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应用价值与田间管理实施举措研究

2024-06-28李涛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8期
关键词:杂草田间喷雾

李涛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18.003

近年来,为提升济宁市小麦产量与品质,当地大力推广绿色小麦栽培种植技术,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具有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等优质特征。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绿色小麦田间种植管理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建议。

一、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应用价值

1、有利于提升产业经济效益

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对比传统栽培技术,小麦植株具有更好的抗逆性,产量与品质也随之提升。通常来说,在同一地块、品种、气候环境条件下,采取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管理下的小麦品质与产量对比传统栽培更优。在采取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管理下,小麦的产量得以提升,为种植户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相对更多。在此种高经济收益下,可以极大的激发种植户从事农业种植生产的积极性,促使我国农业产业得以快速发展。除此之外,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保障小麦产品的粮食安全,符合销售市场需求,保证市场上健康产品的持久供应。

2、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小麦高产稳产,还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随着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农业绿色生态发展,推广与应用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农业发展中的必经之道。无论是从农业技术还是从农产品品质方面来说,实施小麦绿色栽培田间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性。从农业技术角度分析,虽然说小麦绿色生产仅为多种农作物品种之一,但也是绿色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开展农业绿色生产的必经途径。从农产品品质方面分析,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对比传统小麦栽培技术中,增加了更多更为先进的粮食生产理念,在此技术中,多种生产资源都能够得以充分利用。

3、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小麦作为我国粮食作物的主要品种,其种植技术的更新与完善是维护我国粮食生产安全问题的重要方式。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多种先进种植技术、农业机械的推行与应用,小麦种植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除此之外,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应用期间其产量与品质的优势也可促进农业良好发展。

二、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田间管理要点

1、小麦播前处理

①精细整地

土壤作为小麦种植期间的重要载体,在播种前对小麦土壤进行精细整地,可以为小麦植株的生长提供优质的环境基础。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先进行田间灭茬秸秆还田,以降低田间病虫害基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整地可使用机械旋耕整地,将田间前茬作物的根茬、杂草清除干净,确保土地的平整洁净,旋耕深度通常为20cm左右。当该地块已经连续三年旋耕深度未超过20cm时,应当在第四年进行一次深度翻耕,深翻35cm左右,以提升土壤耕作层深度。深翻后晾晒土壤7~10d,借光照杀灭田间越冬病虫源。整地时同步进行底肥施入工作,以提升土壤养分基础。通常小麦种植前亩施充分腐熟有机肥2000~2500kg、氮肥15kg、磷肥10kg、钾肥10kg即可。均匀撒施后旋耕土壤,将肥料带入耕作层中,稳定持续的为小麦植株提供生长养分。

②优选品种

优质品种作为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做好小麦的品种选择对当年小麦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耐旱、抗寒性影响较大。目前,济宁市农资市场上小麦品种数量较多,不同品种其生长发育特征、特性有一定的差异性。种植户在购买小麦种子时,应当从当地正规种子销售渠道购买符合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质品种,购买时观察种子包装袋标注的规格,确保小麦种子纯度不低于99%、净度高于98%。发芽率高于85%、水分含量低于13%。同时,还需要依据济宁市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市场需求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例如,在水浇地麦田选种济麦22、山农28、菏麦29、登海202等;旱地麦田选种山地166、青麦6号、山农40、齐民7号等;稻茬麦田选种济麦22、烟农24、良星99等;强筋小麦基地选种济麦229、济麦44、农大761等。

③种子处理

小麦种子播种前通常会对其进行处理,首先选种,可采取机选、水选、风选等方式,将小麦种子中的瘪粒、带病虫粒、机械损伤粒进行剔除,保留饱满、大小一致的优质种子。其次晒种,小麦播种前7d,将种子摊放在阳光下进行晒种,摊晒厚度为3~5cm,连续晒种2~3d,晒种期间定期翻动种子,确保种子表面晾晒均匀,减少种子表面携带致病虫数量。最后,依照当地小麦病虫害发生规律及严重程度进行药剂拌种。例如,在纹枯病、地下害虫发生较多的地块,可使用38%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2.6%戊唑醇悬浮剂进行拌种,种子拌种浓度为0.05%~0.06%,拌种后堆闷4~6h,种子表面阴晾干燥后即可播种。

2、小麦播种管理

小麦播种期间,受环境温度、土壤条件、小麦品种特征、播种密度、深度等方面的影响,会导致小麦的发芽率降低,影响幼苗长势。通常来说,冬性小麦播种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16~18℃,地温在17~19℃之间最佳;半冬性小麦播种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14~16℃,地温在15~17℃之间最佳;春性小麦播种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12~14℃,地温在13~15℃之间最佳。

