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虹” 义方言特征词的语言地理学研究
2024-06-28朱悟天
【摘要】湖北“虹”义方言特征词主要有两类,共13个,其中“X杠”类分布广泛,生成机制为隐喻;“马X”类存在于鄂东南,其产生得益于古代用“马”表示大的名词前缀。从历时看, “X杠”类形成最早, “马X”类产生于幕阜山,后沿江而上,挤占“X杠”的分布空间,又因“虹”的侵入影响了鄂北部分地区,最终形成如今的分布格局,该分布格局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语言地理学;方言特征词;“虹”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4)24-012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4.039
虹作为大气中一种光的现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用“虹”词形指代该现象古已有之,《说文·虫部》记载:虹,螮蝀也,状似虫。从虫工声。螮蝀即彩虹。可见“虹”很早就存在于通语中。考察相关方言资料,我们发现湖北境内表“虹”义的词语不仅限于“虹”或“彩虹”,其种类繁多,叫法多样,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基于方言特征词理论,结合语言地理学方法对湖北境内表“虹”义的方言特征词进行研究。目的有三:(1)归纳湖北境内表“虹”义的方言特征词并分类;(2)结合“虹”义词方言地图解释其产生及分布的原因;(3)从“虹”义词在湖北境内的共时分布推测其历时替换过程。
文中所用方言资料主要来自《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湖北省志·民俗方言志》《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核心词·特征词集》,古代汉语语料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一、“虹”义方言特征词的类型
(一)关于方言特征词理论
1999年,李如龙在第十届中国语言学会年会上做了题为《论汉语方言特征词》的报告,首次提出“汉语方言特征词”的概念,即“一定地域内一定批量的,区内大体一致,区外相对殊异的方言词”。
(二)湖北境内表“虹”义的方言特征词提取及分类
据考察,笔者发现湖北境内表示“虹”义的词语很有特色,有的地方称为“杠”,有的称为“马X”,这些词形在其他省份较为罕见,而在省内部分区域普遍通行,符合方言特征词的定义。结合《汉语方言地图集》《湖北省志·民俗方言志》《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等资料,本文对湖北省境内72个县市表“虹”义说法的词形做了系统考察,并将其分为四类,详见表1:
由上表可知,湖北境内表“虹”义的词形主要有四类,本文将其命名为“虹”类、“X杠”类、“马X”类以及其他类,其中“虹”类可分为“虹”与“彩虹”两种词形,这两种词形都与普通话相同;“X杠”类可分为“杠”“起杠”“出杠”“晒杠”“扎杠”五类,其中单用“杠”的最多,达21个方言点,其余词形通行区域较少,结合已有的方言研究成果,我们发现,用“杠”或“X杠”表示“虹”义的只有湖北的某些县市,外省无此类说法,可以归入湖北方言特征词的范畴;“马X”类可分为“马兰”“马云”“马影”“马王”四种词形,但用“马X”表示“虹”并非湖北特有,湖南北部某些区域也存在此类说法;其他类包括“发霞”“蚂蚁/马义”“彩桥”和“口[t?ia?33]”,这四种说法只存在于个别地区,其中十堰市区的说法由于尚未考证到本字,暂用“口[t?ia?33]”替代。
李如龙(2002)认为,仅在特定地域方言中有,其他方言中没有的独有词语叫个体特征词。在特定方言中有而在其他方言中也有的词语叫关系特征词。按照上述标准,“X杠”类词和其他类的4个词是个体特征词,“马X”类词则属于关系特征词。
综上,湖北境内表“虹”义的词形有四类,其中“X杠”类、“马X”类和其他类是方言特征词,共有13个,分别为“杠”“起杠”“出杠”“晒杠”“扎杠”“发霞”“蚂蚁/马义”“彩桥”“口[t?ia?33]”“马兰”“马云”“马影”“马王”,进一步划分,前9个属于个体特征词,后4个属于关系特征词。
二、“虹”义词的地理分布与产生原因
(一)“虹”义词的方言地图
曹志耘(2006)指出,地理语言学最重要的方法是方言地图。方言地图的作用是为语言(方言)间作比较、为语言演变的历史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所以,我们绘制了“虹”义词在湖北境内的分布图,如图1:
由图1可知,“马X”类主要分布在湖北东南部,“X杠”类分布在中北部,东部以及西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普通话词形相同的“虹”类则主要分布于西北部的十堰市以及孝感、随州一带。
