水质恶化,为各种鱼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内源性污染主要是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鱼类排泄物、死亡鱼体等自身污染,会在水体中积累大量的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就会导致水质恶化,引发鱼病。

3、养殖户不规范用药

水产养殖中不规范用药是导致鱼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存在用药不当的情况,这不仅无法有效防治鱼病,反而可能加重鱼病的病情,甚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在鱼病防治过程中有些养殖户可能会选择不合适的药物种类进行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例如,在进行细菌性疾病防治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是较为常见的做法,但如果选用不适宜的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还有不少养殖户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剂量过小或过大的情况,剂量过小无法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而剂量过大则可能导致药物残留,影响鱼类品质,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个别养殖户用药期间会采用不恰当的用药方式,如直接将药物撒入鱼塘,这样做可能导致药物分布不均,影响治疗效果。另外,在鱼病防治中,用药时机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很多养殖户在疾病预防或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经常会错过最佳的用药时机,通常会选择在疾病初期未及时用药,导致病情恶化,或者在疾病已经得到控制时继续用药,造成资源浪费。

二、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1、淡水鱼养殖池塘的建设

淡水鱼池塘的建设数据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池塘的大小、形状、深度、护坡方式、进排水系统等。结合养殖规模,池塘面积可大可小,一般以667~6003m2为宜,面积过大,管理不便,面积过小,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池塘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宜,便于管理和养殖。池塘深度一般为1.5~2.5m,便于水温控制和养殖操作。护坡具有保护池形结构和塘埂的作用,根据池塘条件不同可选择砌筑、水泥板(厚度超过5cm)或水泥混凝土(厚度5cm以上)等方式,还可以使用不透水膜(350g/m2)进行防渗处理。进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确保水质清新,便于控制水温和水质。以40m2排水系统的鱼塘为例,可采用钢结构混合结构,分别建立进水闸门和排水溢流系统。同时,在鱼塘进口闸门前,设置与鱼塘宽度相同、高度为1.5m的分水器。分水器上设置三排分水器,每排9个孔,孔径5~10cm,从中间到两侧逐渐增大。鱼塘水深1.6m,水深1.2m,池底坡度3%,排水口前设置鱼条。排水系统由排水口和溢流口组成。排水口与水池底部相等,溢流口高度1.2m,在正常给料阶段,水从溢流口排出。卸货、捕鱼时,水从卸货港排放。对于新建或重建的池塘,护坡基地处理之前必须进行防晒处理,确保斜坡干燥、均匀,表面无突出的石头或尖锐物品。在水平线上30cm的宽度沿横截面呈扁平状或者在横截面位置打开10cm、20cm宽度的锚固沟,固定具有承受压力的不透水土工膜。

2、加强水质监管

①鱼塘清理消毒

清理鱼塘前需要将鱼塘中的水排干,然后对鱼塘进行彻底地清理,包括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杂物和残留的鱼饵等。如果有必要,可以挖掘机或其他设备协助清理,同时检查池塘的进水口和排水口,确保其畅通无阻。鱼塘清理干净后,需要对鱼塘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生石灰、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其中生石灰和漂白粉是池塘消毒常用的消毒剂,可以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和寄生虫,同时还可以提高池塘的硬度,有益于鱼类的生长,通常使用量为30~50kg/667m2和3~5kg/667m2,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消毒时,需要将生石灰与水混合后泼洒在池塘中,保证每个角落都得到充分消毒。消毒完成后,需要检查鱼塘的水质,包括水温、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质达到适宜鱼类生长的标准,如果水质不符合要求,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将鱼塘注满水,然后进行试水,观察是否有漏水或其他问题,如果一切正常,可以准备放养鱼苗。

②鱼种的选择与消毒

选择淡水鱼种时,应根据市场需求、养殖目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安徽省淮北市推广应用较好的淡水鱼品种主要有草鱼、鳙鱼、鲢鱼、鲤鱼、鲫鱼。在选择鱼种时还应该注意选择生长速度适中、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鱼种的质量优惠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功率和鱼的生长,因此在选择鱼种时,需要严格把控质量,一般同一鱼种应选择规格相近的鱼苗,外观完整,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反应敏捷,确保从正规渠道购买鱼种,并确保检疫合格,无病毒、细菌等病原体。鱼种放养前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减少鱼病的发生。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食盐、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等。根据消毒剂的说明和鱼种的体质情况,确定适宜的浓度和消毒时间,通常食盐水的浓度为2%~4%,高锰酸钾的浓度为20ppm,聚维酮碘的浓度根据产品说明进行。消毒时可以选择浸浴法或泼洒法,浸浴法是将鱼种放入含有消毒剂的水中浸泡10~15min,泼洒法是将消毒剂均匀泼洒到水体中。消毒操作时应该注意消毒前应确保鱼种不在饥饿状态,避免因应激反应而影响鱼种的健康,消毒后应确保鱼种有足够的水温和适宜的环境恢复。

③明确水质质量标准

淡水鱼池塘水质质量标准是指鱼类能够正常生长、繁殖和生存所需要的水质条件。一般情况下要重点衡量水体当中的溶解氧、非离子氮、硝酸盐、磷酸盐、水温、pH值、硬度和微生物指标。通常情况下淡水鱼池塘中的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最低不应低于3mg/L、非离子氨在0.2mg/L以下、硝酸盐维持在20mg/L以下、磷酸盐控制在10mg/L以下、水温范围一般在18~28℃、pH值范围在6.5~8.5,水体硬度在50~200mg/L之间,并且淡水鱼池塘水中应保持一定数量的微生物,以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但要求水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

