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百年孤独》里的孤独类别

2024-06-27毛欣瑜

青年文学家 2024年16期
关键词:里亚诺布恩迪亚阿尔卡

毛欣瑜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这便是小说《百年孤独》的开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荣获了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小说通过描写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轮回的命运以及马孔多小镇的兴衰历程,向人们展现了哥伦比亚乃至全拉丁美洲的封闭落后,以及无论是人类个体还是整体,都无法逃脱循环的孤独这一主题。该书融入了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等诸多魔幻的元素,许多情节天马行空,如会飞的毛毯、与死者对话、铅制雨等等。整部小说既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又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呈现出一种浓烈的宏伟和传奇色彩。孤独,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普遍的情感体验。简单来说,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在没有伴侣或朋友时,所感受到的寂寞和孤立的状态。但孤独并不仅仅局限于外在的社交关系,它也可以深入一个人的内心,描述那种即使身处人群之中,却依然感到无依无靠、无人理解的情感。孤独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度,人们都会面临它的挑战。马尔克斯通过《百年孤独》表达了对人类孤独命运的深刻洞察和同情,也借此提醒人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对抗孤独的方法。笔者将《百年孤独》里的孤独大致分成三个类别进行叙述,以此阐述《百年孤独》的核心思想—孤独不仅是身体上的孤立,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苦闷和无法解脱的命运。因此,如何面对孤独以及寻找对抗孤独的方法,就成为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个体的孤独—布恩迪亚家族内的孤独

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尽管性格和人生经历都有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打上了“孤独”这一烙印。尽管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梦想,难以真正融入彼此的生活。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们,如同生活在一个独特的镜像世界中,他们的孤独各具特色,却又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呼应。

首先,我们不能不提家族的创始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他们因对禁忌的渴望而走到一起,这种禁忌之恋从一开始就为整个家族定下了孤独的基调。何塞的孤独源于他对权力、知识、性欲的无限追求,而乌尔苏拉则是因为她对家族、对传统的坚守和责任。这两者的孤独,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既相互矛盾,又紧密相连。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家族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孤独更多体现在对权力和自由的追求上。他参与了无数次的战争,试图通过权力来摆脱内心的空虚和孤独。然而,权力的获得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加深了他的孤独感。他的命运,如同一个无法逃脱的循环,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模式。

与此同时,家族中的女性成员也各自有着她们的孤独。阿玛兰妲的孤独源于她对爱情的执着和等待,她为了不可能的爱情而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最终只能在孤独中度过余生。庇拉尔·特尔内拉则是另一种孤独,她经历了多次的爱情和失恋,对男人和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但这也让她更加孤独,因为她无法找到一个真正的归宿。

家族的最后一代—奥雷里亚诺第二和费尔南达,他们的孤独则更多体现在对传统的坚守和对现实的逃避上。奥雷里亚诺第二试图通过模仿他的父亲来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但他只是重复了父亲的错误,最终陷入了更深的孤独。费尔南达则是因为她对传统的坚持和对现实的逃避,导致她与家族和其他人之间产生了深深的隔阂。

在小说中,作者也着重描写了造成布恩迪亚家族孤独命运的一大重要因素,那就是爱情。布恩迪亚家族中的人冥冥之中都会被自己家族的异性所吸引,甚至发生关系。这些畸形的不伦爱恋使得布恩迪亚家族的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与迷茫,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家族的覆灭。布恩迪亚家族最后一代的奥雷里亚诺与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生出了猪尾巴的孩子,随后阿玛兰妲大出血而亡,这个孩子也被蚂蚁吃掉,布恩迪亚家族最终以一个惨烈的悲剧完全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

二、群体:拉丁美洲的孤独

《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正是拉丁美洲的映射,而其中的布恩迪亚家族,正是拉丁美洲人民命运的缩影。马孔多四面环水、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也与拉丁美洲对应。由于地理位置,拉丁美洲长期与外界隔绝,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种隔离和疏离,使得拉丁美洲人民在与其他文化和文明交流时,往往感到难以融入和认同。

《百年孤独》中,马孔多的变迁和拉丁美洲历史的影子紧密相连。从阿尔卡蒂奥最初来到马孔多,那时的马孔多还是一个相对封闭、人烟稀少的地方,布恩迪亚家族过着一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就像世外桃源一般。

然而,吉卜赛人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静。他们不仅为马孔多带来了与外界的联系,更带来了一系列科技文明的产物,如火车、电灯。这些新事物对马孔多的原居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冲击和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马孔多对外联系的通道也就此打开,此后大批移民来到马孔多,马孔多封闭、安静的生活被打破。

这段描述,实际上是对16世纪拉丁美洲受到欧洲文明冲击的隐喻。那个时代的拉丁美洲,正如马孔多一样,原本是一个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社会。但欧洲人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和文化,也带来了殖民和压迫。拉丁美洲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都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马孔多的故事中,还有一个引人深思的情节。一家美国公司踏入这片土地,建立起一片繁荣的香蕉园,瞬间在马孔多刮起了一阵香蕉风潮。美国的资本家凭借着这片香蕉园赚得盆满钵满,但对工人十分残酷,让他们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却只给微薄的薪水。香蕉厂的工人无法忍受压迫,纷纷发起罢工,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抗争被政府军残酷地镇压下去,发生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最后3000多具工人的遗体被无情地抛入了大海。