(二)“虹”义方言特征词的产生原因
湖北境内“虹”义方言特征词主要可分为两类,本节依据文献及相关理论对“X杠”类以及“马X”类产生的原因作大致描述。其他类中的“蚂蚁/马义”由于两者通用,在分析时将其归入“马X”类。
1.“X杠”类
“X杠”类方言特征词有五个,分别是“杠”“起杠”“出杠”“晒杠”“扎杠”,其中“杠”通行区域较广,后四类呈零散分布。为什么湖北许多区域称“虹”为“杠” ?这其实符合通俗词源产生的常例,即“把难以索解的词同某种熟悉的东西加以联系,借以作出近似的解释的尝试”。笔者推测,虽然“虹”字古已有之,但由于地域之间交流较少,该字并未通行全国;又因为古代科技水平落后,人们无法客观认识“虹”这一现象,且甲骨文“虹”与杠梁、古玉璜之形相似,于是便发挥想象,将“虹”与熟知的东西联系,或描述“虹”的形状代指其名称,如湖北的“杠”。
这种指代方式并非湖北独有,广东东北部、江西南部称“虹”为“弓”,广东南部一些县市称“拱”,江西东部部分区域称“桥”,都是从形状出发来命名。这些说法的生成机制是隐喻。隐喻是我们认识世界、对世界进行概念化的基本认知工具。古人无法客观认识“虹”,所以只能抽象出源域“虹”的主要特征并将其投射到目标域,即熟悉的事物上,用熟悉的事物指代“虹”。
2.“马X”类
“马X”类方言特征词有五个,分别是“马兰”“马云”“马影”“马王”“蚂蚁/马义”,其主要通行于湖北东南部和湖南北部,属关系特征词。该类词形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前面有动物词前缀“马”。用动物词指代“虹”的情况并不少见,广东西部、广西东部以及江西中部称“龙”,江苏南部及浙江大部称“鲎”,这些动物都与“水”有关。查阅当地方志,发现用“龙”指代“虹”的原因是由于“虹”出现在雨后,而海龙王掌管着降雨事宜,雨后彩虹被认为是龙王带来的祥瑞。至于“鲎”,有学者认为江浙地区“虹”“鲎”读音相近且都与水有关,故称“鲎”,本文赞成这种观点。
纵观全国,指代“虹”的动物词或多或少都与水有关,可为什么湖北湖南用的是“马” ?这要从“马”字本身来解释,该字不光指代动物,在古代还会用作表示大的名词前缀,例如:
(1)蛭,马鳖。(《尔雅·释鱼》)郝懿行义疏“寇宗奭云:汴人谓大者为马鳌,腹黄者为马黄”。
(2)古人於大物辄冠马字,通言谓大蚁为马蚁。(章炳麟《新方言·释言》)
(3)俗称大为马,凡物大者,皆以马名之。(李时珍《本草纲目·介部·马刀》)
“大”是“虹”的特征之一,所以称“虹”为“马云”“马影”等是古语的遗留。
(三)从“马X”看各方言区的亲疏远近关系
作为过渡地带的湖北方言,受外方言影响较大,通过与周边方言的比较,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过渡方言特点的认识,还可以发现语言接触的生动素材。前文所述,湖北境内“虹”义方言特征词主要可分为两类,其中“X杠”类属个体特征词,外省无该说法;“马X”类为关系特征词,主要通行于湖北南部、湖南沅江以北,雪峰山以西区域以及江西北部的修水,湖口两地,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
曹志耘(2011)认为,长江流域依赖其水运系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带状地理单元。在这个地理单元里,许多语言特征以水路为媒介传播、扩散,从而形成一种与长江流域地区相对应的地理分布类型,即“长江流域型”。由图2可知,“马X”类说法主要分布于鄂南湘北的长江流域,是典型的“长江流域型词汇”。这也反映出该区域西南官话成渝片、常鹤片、吉永片以及赣语大通片之间人员往来密集,语言相似度较高,关系较为亲密。
三、地理因素对“虹”义方言特征词分布的影响
曹志耘(2002)对影响语言分布的地理因素做了系统概括,他指出河流、高山等自然地理因素为某一地方言的形成及分布提供了一个单独的地理单元,移民、行政区划、历史交通等人文地理因素也会受到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形成一个地区独特的方言分布状况。因此,本节将从这两方面讨论“虹”义词分布的原因。
(一)自然地理因素
1.河流湖泊
河流对于方言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交通不便时主要起阻碍作用,是方言的分界线;交通便利时河流会成为某一方言联系的纽带。前文提到,“马X”类是典型的“长江流域型词汇”,其之所以广泛分布于鄂南湘北的长江两岸,就是因为长江的舟楫之利。从古至今,长江沿岸有大量的渡口码头,频繁的人口往来带来了语言的高流通度,促进了“马X”的传播。人们的交流依赖语言,渡口码头联通了两岸的人们,也就把两岸的方言紧紧联系在一起。相比于长江,汉江和沅江对于“马X”类词则更多是阻碍作用,据考察,尚未发现汉江以北,沅江以南存在“马X”类说法。笔者推测,可能是由于这两条河流的通航条件不如长江,两岸居民交流较少,且汉江历史上多次作为北方民族南下进攻的前线,两军长期对峙于汉江两岸,自然谈不上语言扩散了。
