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特点和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控措施探讨

2024-06-28仁青加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8期
关键词:病牛结核结核病

仁青加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18.033

玛多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县份。玛多县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畜牧业,特别是牛养殖产业。目前,玛多县的牛养殖规模较大,养殖品种以牦牛为主。为更好推动牛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地政府部门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支持措施。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当地牧民积极参与养殖业发展,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牛肉、奶制品等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当前所在地区的牛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牦牛存栏量较高。据不完全统计,玛多县牦牛存栏量超过10万头。养殖规模扩大背景之下,管理期间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其中传染性疾病高发的问题十分严重。在牛的多种传染性疾病当中,副结核病是一种发病周期长,初期症状不显著的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是由副结核分歧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肠炎流行性疾病,由于病原血清型相对较多,并且可以相互感染,增加了疾病的防控难度,再加上现阶段牛副结核病没有特效药,只能够通过加强养殖管理进行针对性的防控。所以就需要积极引导牧区农牧民群众对牛副结核病防控的重视程度,明确该种疾病的流行特点和诊断方法,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防控,将牛副结核病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低程度。本次研究探讨了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希望为广大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流行病学

1、病原学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牛,也可能感染其他家畜如绵羊、山羊等。副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分枝杆菌属,该属还包括其他多种病原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等。副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多种血清型,目前已知的血清型有1至7型,其中血清型1和3最为常见,不同血清型之间存在抗原差异,对疫苗研制和诊断方法有一定影响。副结核分枝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形态呈短杆状,无芽孢、无荚膜,菌体大小约为0.5~1.0μm×2~4μm,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排列紧密,有时呈链状。该种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能在污染的牧场、草料和水源中存活较长时间。在土壤中,该菌可存活数月至一年。对消毒药剂的抵抗力较强,但高温较易杀死该菌。同时,副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抗酸性染色特性,因此在染色过程中,菌体呈红色。此外,该菌对氧化酶、硝酸还原酶和脲酶等试验呈阳性。

2、致病机理

副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牛的消化道进入体内,主要侵犯肠道黏膜和淋巴组织,细菌在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中繁殖,引起炎症反应。进入机体之后,线圈可以借助自身具有抵抗宿主免疫监视的能力,细菌繁殖复制过程中能够分泌出大量的脂多糖等物质,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逃避免疫清除。副结核分枝杆菌在肠道黏膜和淋巴组织中形成肉芽肿,肉芽肿中心干酪样坏死,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这种病变导致肠道功能受损,病牛出现慢性腹泻、渐进性消瘦等症状。同时,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细菌及其毒素易于进入宿主血液循环,进一步损害其他器官和组织。随着体内细菌繁殖,数量的逐渐增加,副结核分枝杆菌可随血液传播到其他器官,如肝脏、肾脏、肺脏等,导致多器官损伤。

3、流行特点

牛副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牛,病牛在患病期间,从粪便、乳汁、尿液等排出副结核分枝杆菌,成为传播病原的主要来源。从传播途径来看,该种细菌主要包括了直接接触传播(病牛与健康牛直接接触,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途径传播病原。)、间接接触传播(病牛污染的饲料、饮水、牧场、工具等物品,健康牛在接触这些物品后再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途径感染病原。)和空气传播(病牛咳嗽、喷嚏等方式释放的含有病原的飞沫,健康牛吸入后感染。)三种渠道。细菌对牛具有较强的亲嗜性,主要感染牛尤其是奶牛,同时也可见于绵羊、山羊、猪、马、骆驼和鹿等动物,犊牛最易感染,且感染后病程较长。在很多养殖场中牛副结核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在环境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高、管理水平低的养殖场,疾病更容易传播。

二、临床症状

牛副结核病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6个月至15年,甚至更长。除去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后,病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病牛仅表现出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病牛的病程呈慢性经过,随后病牛出现进行性消瘦、腹泻、呼吸困难、体温正常等症状,因病菌侵入机体后,毒力、机体抵抗力和受害器官的不同,症状也有所差异。当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之后,患病牛主要表现出腹泻、粪便带血、腹痛、食欲不振,渐进性消瘦、乏力、精神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咳嗽、呼吸困难、体温正常,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部位肿大。病程后期,病牛可能出现其他器官的并发症,如肝、肾、肺等部位的结核病变,从而导致相应器官功能损害的症状。

