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4-06-28赵新义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8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劳动力转型

赵新义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18.054

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首先探讨了农村经济转型的必要性,接着分析农村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最后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策略,希望可以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一、乡村振兴背景与农村经济转型及发展的关系

在波澜壮阔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大潮中,乡村振兴战略如同一盏明灯,为新时代的农村经济绘制了崭新的蓝图,这一国家战略,不仅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使命,更是引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所在。乡村振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农村经济转型紧密相连,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乡村振兴的七大核心内容,为农村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则保障了农村经济转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村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传承农耕文明,提升乡村文化,为农村经济转型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乡村治理,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精准扶贫则是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共享发展成果。展望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农村经济转型带来深远的影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全国农村将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转型也将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农村将全面融入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将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目标,农村经济转型势在必行,这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还应关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共同描绘出乡村振兴与农村经济转型的美好蓝图。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转型的必要性愈发凸显,这一转型不仅是农村经济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农业经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转变,更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农村经济转型的理论意义在于,它代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自然演进过程,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农村经济必须从依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从实践角度来看,农村经济转型也是应对当前挑战和抓住新机遇的必然选择。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外流、劳动力成本攀升、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使得传统农业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经济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培育专业人才,这些都为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经济转型都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转型,农村经济才能焕发新的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策略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如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渔业等,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其次,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提高农业附加值。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流通加工等环节,拓展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最后,调整农业区域布局。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合理调整农业区域布局。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如农业机械化、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行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如农业用水、化肥、农药等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最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第三,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一方面,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培育农业科技人才,要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第四,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完善农业市场体系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要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第一,准确把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定位。乡村特色产业是指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的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准确把握其发展定位,避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第二,科学制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要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确保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大乡村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需要政府、市场、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大乡村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提供资金、土地、人才等支持。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参与度和收益水平。同时,济南市政府还积极引导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

第四,加强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要建立健全乡村特色产业品牌认定、保护等制度,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特色产业品牌。要加强乡村特色产业宣传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市场空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拓展市场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销售渠道。要加强乡村特色产业与现代流通体系的对接,提高产品流通效率。要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市场空间。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发展农村电商,为农村特色农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促进了农村农产品销售。

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第一,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障。首先,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服务。其次,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保障制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保障。最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管理,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秩序,维护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

第二,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首先,加快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例如,江苏省沛县发展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为当地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其次,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选择。最后,支持农村劳动力创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第三,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础。首先,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其次,提升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加强农村劳动力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4、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第一,加大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力度。支持农村中小银行和村镇银行发展,提升农村金融机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金融机构网点建设、金融信息化建设等,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例如,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措施,促进农村中小银行和村镇银行发展,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

第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和企业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例如,可以开发适合农村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需求。

第三,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控。强化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控,防范金融风险发生。例如,可以加强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同时,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提升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统筹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根据乡村产业转型和城镇化发展要求,统筹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发展需求相匹配。

第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建设农村公路网,完善农村道路通达能力,加快农村道路硬化改造,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第三,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模式。要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提高建设效率和效益。例如,可以采用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市场作用。

第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理。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例如,要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查维护。

6、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必须优先关注人才问题,当前,乡村面临着人才流失、人口年龄比例失调等挑战,这已成为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外部人才和完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优化乡村发展环境,这需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为人才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还应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如提高收入水平、拓宽职业发展渠道等,以激发人才来乡村发展的积极性,特别地,还应鼓励有能力的年轻人进入乡村领导班子,通过他们的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提高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其次,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是乡村振兴的另一关键,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一批专注于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而人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针对不同人才群体的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充分利用地方高校、职业院校等资源,开展农业科技、乡村治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培训,以提升乡村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内容,例如,可以组织农业科技专家深入乡村,开展现场教学和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乡村人才库、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等方式,促进乡村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7、 增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意识

针对工业化生产对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造成的破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和修复,由于工业生产常伴随着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潜在破坏性,因此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管理部门需合理规划工业与农业用地的分配。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将农村环境的修复与改善视为重点任务。为了提升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宣传教育是关键,通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制作和分发环保宣传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广泛传播环保理念,可以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第二,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并加大执法力度,包括对工业污染进行严格控制,设立工业污染排放标准,并加强监管,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规,对于违规排放行为,应依法进行严厉处罚,从而形成有效的威慑。第三,推广环保技术和设备也是重要一环,通过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可以帮助农民和企业更有效地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例如,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此外,建立环保奖励机制也很重要,对于那些在环保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企业,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以此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第四,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定期对农村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这也有助于了解环保措施的实施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策略。

乡村振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转型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要针对农村经济转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采取相应的策略,确保农村经济转型顺利进行,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276703山东省临沭县店头镇农业和财经服务中心 )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劳动力转型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转型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