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酒用高粱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4-06-28成马丽樊艳黄文林徐新
成马丽 樊艳 黄文林 徐新
收稿日期:2023-12-01
作者简介:成马丽(1978—),贵州毕节人,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研究、农技推广。
摘 要:酒用高粱是酿造酱香型白酒的优质原料。然而,在种植过程中,受环境、气候、常年连作、栽培管理粗放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千粒重不足等现象,影响了酒用高粱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对酒用高粱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如何科学种植酒用高粱、有效防治病虫害,为促进酿酒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酒用高粱;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酿酒产业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3–00-03
毕节市酒用高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66万hm2左右,是贵州省酒用高粱的重点产区之一。然而由于常年连作,加上受环境、气候的影响,酒用高粱生产出现产量品质下降、病虫害加重等问题。为提高酒用高粱的单产水平、持续为白酒产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围绕酒用高粱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探讨,为酒用高粱的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酒用高粱种植技术优化
1.1 酒用高粱宽窄行分带种植方式
宽窄行分带种植方式的优点:一是能有效改善田间的通风条件,使高粱植株得到更充足的空气,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田间的透光性,使高粱植株得到更均匀的光照,从而增加产量。二是宽窄行分带种植有利于开展间作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宽行内间、套种蔬菜、大豆、花生、马铃薯等矮秆作物,高低搭配能有效利用土地空间,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年总产出。三是便于农事操作,采用宽窄行分带种植,便于农户在宽行内行走,使得中耕除草、追肥、去分蘖、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操作更为方便。四是破解连作障碍,培肥地力。开展酒用高粱宽窄行分带种植,可以做到同块地年际间分带轮作,破解连作障碍。同时,在宽行内套种绿肥,通过绿肥翻犁压青,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
1.2 酒用高粱宽窄行分带种植技术要点
1.2.1 选择适宜的地块
作为喜温、喜光作物,高粱在毕节市宜选择在金沙县、黔西市、织金县、七星关区、大方县、纳雍县海拔
1 200 m以下阳光充足区域种植,保证高粱能充分摄取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积累,促使高粱健壮生长;选择通过有机认证或无污染的土壤,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沙壤土[1],确保高粱的产量和酿酒品质。
1.2.2 选择推广优良品种
选用符合酿酒指标且高产、优质、多抗的糯高粱品种“红缨子”,“红缨子”是从当地的糯高粱品种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是酿造贵州茅台酒的首选主要原材料之一。
1.2.3 高粱播前种子处理
进行种子处理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并预防病虫害,为高粱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播前精选种子,淘汰瘪粒、小粒、病粒,选用粒大、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作为播种材料。二是进行晒种,增加种子干燥度,改善种皮透性,增加酶活性,还可以消灭种皮上的细菌,将种子散开在厚度为4~
6 cm的席类或防水布上。为了使种子能均匀受到光照,每日应翻动数次,晒种2~3 d。三是进行种子包衣,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复配种衣剂进行药剂拌种,防治苗期病虫害,包衣后,应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再进行播种。四是在旱区应进行浸种催芽能够提高出苗率,有利于早熟增产,浸种时,可以使用35~40 ℃的温水浸泡种子3~4 h,晾干后再进行药剂拌种、播种。
1.2.4 采用育苗播种
采用育苗播种移栽可以调节作物茬口、利于苗全、苗齐、苗壮,提高单产。当气温稳定在12 ℃以上时,根据作物茬口,在前作作物收割前25 d左右制作苗床播种育苗,春播高粱育苗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初为宜。
营养球制作的腐熟圈肥∶细土=6∶4,将营养土拌湿,手捏成团,落地即散,捏成重0.2 kg左右、直径5.0~6.5 cm的营养球,整齐摆放在苗床,每球播3~4粒种子,将肥球置入苗床,覆盖细土,加盖塑料薄膜,大田需苗床地16.8 m2/667 m2左右,大田用种量约0.5 kg/667 m2。
营养块育苗将沤制营养土加足水分,平铺5~6 cm厚度营养土,刮平压实,用刀划切成5.0~6.5 cm正方形营养块;每块播种3~4粒种子,播后覆盖细土;加盖塑料薄膜,大田需苗床地16.8 m2/667 m2左右,大田用种量约0.5 kg/667 m2。漂浮育苗选用160孔专用塑料盘(长57 cm×宽33 cm×厚5.5 cm),用高锰酸钾对盘进行消毒,装2 g专用基质肥,每孔播2~3粒种子,用基质覆盖种子,入营养池内漂浮,26~30盘/667 m2。
