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原则与防治方法深入剖析
2024-06-28吴清铸
吴清铸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18.018
在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农业作为国之根本,其进步与创新日益显现。郓城县,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成为有机农业发展的新热土,自“三个突破”战略在此地深入实施以来,省农科院资环所的专家们肩负使命,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双百工程”“百名首席兴百村”和“百名博士兴百村”,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带入乡村,与农民并肩作战,共同开创绿色循环农业的新篇章。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推广与标准普及成为推动郓城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专家们不仅协助农民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更将农业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转化为宝贵的农业资源,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推动了郓城乡村产业的振兴,更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有机农业的发展道路上,病虫害防治尤为关键,在坚守生态平衡与保护农作物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防治方法,确保农业生产的健康与可持续。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与需求,对有机农业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以期为郓城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有机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一、有机农业的特点
有机农业,作为一种追求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方式,其核心理念在于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利用自然规律与生态学原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不仅注重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类健康的长期贡献。有机农业坚决摒弃化学合成的农药与肥料,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在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药与合成肥料被严格禁止使用,这一举措极大地保护了水源与土壤的原生态状态,避免了因化学物质残留而引发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这种生产方式确保了农产品的纯净与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健康、绿色的食品选择。
除此之外,有机农业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也是其一个特点,在有机农田中多种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通过精心设计与规划有机农业鼓励农民创造一个多样化的生物群落,让不同物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动态的生态平衡不仅有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还能有效调控农业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有机农业倡导科学的轮作制度与耕作方式,通过合理的作物轮作与间作,有机农业能够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科学的耕作方式也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为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有机农业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了更为环保、可持续的方法,如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采用物理诱捕技术控制害虫数量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还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实现了农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二、有机农作物种植中病虫害防治原则
1、农业种植生态平衡原则
有机农业种植并非孤立的农业生产活动,而是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生态过程,在病虫害防治这一关键环节,生态平衡原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有机农业生产时,始终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尊重与保护,确保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生态平衡原则指导种植人员在病虫害防治中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病虫害发生后的应对措施,更要注重通过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调控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合理配置作物种类、优化田间布局、调整耕作制度等方式可以构建一个稳定而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此外,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成为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还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例如,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减少害虫数量,还能维持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而物理防治方法如诱捕、隔离等,则能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2、保护农作物原则
保护农作物不仅仅是因为农作物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晶,更是因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直接关系到整个有机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中,保护农作物原则被奉为圭臬,这意味着在采取任何防治措施之前,都必须首先考虑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种植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以便能够精准地制定防治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种植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农业知识,包括病虫害识别、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方面的技能,同时他们还需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通过维护生态平衡、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式,为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实际操作中,种植人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保护农作物,例如,通过合理轮作和间作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自然力量进行生物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如诱捕、隔离等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这些方法既能够有效保护农作物,又能够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加大有机农业实施过程的管理力度
在有机农业的实施过程中,管理力度的加强是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种子与幼苗的选择和管理上,更需要采取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手段。对于种子和幼苗的筛选,必须严格把关,监管人员应对所有种子和幼苗进行抗病性检测,并根据其抗病性的强弱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抗病性优秀的种子和幼苗,应给予优先处理,以确保其优良基因的传承和扩散;对于抗病性普通的种子和幼苗,可以通过使用有机肥料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提高其抗病性,以保证其健康生长;而对于抗病性弱的种子和幼苗,则可以将其用于试验或研究,以探索提高其抗病性的方法。在完成抗病性检测后,对需要播种的种子和幼苗进行必要的处理,例如,进行适当的晾晒,以保证其拥有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水分,可以将种子放置在温水中进行浸泡,以促进其吸水膨胀、软化种皮,为后续的播种作业做好准备,此外对于有机农业实施过程中的其他环节,如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也需要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定期检查、记录和分析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增强他们的有机农业意识和技能水平,以确保有机农业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
4、提高研究力度
