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园”栏目教学问题及优化策略

2024-06-28吴旭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栏目教学策略

吴旭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新设一系列栏目,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助力教师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但目前“活动园”栏目的应用情况存在诸多问题:未将理念内化,导致“不会用”;专业能力不足,造成“不懂用”;缺乏环境支持,导致“不想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层次研读教材,重视栏目价值;整合栏目内容,创新栏目教学设计;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指向思维发展;多种形式结合,丰富栏目评价方式;提高专业素养,增强教学能力。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园”栏目;教学策略

与以往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相比,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变化颇大,其中“活动园”是一个新板块,是教材的主导性栏目,重在帮助教师摆脱传统说教形式,以便于组织及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然而,目前“活动园”栏目的使用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反映出很多现实问题。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园”栏目的主要特征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因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多安排具有综合性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活动园”栏目体现了这一课程理念,它彰显了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具有生活性、实践性、情境性、探究性,助力教师摆脱说教形式,优化教学模式。在活动范围上,该栏目既包括班级内的现场活动,也包括家庭或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主体上,既包括小组或全班活动,也包括个体活动;在活动形式上,既包括动手参与性活动,也包括反思交流活动;在活动内容上,既包括经验和思想的分享活动,也包括观点的质疑与辩论活动。纵观整套教材,“活动园”栏目出现的次数远远多于其他栏目,特别是,它在小学五、六年级高频次出现,已然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园”栏目的应用现状

1.未将理念内化,导致“不会用”

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肯定“活动园”栏目的重要性,但缺乏对栏目本身设置的深度研究,未将教学理念充分内化。配套的教参中仅涉及“活动园”栏目的解读和教学中的使用建议,无法帮助教师对“活动园”栏目形成系统的研究。“活动园”栏目的设置旨在扭转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然而,很多教师缺乏新理念的引领,机械地应用此栏目,只是把“活动园”栏目看成教学任务、教学材料,或者将“活动园”栏目与原本《品德与生活(社会)》中的一些框题,直接画上等号。这一片面的教材认知,严重窄化了“活动园”栏目原本的编排价值,以致该栏目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

2.专业能力不足,造成“不懂用”

目前,不少地区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以兼职为主,缺乏相关专业背景,且流动性较大。在利用“活动园”栏目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一些教师未能认真思考该栏目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搜集资料、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动中不能深度参与,也就难以形成多元理解、思辨分析的空间,导致无法高投入学习。此外,部分教师直接套用教参上现成的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的制订未能凸显栏目设计意图,使得活动开展缺乏目标的指引,学生学习只是“为活动而活动”;课堂上虽然呈现热闹活泼的氛围,教学形式看似多样,但仅仅停留于形式化、简单化的浅层学习,实际教学效果是否理想也有待考量。

3.缺乏环境支持,导致“不想用”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少学校缺少专职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校工作牵扯了兼职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他们一般只有在被安排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任务时才关注到教材中的“活动园”栏目,且多以完成学校分配的教学任务为目标。针对“活动园”栏目的教学,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准备较多的材料,而在学校缺乏相关资源的情况下,这样的备课可能被视为一种“麻烦”。并且,“活动园”栏目在高年级教材中数量众多、类型多样,这为教学实践留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也增加了教师研究该栏目的难度,导致对该栏目设计、内容整合、活动开展等无从下手、“望而却步”。

三、“活动园”栏目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课标的解读和教材的研究有待深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设计是根据新时代教学改革的目标而确定的,特别是“活动园”栏目的增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现代教学理念,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当前,“活动园”栏目的问题设计大多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未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身心规律、学习状况,以及实际的需要。高德胜教授在相关研究中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具有“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教材”的编写特色。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活动园”栏目教学内容的处理较为呆板,没有抓住学习活动这一核心,导致教材的编写意图难以得到体现。

2.教师的栏目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有待提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选用栏目材料、如何进行教案设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等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并精心设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并不明晰活动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相应的教学环节、预设活动所需时间等。这就使得“活动园”栏目的活动设计缺乏新意,如同“过场”一般,只是作为“一次性物品”,根据教学次序用完即可。诸如此类的缺乏对栏目内容深入挖掘、适时“加工加料”的活动设计与组织过程,无法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搭建有效支架。

3.学校和家庭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不够重视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虽然已经实现了部编教材全覆盖,但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其课程建设重视度不足,甚至在某些学校已被弱化、边缘化。此外,在当下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家长往往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对于孩子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认识不够到位。