④科学换水与水体消毒

首先,池塘换水。淡水鱼池塘水体的更换方法主要有部分更换和全部更换。换水前应该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在换水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在池塘底部或侧壁设置几个换水口,将水泵放入池塘中,连接阀门和管子,将管子布置到换水口,并确保管道的密封性,以防止漏水。找到合适的水源,可以是自来水、井水或河水,打开阀门,启动水泵,将新鲜水源引入池塘,在引入水源的同时,可以进行曝气,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通过阀门控制水流的速度和流量,使水流在池塘中形成环流,有利于水质的均匀分布。在换水过程中,密切观察鱼群的反应,如鱼群聚集在某一区域、异常行为等。如有异常情况,需及时采取措施。当池塘水位达到预期高度时,关闭水泵和阀门,结束换水过程。换水结束后,清理换水设备和周围环境,将工具和设备归位。观察鱼群状况,及时调整投喂和管理措施。一般情况下,每次换水量控制在整个水量的20%~30%。其次,水体消毒。在淡水鱼池塘的水体消毒中,要选择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来确保鱼塘环境的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常用的消毒剂,主要包括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粉、溴海因以及聚维碘酮和二氧化氯。上述几种消毒剂的使用剂量通常为20~30kg/667m2,水体0.5g/m3、0.5~1mL/m3、0.3mg/m3。将上述消毒剂溶解于水中后全池泼洒。具体消毒时应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和方法,以确保养殖安全。同时,为了确保鱼塘生态平衡和鱼类的健康,消毒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或者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3、加强养殖管理

①合理选择饲料与搭配饲料

淡水鱼饲料的选择应根据鱼的种类、生长阶段、水质条件、气候等因素进行,此外饲料的配比也需要根据鱼的生理需求,合理搭配各种饲料原料,以满足鱼的生长需求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种类来看饲料可分为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其中植物性饲料包括谷物、豆饼、菜籽饼、棉籽饼等,动物性饲料包括鱼粉、肉骨粉、血粉等。然后根据鱼的种类进行饲料搭配。例如,鲤鱼饲料配方为小麦粉40%、豆饼30%、鱼粉15%、大麦10%、添加剂2%、饲料系数2.7。草鱼饲料配方是米糠40%、麸皮38%、豆饼10%、鱼粉10%、酵母粉2%、饲料系数1.9。罗非鱼饲料配方为玉米粉70%、鱼粉10%、麸皮5%、红薯粉10%、食盐1%、生长素2%、磷酸氢钙2%,饲料系数4.8。

②科学投喂

在饲料投喂期间应该充分根据鱼的种类、规格、生长阶段等因素确定投喂量,可以参考饲料包装上的推荐投喂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饲料包装上的推荐投喂量是一个参考值,实际投喂量需要根据鱼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每次饲料投喂期间都需要观察鱼群采食状况,适时调整投喂量,如果鱼群生长速度过快或过慢,可以适当调整投喂量。坚持固定时间进行投喂,养成良好的投喂习惯,有利于鱼群形成稳定的摄食规律。同时,根据鱼群实际需求,控制每次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浪费和水质恶化。投喂期间应该确保将饲料均匀撒在池塘各处,使鱼群能够均匀摄食,避免局部饲料过剩,每次投喂后,及时清理残饵,避免残饵污染水质。

4、鱼病防控科学用药

①规范药物使用行为

在淡水鱼鱼病防控期间药物应用需要遵循的政策与法律标准,规范用药行为。用药期间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兽药管理条例》等,并按照渔业部门和兽医部门的规定,合理使用兽药,确保药物使用符合相关要求。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确保不使用禁用的药物,如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人用药物等,遵守休药期规定,确保水产品在药物残留期内不上市销售。用药期间应该注意根据鱼病的病因、病情和鱼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然后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鱼的生理特点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有效,明确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配伍禁忌,需谨慎使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按照药物说明书和兽医建议,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过量用药和长期用药。

②常见鱼病的药物防治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漂白粉、高锰酸钾、硫酸铜、敌百虫和甲硝唑,上述几种药物有着不同的用药技术规范,要在科学诊断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例如,漂白粉主要用于治疗水霉病、鳃霉病等真菌性疾病,将漂白粉溶于水浓度为1g/m3。高锰酸用于治疗鳃炎、皮肤溃疡等细菌性疾病,浓度为2g/m3。硫酸铜主要用于治疗鞭毛虫病、孢子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将硫酸铜溶于水浓度为1g/m3。敌百虫用于治疗鱼虱、锚头鳋等寄生虫性疾病,浓度为0.3g/m3。甲硝唑主要用于治疗烂鳃病、赤皮病等细菌性疾病,浓度为500mg/m3。上述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将患病鱼放入药液中浸泡20~30分钟,每天浸泡1次,连续3天。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周期相对较长在养殖管理过程中一旦水体当中出现鱼病将会使养殖成本显著增加,严重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影响到一个地区的水产养殖业的整体发展。当前在水产高密度和超高密度养殖模式之下,鱼病的发生流行因素日益复杂,发病原因多样,需要养殖管理人员从水质调控,饲养管理等诸多方面入手,注重做好日常预防工作,有效降低各类病害的发生流行概率。当出现鱼病之后应该第一时间寻求专业的兽医进行帮助,避免随意使用化学农药,保证用药合理。

(作者单位: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猜你喜欢

鱼病鱼塘水产
鱼塘的面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加油!水产人!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巧建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