1.2.5 宽窄行分带种植
推广宽窄行分带轮作种植,移栽前20~25 d先将种植的绿肥聚垄压青,绿肥翻埋深度10~15 cm,利于绿肥分解。当高粱苗达到4~5叶时,可起苗移栽大田,采取150 cm开厢分带,宽行距105~110 cm,窄行距40~
45 cm,窝距18~21 cm,每窝双株留苗,密度8 500~
9 800株/667 m2。宽行可提前8~10 d间作大豆、蔬菜等矮秆作物,矮秆作物收获后种植绿肥,培肥地力,年际间同块地轮作,打破连作障碍。
1.2.6 合理选择种植模式
开展酒用高粱宽窄行分带轮、间、套作,不仅能够增加地块作物种类,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较好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户收入。根据近年来境内金沙县、黔西市等地酒用高粱的生产实践,间套种作物推荐马铃薯、白菜、大豆、芸豆、花生、小麦等矮秆作物。采用“小麦套种酒用高粱接茬绿肥”“酒用高粱间作大豆接茬早熟油菜”“酒用高粱间作芸豆接茬绿肥”“酒用高粱间作蔬菜接茬绿肥或早熟油菜”“冬、春马铃薯套作酒用高粱接茬绿肥”等[2]。
1.2.7 科学施肥
酒用高粱在其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氮、磷、钾等。其中,氮是决定高粱生长和产量的核心元素,磷是促使高粱结出果实的关键养分,而钾则有助于增强高粱的逆境抵抗力和提高其品质。科学施肥有助于提高产量,采用绿肥聚垄压青、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施有机肥等新技术。
基肥:基肥主要施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需在移栽时一次性施入。农家肥是以经过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绿肥、圈肥、沼渣等为主,施用量为
2 000~2 500 kg/667 m2,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为200~300 kg/667 m2。
追肥:追肥至关重要,通常在高粱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这几个关键生长期追肥,以保证作物成长需要足够的营养。在酒用高粱生长期拔节期,用腐熟清粪水或沼肥各追肥1次,追肥主要有腐熟农家肥、腐熟的清粪水或沼液1 000~1 200 kg/667 m2施用。为了促进高粱根部生长发育,在每次追肥过程中,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除去田间杂草为主,第2次中耕除草以聚拢盖根为主,结合除草、打底叶、去分蘖。
1.2.8 合理灌溉管理
对高粱生长来说,充足的水分供应非常重要。适量灌溉能保证高粱整个生长季节能维持适当的水分含量,进而促使作物茎秆肥大,粒粒丰满。在酒用高粱抽穗扬花至灌浆时期,要注意加强田间水分管理,适时进行合理灌溉,避免田间积水。
1.2.9 适时收获储存
酒用高粱在收割、脱粒、晾晒、烘干、装袋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所用工具、场地、包装袋的清洁、卫生、无污染。当高粱表现为色泽红亮、籽粒饱满、有硬度、籽粒进入蜡熟末期,高粱的叶片呈现出一半发黄、茎秆部发黄白的状态,这表明高粱已经成熟,可以开始收获。
根据高粱成熟情况进行全田收获或分期收获,收获后的高粱应及时晾晒,防止乱堆乱放导致受潮发霉。脱粒时,应确保不产生碎粒,脱粒后及时进行晾晒,控制其含水量在13%以下即可入库。在储存时,底部应放置木板,避免袋子直接接触地面和墙壁,避免有湿气回潮。保证储存质量,提高酒厂收购率。
2 酒用高粱常见的病虫害
2.1 高粱紫斑病
2.1.1 危害症状
叶片染病初期,产生椭圆形至长圆形紫红色病斑,边缘不明显,有时产生淡紫色晕圈;叶上病斑数量不等,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叶鞘染病病斑呈椭圆形,紫红色,边缘不明显,有的也生淡紫色晕圈,一般不产生霉层。
2.1.2 发生规律
病原菌主要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成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来源,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温暖多湿的条件适于紫斑病发生,通常在高粱生长后期发病较重[3]。
2.2 高粱炭疽病
2.2.1 危害症状
叶片染病病斑梭形,中间红褐色,边缘紫红色,病斑上现密集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炭疽病多从叶片顶端开始发生,严重的造成叶片局部或大部枯死;叶鞘染病病斑较大,椭圆形,后期密生小黑点。
2.2.2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在种子上、土壤病残体内越冬;春季高粱播种出苗后,病菌开始侵染,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可引起多次再侵染;生长季节多雨,尤其7、8月多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2.3 高粱条螟
2.3.1 危害症状
条螟以幼虫蛀食茎秆和幼苗基部,苗期被幼虫入侵,为害生长点后,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在萌芽期或分蘖初期被害,可造成缺株,减少有效茎数;在生长中、后期茎秆被害,造成螟害节,破坏茎内组织,影响高粱生长,遇到大风常在虫口处折断,而且虫伤部分常引起赤腐病菌侵入,使高粱产量和品质受到损失。
2.3.2 发生规律
以老熟幼虫在高粱秸秆内越冬,越冬代成虫产卵在高粱心叶中,孵化后对其造成危害。
2.4 黏虫