播种时,亩播小麦种子约7.5~9kg,亩保苗量为15~18万株。播种时,可采取精量化机械宽幅匀播方式,播幅参数为7~10cm、行距为22~25cm,播种深度为3~5cm。机械播种的同时实施覆土、镇压,以提升种子与土壤的紧密结合,促进发芽生根。播种时,土壤为秸秆还田地块时,应当在小麦播种后采取2遍镇压,避免秸秆支撑土壤过于疏松。

3、小麦出苗后管理

①间苗补苗

小麦播种后定期巡查田间出苗情况,对于部分缺苗、断垄的区域,可将出苗稠密区域的幼苗移栽至该区域进行补苗。补苗时,确保补苗品种与大田品种一致,便于田间管理。补苗后及时浇水,提升补苗的成活率水平。

②除草

为避免田间杂草生长期间与小麦植株争夺光热资源,影响小麦植株的生长发育,种植户应当做好田间除草管理。在小麦播种后,田间杂草处于出苗阶段,此时可选用封闭性除草剂进行土壤喷雾,抑制杂草的出土与生长,每亩使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5mL,兑水30~60kg地表均匀喷雾。封闭除草时,田间土壤墒情保持在85%左右最佳,除草剂施下后可与土壤水分混合形成一道药膜,从而控制杂草的生长。小麦生长发育期,当田间杂草较少时,可结合中耕时进行除草;杂草较多时,可结合田间杂草的种类选择针对性的除草剂进行施药除草。例如,田间杂草以阔叶杂草为主时,每亩使用0.58%双氟·唑醚胺悬浮剂30mL,兑水30kg杂草茎叶喷雾、或每亩使用38%芐嘧·唑草酮可湿性粉剂40g,兑水30kg杂草茎叶喷雾即可;当田间杂草以禾本科杂草为主时,每亩使用70%氟唑磺隆悬浮剂25~35g,兑水30kg茎叶喷雾防治、或使用50%精噁唑禾灵乳油50~60mL,兑水30kg茎叶喷雾防治即可;在阔叶杂草及禾本科杂草同时发生的田块,可将上述的除草剂混合使用除草。小麦苗后除草剂使用应当在其幼苗生长至3叶1心后,因为在此之前,小麦幼苗生长所消耗的养分主要为自身携带,此阶段小麦根系发育不够完善,无法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当在小麦3叶1心期之前使用除草剂,其对除草剂抗性不足,易造成幼苗病害。

③施肥管理

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期根系共追肥3次,追肥时间可分为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返青期追肥要依照田间幼苗的长势进行判定施肥量,在土壤肥力水平较低、长势较差的麦田中,每亩可追施碳酸氢铵20kg或氮肥15kg,均匀撒施。拔节期、孕穗期作为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单次追肥可亩施尿素10kg,均匀撒施,以促进小麦植株的生长与灌浆效果。小麦生长进入后期,此时根系退化,根际追肥效果降低,可采取叶面追肥的方式进行管理。叶面喷施尿素300倍液、磷酸二钾600倍液、硼肥500倍液,每间隔10~15d喷施1次,连续使用2~3次。叶面追肥可以有效提升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小麦籽粒充实,增产显著。

④科学化控

小麦生长期间定期观察植株的长势,当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植株长势过旺时,需要及时使用药剂进行控旺。亩用50%矮壮素水剂50mL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50g,兑水30kg茎叶喷雾,以提升小麦植株的根系活力水平与养分利用率,调节小麦植株由于长势过旺而出现的茎秆过高,优化小麦麦穗与茎秆的高度比例,使植株矮化、茎秆增粗、叶片增厚,避免后期小麦倒伏,影响产量。

4、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绿色小麦田间管理期间,病虫害防治应当秉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管理,提升小麦植株长势,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①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作为绿色小麦栽培期间的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其主要通过加强小麦田间管理,为小麦生长打造适宜的环境,来降低病虫害发生频次与危害程度。例如,在小麦种植期间,可通过实施倒茬、轮作,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降低田间病虫害基数;加强小麦田的排水管理,清理田间排水渠,做到雨停田间无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水平,避免湿度过大,田间病害发生加重。除此之外,在小麦播种时,依照不同品种生长发育需求、种植区域的环境条件等,制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将密度控制在16~18万株/亩,避免小麦生长中后期茎叶展开后田间植株过于密集,影响通风透光效果,造成病虫害的爆发蔓延。

