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知责奋进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24-06-28姜治莹
姜治莹
编者按:5月15日,吉林省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以视频形式召开。省委书记景俊海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部署要求,聚焦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思政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进一步健全体系、建好队伍、编好教材,奋力开创新时代吉林学校思政教育新局面。
景俊海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学校思政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特别是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前夕,又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对抓好思政课建设、推动新时代铸魂育人工作提出一系列最新要求,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全省各地各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景俊海强调,做好学校思政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一要引导学生立志爱祖国,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坚决筑牢学校意识形态阵地,更好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国之情建立在崇高信仰、坚定信念、必胜信心之上,努力做有情怀、有肝胆、有抱负的人。二要引导学生从小爱家乡,把更多爱吉林爱家乡元素注入我省思政课程体系,教育孩子们把家乡作为人生成长起点、就业创业沃土、成就梦想舞台,从学生时代起就好好学习、练就本领,走入社会后坚定留在吉林、扎根吉林,努力做重乡情、知感恩、不忘本的人。三要引导学生真心爱社会,持续推进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探索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更好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努力做有大我、讲大局、善担当的人。四要引导学生懂得爱自己,厚植自信底气、培养自立品格、锻造自强意志、坚守自重德行,努力做行正道、重品行、立得住的人。各级各类学校要抓好困难学生帮扶、学生心理疏导等工作,多方协同守护好校园安全。广大教师要坚持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以“行为人师、学为世范”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体现师德师风,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
景俊海要求,各地党委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加强思政工作力量特别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联动责任体系。各学校党委要担负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书记校长要主动站在思政工作第一线。有关部门要加强具体指导,完善部门协作、基层党组织抓思政工作等机制,切实形成强大合力。
会上,省直有关部门、部分高校和中学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吉林学校思政教育新局面”作交流发言。本刊本期开设“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栏,择登部分交流发言稿件,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省委专门组织召开座谈会,第一时间学习贯彻,第一速度谋划落实。省委书记景俊海高度关注高校思政工作,多次深入高校,实地调研思政工作情况,讲授思政课,参与集体备课,看望慰问思政工作者,充分彰显了吉林省的务实精神和政治担当。
吉林大学作为我们党亲手创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红”是底色、是底蕴,也是学校思政工作的“根”和“魂”。近年来,学校思政工作总的理念思路是,坚持党建领航、精神铸魂、文化润心,传承发展吉大文脉,引领师生爱党报国,推动学校思政工作走在前列、争当标杆。总的推进路径是,以“五育并举”理念建构体系,以“三全育人”模式聚合资源,统筹学生、教师、管理服务人员“三个群体”,聚焦理论引导、思政教育、阵地建设“三个领域”,做到一体化推进、全方位覆盖。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打好“主动战”。2018年,学校率先以“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破题,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高校,全国仅10所。2021年,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了“三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将“构建吉大特色的思政工作体系”确立为“引领工程”,位列其中、居于首位,突出了思政工作的首要位置,凸显了铸魂育人的关键所在。2023年,启动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构建了有序衔接、压茬推进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出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30余项,形成了科学完备、全面系统的“大思政”制度体系。
第二,强化课程建设,夯实“主渠道”。在全国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和“四史”选修课,推进“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获批3门国家级思政系列一流课程。入选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与学校思政工作相关的6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获批东北地区唯一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与省博物院联合申报的项目入选全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高标准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全覆盖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式课堂改革,经过对近2万名学生的调研,同学们对思政课教学满意度达到95.11%。思政课建设工作多次受到主流媒体报道,5月13日,《人民日报》专门报道了我校探索“馆校联动大思政课”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唱响了吉大声音。扎实推进课程思政,编写《学科门类课程思政教育基础》系列指导教材,培育建设示范课程714门。5月14日,学校专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座谈会暨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会,对思政课建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第三,强化精神领航,唱响“主旋律”。坚持把挖掘吉大历史、弘扬吉大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常抓不懈,从根植血脉的红色革命精神,到听党指挥的北上精神,从毛泽东同志撰文号召学习的白求恩精神,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的黄大年精神,这是吉大独特的精神禀赋,也是思政工作的鲜活教材。学校打造原创话剧《先生向北》,公开演出35场,获得校内外一致好评。排演话剧《唐敖庆》、音乐剧《黄大年》、音乐舞蹈史诗《吉人天下》等,构建文化育人的“大思政课”体系,让师生入脑入心、受用一生。高质量建设校史馆、历史名人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黄大年纪念馆等育人文化场馆。与省市共建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展馆藏青铜器、珍贵宝玉石3D数字化扫描工作,成为高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标杆。学校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2023年寒假以来,面向社会开放校内3个场馆,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14万人次,成为吉林省最火的文旅打卡地之一。
第四,强化思想引领,守稳“主阵地”。全方位构建意识形态综合治理体系、应急处置体系、管理管控体系,建立“一主六辅十纳入”意识形态履责机制,压实各院级党组织管理责任。强化校园网络建设管理和舆情管控,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发声。扎实开展学校政治安全领域风险隐患排查,筑牢抵御宗教渗透、思想侵蚀的“防火墙”。打造“博士生讲师团”理论宣讲团队,荣获中宣部2023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首创“劳模领衔主讲劳动教育课”,构建“劳动课程+劳模示范+劳动创造”进阶式劳动教育模式。获批心理育人方向全国唯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打造国家精品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全国选课学校达1千余所、选课学生530余万人次。实施“求实思源计划”“鼎新实习计划”“青云计划”,从实践维度打造更多行走的“大思政课堂”,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襟怀、世界胸怀。培养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江梦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尹文心等一批全国励志典型。
第五,强化队伍建设,建强“主力军”。学校扎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回信精神,召开推进会,签订任务书,校领导逐一对接,全方位推进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充分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吉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师研修基地,加强对全校乃至全省、全国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全面落实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津贴,以及辅导员入岗定编、在职读博等要求。1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名教师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1名辅导员获评“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下一步,吉林大学将与省内各高校、各单位一道,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吉林省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和省委书记景俊海的讲话要求,高质量打造吉大特色的思政工作体系,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