除了河流,湖泊也会对语言的分布产生影响。水域辽阔的洞庭湖及其周边水系也影响了西南官话与湘语的分布,洞庭湖以南多为湘语的地盘,在湘语中“虹”的说法与普通话一致,称“虹”,无“马X”类说法,可见湖泊对语言传播主要起阻碍作用。
2.山脉
与河流不同,山脉对语言的扩散具有明显的阻隔作用,无论是“X杠”类还是“马X”类,均分布于巫山以东,大别山和雪峰山以西。从图1可以看到,“X杠”类特征词呈现不连续分布的状态,恩施与其他说“X杠”的地区之间被“虹”和“马X”隔开,形成了“X杠”类词的“孤岛”,这主要是由于恩施多山,与外界交流不便,受另外两类词影响小。再如湘鄂赣交界处的幕阜山地区,是一个较封闭的多山多水的丘陵地带,在语言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袁家骅、董为光称之为湘鄂赣方言,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周边区域称“虹”而该区域称“马X”。笔者推测,“马X”类词原产于该区域,因其较为封闭,说法保留完整,且该类词形通过长江进一步扩散到鄂南湘北,最终形成如今的分布格局。
(二)人文地理因素
1.行政区划
关于行政区划与方言分布之间的关系,钱曾怡(2002)认为,同一政区内不同范围的政府所在地的方言会对范围内的方言特点进行综合、统一。从古至今湖北行政区划多次调整,会影响其境内的方言分布。例如十堰与陕西一样,称“虹”为“彩虹”,结合历史行政区划不难发现,十堰历史上数次划归陕西,与陕西联系紧密,所以其对于“虹”的说法与湖北主流叫法不一致,反而与陕西相同。再如湖南的沅、醴流域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都归属于以湖北地区为主体的政区中,所以湘北也有“马X”类词形分布。
2.交通与贸易
便捷的交通带来了贸易的繁荣,无论是交通还是贸易,都会影响着方言的分布格局。交通便利,贸易发达的江汉平原上,“虹”“马X”“X杠”三类说法同时存在;而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的恩施与十堰,在各自区域内对于“虹”的说法就十分统一,前者称“X杠”,后者称“虹”。
3.移民
实际上,移民因素对于湖北“虹”义方言特征词的分布格局影响不大。据《中国移民史》记载,唐代安史之乱移民所带来的北方方言对湖北方言冲击最深,奠定了该地区西南官话的基础。而从“虹”义词的方言地图中可以看到,虽然部分区域受到北方方言的影响称“虹”,但大部分地区仍保留本土说法。至于后期的洪武移民与清政府“改土归流”后引起的移民浪潮,虽然移民多来自江西,但其移民比例分别只有26.2%和33.3%,属于人口补充式移民,这类移民模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改变当地原有方言面貌的,所以江西的主流说法“虹”也未能替换湖北的“X杠”与“马X”。
(三)从湖北“虹”义词的共时分布推测其历时替换
桥本万太郎提出汉语方言中词汇、语法的地域分布(“横”的推移)是汉语历史发展在时间上的顺序(“纵”的演变)的投影。前文着重描述了湖北“虹”义词的共时地理分布,接下来就分布情况推测其历时演变。
本文认为,“X杠”类产生最早,是湖北最主流的说法;“马X”类产生于幕阜山地区,后沿江而上,扩散至鄂南湘北,形成湖北南部说“马X”,中北部说“X杠”的分布格局;“虹”作为北方方言,在一次次移民浪潮中冲击着原有方言,影响了湖北北部部分地区的说法,最终形成了如今北部“虹”与“X杠”交叉分布,南部“马X”完整保留的分布格局。
如果将视野扩大,不局限于一省,会发现“马X”类词呈现“ABA”式的分布,即北部和南部的江西湖南都说“虹”,“马X”类被夹在中间。盛益民认为造成“ABA”分布的原因有:(1)A原本为连续分布,B是方言内部创新形式;(2)A原本为连续分布的,B由移民从其他方言中带入;(3)远隔的两地平行演变出A;(4)部分使用A形式的人群越过B。至于“马X”类词是方言内部的形式创新,还是南北两地平行演变出“虹”,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李如龙.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3]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北省志·民俗方言[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
[4]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曹志耘.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类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05).
[6]岩田礼.汉语方言“祖父” “外祖父”称谓的地理分布——方言地理学在历史语言学研究上的作用[J].中国语文,1995,(03).
作者简介:
朱悟天,男,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