在有机农业领域,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各种病虫害问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研究人员需要不断加大研究力度,创新研究方法,并将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研究人员应定期总结农业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深入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持续改进,这有助于形成一套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研究人员不应局限于实验室研究,而应积极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仔细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规律等,研究人员可以将试验结果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试验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研究人员还应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通过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研究人员可以为有机农业的病虫害防治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有机农作物种植中病虫害防治方法
1、基于有机农业的特点,加强病虫害防控
有机农业作为一种追求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模式,其核心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与自然规律,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有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控与治理是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的关键环节,在种植初期选择无病种苗、保证农作物种质优良是首要任务。通过浸泡、晾晒等多元化处理方法,确保种子表层不携带病菌,从而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健康的种苗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抵抗病虫害的第一道防线。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轮作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策略,通过在同一个地块种植多种农作物,能够减轻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积累,降低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轮作不仅能够合理利用土壤养分,还能有效切断病虫害的发生源头,避免病虫害面积的进一步扩大。除了轮作制度,田间管理也是病虫害防控与治理的关键环节。在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密切做好田间的巡视检查工作,根据作物的实际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田间环境,例如开挖排水沟以保证田间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引发的病虫害问题;确定最佳的定植密度,保证田间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性,使每一株农作物都能更好地接受光照,健康生长发育,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除此之外,在秋冬季节翻耕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利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对土壤进行有效的翻耕处理,可以将病原微生物和各种害虫成虫翻出土壤,经过一个冬天的土壤冷冻作用,这些病原微生物和害虫成虫将被冻死,从而减少第二年病虫害的数量,在防治病虫害时管理是关键,通过无菌种子、轮作等方式切断病虫害发生的源头,是管理的核心内容,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和幼苗进行种植,旨在提高种子成活率的基础上从农作物的初始生长阶段切断病虫害的发生源头,同时,根据历年的种植经验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依托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对种植时间等进行重新规划,也是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的有效手段。
2、坚持农作物的多样化
在有机农业生产中,模拟自然环境、营造多物种生态系统成为一项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农作物的多样化种植,实现不同物种间的相生相克,从而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同时维护生态平衡。相较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更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在传统农业中,田间一旦出现病虫害,由于缺乏天敌的制衡,这些病虫害往往会迅速传播,难以控制,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而在有机农业生产中,通过引入多元化的生物物种,构建起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有效地制约了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农作物多样化的实现不仅丰富了农业生产资源,还为有益昆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多样化的种植方式使得农田中的生物种类增多,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对于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坚持农作物多样化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规划和管理措施,构建起一个生态平衡的有机农业体系,这将有助于推动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3、提升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
在有机农业种植中,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农业种植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种植人员必须不断提升对病虫害防治的能力。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应积极深入田间,通过实地观察和收集群众反馈,总结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经验。在此基础上,针对种植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从而提高整体技术水平。种植人员应积极参与专家讲座、实验基地参观、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等多元化培训方式,都是提升种植人员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种植人员还应时刻关注有机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知识,增强对病虫害的敏感性和识别能力,只有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提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才能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确保有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4、物理、生物的防治措施分析
在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广阔领域中,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两种策略因其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而备受推崇,相较于化学防治它们不仅避免了农药残留对农作物和土壤的污染,还确保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物理防治作为一种直接且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主要依赖于物理手段来消除或减少病虫害的数量,其中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提高或降低环境温度来破坏病虫害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控制其数量的目的,例如,热水浸泡种子可以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此外,机械阻隔也是物理防治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置障碍或改变环境条件来阻止病虫害的扩散和侵害,如在农田周围设置防虫网,可以有效阻止迁飞性害虫的入侵。生物防治则是利用生物之间的天敌关系、寄生关系、竞争关系等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天敌昆虫的利用是生物防治中的核心策略,通过释放天敌昆虫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如赤眼蜂是多种害虫的天敌,通过人工繁殖并释放到田间,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暴发,此外微生物制剂也是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感染、寄生等方式破坏病虫害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控制其数量的目的,例如,苏云金杆菌制剂可以有效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在实际应用中,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通过综合运用这两种策略,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数量,确保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两种策略还需要与农业管理措施相结合,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以创造一个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综上所述,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农业产量与品质的关键环节,通过物理与生物防治等环境友好型策略的深入实施,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害,还能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些措施的应用,既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与健康,也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有机食品的需求。
(作者单位:274716山东省郓城县程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