当马孔多失去了利用价值,美国人便毫不犹豫地离开了这片土地。然而,他们留下的,却是一个破败不堪的马孔多。虽然这些情节在作家的笔下经过了艺术化的处理,但它们都深深根植于哥伦比亚那段真实而残酷的历史之中。

这片富饶而又多灾多难的土地,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经历了殖民统治、独立战争、社会变革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塑造了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也深刻地影响了拉丁美洲人民的心理和文化认同。

三、全体:全人类的孤独

孤独是全人类要共同面对的命运。正如布恩迪亚家族是拉丁美洲的缩影,拉丁美洲也是全人类的缩影。无论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还是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着孤独。这些孤独大体可分为三类: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存在孤独。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布恩迪亚家族中的每个人无不被这样的孤独所笼罩。

人际孤独,存在于人际关系中,是一种无人可依的孤独,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丽贝卡。丽贝卡初到马孔多时年幼体弱,因语言不通而被误认为聋哑,并且还有吃土的习惯,经乌尔苏拉救治后融入家庭。她热恋皮埃特罗,却遭阿玛兰妲破坏。后遇何塞·阿尔卡蒂奥,两人成婚,遭乌尔苏拉反对被逐。何塞离世后,丽贝卡便闭门不出,在晚年拒绝了回家的邀请。她一生追求爱,终以勇敢无畏对抗孤独,然而最终,她选择了封闭内心,自愿与外界隔绝,与孤独达成了一种平和的共处模式。无论是她年轻时为爱而燃烧的炽热激情,还是晚年时她主动选择的孤独生活,都展现出了一种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这也正是乌尔苏拉一直期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拥有的品质。也正因为此,乌尔苏拉在临终之际,才深感悔恨,意识到自己对丽贝卡过于苛刻,未能给予她应有的理解和包容。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消除孤独。勇敢去爱,也要学会独处,这是丽贝卡的故事带给读者的最大启示。

心理孤独,就是个体压抑了自我的欲望与情感,与自我的体验、情感、欲望相隔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布恩迪家族的首代人物,以进取心和探索精神著称。他引领马孔多居民勤勉有序,后却因痴迷科学实验与新生事物,被妻子和村民所不理解。他坚信世界广大且充满奇迹,渴望改变马孔多人的生活方式。尽管他仍坚持自我,但回归现实后,他却因得不到身边家人的支持,以及无法施展自己才华而感到孤独。最终,他在科学探索中陷入疯狂,被束缚于大树,一生孤独无人理解。他的故事启示我们,追求内心所爱,才能与孤独和平共处。

最后是存在孤独,这是一种“绝对意义的孤独”,是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终极难题。《百年孤独》中,乌尔苏拉·伊瓜兰是最为人称颂的角色。作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妻子,她一生勤劳、善良、坚韧,致力于家庭振兴。自丈夫沉迷于科学发明后,她独自支撑家业,经营糖果小动物生意,扩建家宅。她勇敢面对生活挑战,寻找失踪的大儿子,探望狱中的小儿子,并尽力维护家族和谐。晚年虽失明瘫坐,却仍坚守家族。但无论她怎么努力,也无法扭转家族的衰败,她的后代也没人继承她的坚毅与活力。她的一生奉献于家庭,却始终伴随着孤独,但她从中获得了洞察力,明白孤独是人生的宿命。她以活在当下、永远热爱的态度,诠释了该如何面对孤独。

古往今来,无论哪个民族与国家,对“孤独”的探讨一直经久不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对“孤独”的描述。比如,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比在人群中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事情吗?”庄子也曾经讲过:“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不仅讲述了孤独的客观存在性,而且还指出该如何面对孤独,只要不把孤独当作疾病,那么孤独本无坏处,每个人都是一座岛屿,要学会与孤独相处。

在人类今后的发展长河中,孤独依然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种深刻而普遍的情感体验。《百年孤独》提醒我们,面对自身的孤独时,要理解历史的循环,并思考如何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找到自我。孤独是有出口的,起重要作用的是自己的思想。当我们与孤独和解,不再惧怕孤独,甚至能享受孤独时,孤独就已与痛苦无关,并可以让我们在自洽中安然。正视孤独之所在,获得自我的内在觉醒,最终通往人生的光明大道。就像马尔克斯在他的自传中说过的那样:“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猜你喜欢

里亚诺布恩迪亚阿尔卡
小金鱼与奥雷里亚诺上校
拉丁美洲的“百年”与“孤独”
切尔诺贝利遗迹
惨遭灭口的调查记者
惨遭灭口的调查记者
阿尔卡之死
阿尔卡之死
无处安放的百年孤独
别具一格的“美国式”音乐风格——浅析约翰·科里亚诺《第三交响曲“大竞技场“》的创作思维
聆听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成长的内心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