2.4.1 危害症状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常群集卷叶内,先吃掉卵壳,然后爬出叶面,吐丝分散,白天潜伏叶鞘、叶背或心叶,夜间活动取食;低龄幼虫食量小,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被害叶片呈白色斑点或半透明的白色条斑;3龄后食量大增,可将叶片咬成缺刻;5龄后进入暴食阶段,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常将高粱叶片全部吃光,留下光秆,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该虫为迁飞性害虫,毕节市以第2代为主害代。第1代成虫迁入盛期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第2代幼虫危害盛期在 6月下旬到7月上旬[4]。
2.4.2 发生规律
温、湿度是影响黏虫种群消长、发生世代数量、为害时期、发育速度、交配产卵、存活和各种行为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黏虫发育与产卵的适宜温度为16~30 ℃,发育以25 ℃最为适宜。成虫产卵最适温度为19~22 ℃。在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当平均温度低于15 ℃或高于25 ℃时,成虫产卵数量明显减少。当温度高于35 ℃时,任何湿度条件下成虫均不能产卵。
3 酒用高粱病虫害绿色防控
3.1 农业防治
一是选择良种,这是提高单产、确保品质的基础。“红缨子”糯高粱品种,因抗逆性和综合性状优而出
名[5],给农业生产者提供了更稳定、更丰富的收益。二是耕作制度的改进和利用。通过推广宽窄行间套作、轮作等耕作制度,改善土壤环境、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可在越冬幼虫化蛹与羽化前,将高粱秸秆粉碎还田、沤肥还田,以减少越冬虫源;适时采取中耕除草、打底叶去分蘖、清洁田园卫生等管理措施,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藏匿场所,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四是加强对肥水的科学管理,通过深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合理灌溉等管理措施,改善土壤营养配置,促进高粱生长和发育,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
3.2 物理防治
一是采用灯光诱控的方法,在栽植过程中,如地老虎、黏虫、条螟成虫发生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每0.67~1.33 hm2的土地上安装1台杀虫灯进行有效诱控。为了实现更优的杀虫效果,建议将杀虫灯底部与地面的距离控制1.5 m左右。在使用灯光进行诱控时,建议每5~7 d对接虫袋中的害虫进行1次收集和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虫源基数,进而减轻病虫害对高粱的危害。灯光诱控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对环境友好,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二是进行色板诱控,在有翅蚜出现时和芒蝇、粉虱、蓟马等成虫的初始阶段,通过安装可降解的诱虫黄板进行诱控。土地悬挂25~30张/667 m2黄板进行防治。三是安装性诱捕器诱杀螟虫、黏虫等成虫,针对性地选择靶向诱芯和配套诱捕器,3套/667 m2集中连片使用。四是配制糖醋液(糖∶醋∶酒∶水=3∶4∶1∶2配制,摆放5~10盘/667 m2)诱杀地老虎、螟虫等成虫。五是进行人工除草或机械除草防治草害,不使用化学除草药剂,保障生产酒用高粱的品质达标,确保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
3.3 生物防治
利用昆虫的天敌,采取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技术防治害虫。针对高粱条螟等,在卵盛期每667 m2释放2袋松毛虫赤眼蜂和2袋茧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也可采用植物源农药生物制剂早期防治,采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早期防治蚜虫、黏虫幼虫和草地贪夜蛾幼虫等;采用蛇床子素、枯草芽孢杆菌等防治高粱大小斑病、紫斑病等病害。
4 结束语
推广酒用高粱宽窄行分带轮作接茬绿肥种植,并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有效培肥地力,打破连作障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同时,可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提高酒用高粱产量与品质,有助于白酒产业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税静,古晓红,曾传清,等.性信息素在高粱套夏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鳞翅目害虫监测与防治中的应用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2024(2):51-55.
[2] 马莉.高粱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村百事通,2021(24):12-13.
[3] 李鑫.酒用高粱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种子世界, 2020(2):8-9.
[4] 祝建林.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3,41(15):59-61.
[5] 张周凯.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乡村科技,2023,14(23):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