②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通常为小麦种植期间,借助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趋化性等习性,在田间装设相关的设施设备,以达到诱杀害虫的效果,降低田间害虫基数。目前,在济宁市常见的小麦虫害物理防治技术有安装杀虫灯、诱虫板、糖醋液等方式。其中,杀虫灯可选频振式、太阳能式,悬挂密度为3盏/hm2,悬挂高度为1.8~2m,在小麦害虫发生高峰期夜间8时至清晨6时开灯,每间隔1周左右进行1次集虫袋的清理,可以有效诱杀小麦粘虫、麦穗夜蛾等;诱虫板则是在田间悬挂粘虫板,有黄色、蓝色,依照2∶3的比例均匀悬挂田间,悬挂密度为20~25张/亩,悬挂高度为小麦生长点上方15cm,可以有效的诱杀小麦蚜虫、吸浆虫等。糖醋液配置是使用红糖、醋、水、酒依照3∶4∶2∶1的比例进行调配,并加入90%敌百虫晶体100倍液,搅拌均匀后倒入宽口容器中,悬挂在小麦田间,悬挂密度为3~5个/亩,悬挂高度与小麦叶片高度一致,可以有效诱杀小麦蛾类害虫。

③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可分为天敌防治、生物药剂防治两种,其中生物药剂防治又可分为以菌治菌、以菌治虫。生物防治在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推广期间,属于一种高效、无环境污染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应用效果好,且对周边环境友好,是未来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首先,天敌防治是指在小麦种植期间,通过释放天敌或保护天敌的方式达到害虫防治的效果。依照不同的生物天敌种类,可将麦田天敌昆虫分为两种,分别为捕食性天敌昆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其中捕食性天敌昆虫有瓢虫、食蚜蝇、草蛉等;寄生性天敌有蚜茧蜂、赤眼蜂等。其次,生物药剂防治是指在田间施用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病虫。例如,以菌治菌中,当小麦出现叶斑病,可使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茎叶喷雾防治;以菌治虫中,当小麦出现蚜虫危害时,可使用1%苦参碱可溶液体2500倍液茎叶喷雾防治。

④化学防治

在小麦种植期间,当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时,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通常无法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还需要采取化学防治技术加以管理,以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与品质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实施化学防治期间,需要选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施药。施药时,严格依照说明书上的规范施药操作流程,科学选择合理的药剂用量,避免出现小麦产品药残超标。同时,在选择化学药剂时,还需要精准识别小麦田间病虫害发生种类,针对性用药,以提升施药效果。

在济宁市小麦种植期间常见的病虫害有全蚀病、赤霉病、锈病、叶斑病、蚜虫、麦蜘蛛等。

当田间小麦出现全蚀病时,可使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2500倍液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000倍液,茎叶喷雾,每间隔7~10d施药1次,连续使用2~3次。

当田间出现赤霉病时,可使用4%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500倍液或70%福·甲·硫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茎叶喷雾,每间隔7~10d施药1次,连续使用2~3次。

当田间出现锈病时,可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粉唑醇悬浮剂2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茎叶喷雾,每间隔7~10d施药1次,连续使用2~3次。

当田间出现叶斑病时,可使用42%戊唑·百菌清悬浮剂3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2500倍液或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00倍液,茎叶喷雾,每间隔7~10d施药1次,连续使用2~3次。

当田间出现蚜虫时,可使用20%啶虫脒可溶性粉3000倍液、30%氰戊·辛硫磷乳油3000倍液,茎叶喷雾,每间隔10~15d施药1次,连续使用2次。

当田间出现麦蜘蛛时,可使用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24.5%阿维·柴油乳油2500倍液,茎叶喷雾,每间隔10~15d施药1次,连续使用2次。

当实施小麦化学药剂茎叶喷雾防治病虫害时,种植户可采取通防统治管理方案,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药剂复配施药,采取二次稀释法,避免化学药剂出现拮抗作用。此类施药方案在防控病虫害危害过程中,可达到调节植株长势,促进高产稳产,降低病虫害对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麦种植生产期间采取绿色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农业产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种植户在管理期间,可通过精细整地、精量播种、合理密植、补苗间苗、施肥管理、除草管理、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实现小麦绿色栽培田间管理,提升小麦长势,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促进小麦的增产、增收,达到高效丰产的种植效果,以提升济宁市农业经济效益,为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优质基础。

(作者单位:272500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康驿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杂草田间喷雾
春日田间
能追光、充电、照明和喷雾的太阳伞
拔杂草
田间地头“惠”果农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还原喷雾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睡眠喷雾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