四、“活动园”栏目教学的优化建议

1.深层次研读教材,重视栏目价值

在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需要摆脱传统教材的束缚,充分利用教材而不能受限于教材。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思路,对于如何设计课堂环节、如何组织学生互动、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甚至如何监控和辅助学生学习这些具体的教学操作要领,在“活动园”栏目中都有所提示。面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类型多样的“活动园”栏目,需要深层次研读教材,重视和挖掘其栏目价值。我们应厘清相关“活动园”栏目的布局谋篇及纵向联系,以“人际交往”主题为例,低年段大多以“乐群、友爱、互助、分享、合作”为主题,引导学生如何交朋友,中年段则重点关注与指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尊重、诚实守信、乐群合群、解决同伴冲突,高年段更重视交往中的沟通、宽容、尊重、反思。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关注低中高年级的有效衔接,充分挖掘“活动园”栏目的深层次价值。

2.整合栏目内容,创新栏目教学设计

教材中除了“活动园”栏目之外,还有两个主要栏目分别是“阅读角”和“相关链接”。如果说“阅读角”栏目作为教材的延伸,以丰富的呈现形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那么,“相关链接”则通过各种补充性资料,为师生活动提供辅助。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为进一步发挥各栏目的教学价值,我们可以对不同栏目进行重组,适当变换栏目呈现方式。就以一个名师案例来说,该名师在执教“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这一课时,考虑到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距离学生当下比较久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首先运用“阅读角”栏目,点明其中呈现的一系列故事,拉近学生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距离。其次,结合“相关链接”栏目,促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贡献不但推动了文明发展,更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最后,在“活动园”栏目中,让学生通过检索和搜集材料,在对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补充的同时,也了解中华文明的璀璨和辉煌。这样的整合,使得学生由浅入深,真正感受到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精神。

3.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指向思维发展

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活动园”栏目设计是培养学生思维,尤其是高阶思维的重要资源。鉴于此,教师可以选择项目式教学法,就“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而言,可依据目标要求设计一系列学习项目。项目一:开展思辨活动。围绕“违反法律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否一样”这一主题,学生进行思辨,明晰两者的异同点。项目二:资料搜索及整理。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概念往往较为模糊,搜索及整理的过程能帮助他们进行认识和区分,从而将书中描述的情景与相关法律条款对应起来。项目三:自主知识建构。学生分组讨论后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明确和内化教材中涉及的宪法、劳动法、公司法等法律之间的关系,这一构图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建构。通过一系列的任务驱动,学生在自由辩论、检索整理、知识建构活动中,不仅对法律法规有了深刻的认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4.多种形式结合,丰富栏目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贯穿道德与法治教学始终,对于评价方式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多元化。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通过语言和眼神进行反馈评价之外,课外可以采用评语、成长记录,以及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订独具特色的评价方式。另外,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要丰富现有的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社区都可以成为“活动园”栏目的教学评价主体。例如,“我参与 我奉献”这一课,第一个“活动园”栏目围绕“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展开,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分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关注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学生互评。本课的另一个“活动园”栏目涉及“说说你可以做哪些参与社区的建设?”这一问题,此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邀请社区参与评价,判断学生的思路及做法是否有操作性。在所有的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与家长进行互动,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实现家校共评。

5.提高专业素养,增强教学能力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把控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一是强化思维能力,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坚持正确导向,厘清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念、思路、原则等,继而进行教学迁移和转化。二是进一步提高设计力,“活动园”栏目具有开放性,教师在开展教学和进行活动方面留有较大的自由度,应根据需要进行二次加工,以提高“活动园”栏目教学的有效性。三是不断增强实施力,对于体验感悟型“活动园”栏目,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对于认知辨析型及分析讨论型“活动园”栏目,则可以选择讨论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四是提升有效反思力。通过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从而不断优化学科教学。此外,教学反思必须是基于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的理性思考,而非简单的教学过程回顾。因此,教师也要努力加强理论修养,助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卞玉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开放式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0(08).

[2]房丽丽,龚伟.探“活动园”教学之策,悟思政课堂之美——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园”课堂教学策略例谈[J].安徽教育科研,2022(31).

[3]高德胜,章乐,唐燕.“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4]丁琳.用好教材栏目促进高阶思维的教学尝试[J].中小学德育,2020(10).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栏目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