三、病理学变化

牛副结核病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慢性增生性肠炎,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消化道,尤其是肠道。病死牛解剖之后可以发现病变主要发生在小肠,尤其是回肠段。肠道黏膜明显增厚,形成脑回状外观,这是由于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和腺体分泌增加所致。肠道内容物呈暗红褐色稀粥状,具有腥臭味,肠道系膜淋巴结肿大,表面呈灰白色,切面多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树枝状淤血,皮质部与髓质部界限模糊。部分病死牛的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器官无明显变化,但有时可见心肌脂肪胶样萎缩,肝脾肿大。病牛体质消瘦,被毛粗硬,巩膜呈树枝状充血,步态不稳,精神沉郁,眼窝下陷,鼻镜干燥。

四、实验室诊断

1、提纯副结核菌素注射试验

试验之前应该对患病牛进行剪毛处理,在颈侧中部上1/3处剪毛(或提前一天剃毛),并准备好酒精棉、卡尺、1~2.5mL注射器、针头、牛型提纯副结核菌素。选择颈侧中部上1/3处作为注射部位,用1~2.5mL注射器抽取适量提纯副结核菌素(一般为0.1mL),缓慢注射到剪毛后的颈侧中部上1/3处,注射深度约2~3mm,注射完毕后,局部皮肤呈现半球形隆起。注射后24~72小时,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程度,在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的部位无明显反应的基础上来判定,注射提纯副结核菌素的情况,如果发现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等炎症反应,且硬结直径大于5mm,这表示患病牛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如果注射部位无明显炎症反应,硬结直径小于5mm,这表示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2、副结核补体结合试验

牛副结核病补体结合试验是基于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判断牛是否感染了副结核病。试验中,待检血清与副结核抗原进行反应,如果血清中含有针对副结核抗原的抗体,则会形成补体结合物,从而表现出特定的颜色变化。在操作过程中,首先,取待检血清、参考阳性血清、参考阴性血清各0.10mL,加生理盐水0.80mL,加肺结核分枝杆菌稀释抗原0.10mL,混匀,37℃作用1小时。以抗原稀释液将副结核亲和层析抗原稀释至50g/mL,每孔包被0.1mL,部分对照孔以牛血清白蛋白(50g/mL)包被。将处理后的血清样本分别加入抗原包被的孔中,37℃孵育1小时,然后洗涤去除未结合的血清成分。每孔加入酶标二抗(抗牛IgG)0.1mL,37℃孵育1小时,再次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标二抗。每孔加入底物A(HRP)和底物B(邻苯二胺),37℃孵育10分钟,其间观察孔颜色变化,然后加入终止液(硫酸),终止底物显色反应,观察各孔颜色变化,计算阳性反应孔的OD值,根据OD值判断血清样本是否为阳性。待检血清孔的OD值大于或等于阴性对照孔的OD值的两倍,判断为阳性,待检血清孔的OD值小于阴性对照孔的OD值,判断为阴性。如果待检血清孔的OD值在阴性对照孔OD值的一倍和两倍之间,判断为可疑阳性。可疑阳性样本需重新进行试验,如结果仍为可疑阳性,则判定为阳性。

五、疫情处理

牛副结核病目前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选择使用止泻的药物,一般能够使患病牛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是停药之后又会出现复发,药物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所以针对该种疾病通常不需要进行治疗,要及时将检测为阳性的牛立即淘汰处理。同时与患病牛接触的危险牛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血清检测,检测出隐性带菌牛之后应该立即淘汰,将检测为阴性的牛群作为假定健康牛群,每年至少进行3次的变态反应试验,3次变态反应试验全部为阴性的牛群才允许出场或者重新调整群体结构。对于养殖场检测为阳性的待产母牛应该在严格隔离条件下,在其产犊3天之后进行淘汰处理,同时要对其生产的犊牛进行持续性的血清检测,连续三次检测为阴性的犊牛可以直接进行育肥快速出场,并且在哺乳阶段应该向犊牛投喂经过高温消毒冷却后的乳汁。养殖场变态反应检测为疑似的牛群应该注重做好标记,检测15~30天之后再进行第2次检测,对连续3次检测都为疑似反应的牛,可以作为阳性牛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

六、预防措施

1、关于疫苗免疫接种的探讨

目前针对牛副结核病,国外市场已经推出了相应的商品化疫苗,包括了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英国地区在进行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推荐采用弱毒活疫苗,而美国地区主要选择使用灭活疫苗,但瑞典等国家禁止采用副结核疫苗免疫接种,这主要是因为有些牛群在经过疫苗免疫接种时候,其注射部位会出现肉芽肿,经常会给结核病的诊断带来一定干扰。我国目前没有商品化的副结核病疫苗上市销售,所以开展疫苗免疫接种还不现实,在牛副结核病防控过程中,仍然需要通过加强环境清理卫生消毒和科学管理等几方面入手,将副结核病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低程度。

2、规范引种行为

牛养殖场在对外引种时,需要遵循的国家法律标准主要包括《动物防疫法》《畜牧法》以及《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条例》等。引种前养殖场应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能满足引种动物的生活需求和防疫要求,养殖场内部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包括疫病监测、消毒等措施。引种动物应来自无疫病区或疫病控制良好的地区,同时还需要选择具有良好遗传背景、生产性能优良的种牛。在引种前还需要详细地办理引种审批手续,注重向引种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引种申请,提供相关资料,如种牛场资质证明、引种计划等,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发放引种许可证。运输工具应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虫害,引种动物在运输过程中应做好防疫、保温和通风等措施,确保动物健康状况。引种动物到达养殖场后,需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期,观察期内,兽医人员需每日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检疫合格后养殖场需按照《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规,对引种动物进行定期疫病监测、疫苗接种和消毒等工作,并建立养殖档案,详细记录动物来源、疫苗接种、疫病监测等信息。

3、坚持全进全出和科学分群的养殖方式

全进全出制度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所有的牛只都是同一年龄段,它们一同进场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一同出场。这样的管理方式有助于防止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牛只之间传播,同时也便于对牲畜进行统一的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科学分群则是指根据牛只的年龄、生产阶段以及健康状况将牛群分成不同的小组,这样可以确保每个群体都能获得适合其状况的饲养和医疗条件,进一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此外,养殖场应实施定期的健康监测制度,包括对牛只进行体温测量、血液检测和病原体检测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早期发现患病或者易感染的牛只,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的蔓延。同时,应加强对饲养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牛副结核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确保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严格执行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另外,饲料和水源的安全同样重要,应保证饲料的质量,防止受到污染,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确保不含有病原体。

4、加强环境卫生消毒

牛副结核病防控期间需要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方案,减少环境当中的病原数量,防范该种疾病在养殖场中大范围传播流行。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有5%~10%的热碱水、3%~5%的来苏水、20%生石灰乳。其中5%~10%的氢氧化钠适用于牛舍地面、粪尿沟等消毒,喷雾消毒。3%~5%来苏水主要用于饲养用具、牛栏、牛床等消毒,喷雾消毒,20%生石灰乳适用于涂墙消毒。在消毒处理过程中应该将消毒剂与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喷洒在牛舍、牛栏、牛床等需要消毒的部位。喷雾时应保证消毒剂与表面充分接触,以提高消毒效果。或者将饲养用具等物品浸泡在消毒液中,确保物品表面充分接触消毒剂。浸泡时间根据消毒剂的性质和物品的材质而定。消毒期间还需要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制定合理的消毒周期。一般情况下,牛舍地面和粪尿沟每周消毒1次,饲养用具、牛栏、牛床等每周进行1~2次消毒,在疫病暴发期间,消毒频率应适当增加。消毒结束之后,应该制定相应的消毒档案,详细记录消毒日期、消毒剂种类、消毒部位、消毒人员等信息,以备查阅和监督。

5、强化疫病监测

针对发生过副结核病的养殖场,建立牛副结核病的监测体系。根据牛群的易感程度、疫情风险和监测资源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清学检测,结合牛生产周期和牛群的生理特点,合理安排监测时间,避免影响牛群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档案,包括监测对象、方法、频率、时间、结果等信息,便于分析和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疫情风险和防控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在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降低该类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需要了解副结核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分析该类疾病所带来的典型临床症状,并结合病理解剖,采取针对有效的诊断方法,及时发现患病牛,及时处理患病牛,进一步缩小疫情范围,从而降低牛副结核病的发病流行率,提高牛养殖效益。

(作者单位:813500黄河源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

猜你喜欢

病牛结核结核病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一度浪漫的结核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IL-17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