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达成度研究与实践
2024-06-27陈玖玖李春旺马晓钧
陈玖玖 李春旺 马晓钧
摘 要: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达成度评价则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基础。该文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对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达成度评价方法和机制进行研究及探索,包括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培养目标达成评价,并介绍实施的情况和持续改进的成效。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证明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对类似的工科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提高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达成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评价方法;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8-0136-04
Abstract: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is an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mutual recogni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engineer qualifications. Achievement assessment is the basis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aking the major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thods and mechanisms of achievement evaluation based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including the achievement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goal, graduation requirement, and training goal, and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e practic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which proves the reli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research. This study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majors to carry out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achievement degre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evaluation methodolog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其基础是对专业教育成果的达成度进行评价。达成度评价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规定毕业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支撑的指标评价体系、制定评价反馈机制,并将评价结果作用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教学活动三重循环的持续改进过程中,以保证人才培养体系符合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2]。因此,研究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达成度评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各专业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达成度评价展开了诸多研究与实践。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为例,祝明桥等[3]、于国清等[4]、吴小舟等[5]和王宏燕等[6]对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模式进行了探讨;杨金钢等[7]、王松庆等[8]对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进行了研究;杜芳莉等[9]、管勇等[10]、廖春晖等[11]基于标准要求,对暖通空调、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电气等专业课程的评价和改革等展开了研究和实践。
从上述研究来看,目前大多针对培养方案、毕业要求、课程评价的独立研究,对基于达成度评价的三者一体化整体研究及持续改进的实践相对缺乏。本文将以北京联合大学建环专业为例,探讨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达成度评价及持续改进。
一 达成度评价研究
达成度的评价包括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需依据专业情况制定评价方法和机制。本专业所在的校、院有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制度文件,建环专业从自身情况出发,细化并建立了系层面的具体要求,完善了针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达成度的系列文件,进而建立起校、院、系三级完整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及机制。
(一)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才培养质量,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核心内容,是毕业要求及培养目标达成的基础,也是课程持续改进的依据。每门课程在课程大纲中根据毕业要求观测点确定课程目标,建立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的对应关系。考核方式包括课堂互动数据、线上学习数据、课后作业、课程大作业、测验、考试、答辩和实践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按照一定权重比例组成,如果课程目标i的达成情况由n个考核方式评价,则采用下式分别计算某位同学课程目标i的达成值和课程目标i的整体达成值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由课程负责人组织任课教师搜集、整理分析评价信息,撰写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提交系认证工作组审核,审核通过后将意见反馈给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评价对象为课程的全体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学期末进行。课程目标合理性评价、过程性考核方式和内容、期末试卷审核记录、课程考核材料及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报告等相关文档均放入教学档案。
(二)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以课程达成情况为基础数据,结合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基于课程达成情况的客观评价方法是根据各毕业要求观测点对应的各门支撑课程达成度乘以其权重值,计算出各门支撑课程对毕业要求分观测点的贡献度,将其求和,可计算出各毕业要求观测点的达成度,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i为毕业要求下某观测点;j为观测点i下某门支撑课程;Ai为毕业要求中某观测点i的达成度;CAj为观测点i下支撑课程j达成度评价值;wj为观测点i下支撑课程j的权重。
主观评价方法则通过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做自我评价,根据毕业生自评结果进行统计得出。本校规定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的加权平均成绩应在70以上,所以专业设定毕业要求达成度标准为0.7。根据各条毕业要求的特性,其达成评价可采用客观评价法,或客观和主观评价按一定权重结合,得出的达成度评价值与设定的最低标准比较,即可判断此项毕业要求达成与否。
毕业要求达成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根据学校领导要求,院长领导下的院专业认证领导小组和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提供指导性意见。专业所在的系认证工作组指导本专业实施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审核评价结果;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教师开展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方案;课程负责人提供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报告;系认证工作组秘书负责发放、收集、整理评价反馈材料。毕业要求每学年进行一次,评价时间为每年6—7月,针对本专业全体应届毕业生。评价过程贯穿毕业要求的形成、实施和质量评价整个过程,根据评价结果指导培养方案的持续改进,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三) 培养目标达成评价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明确规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由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期分析[1]。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价主要针对毕业5年左右的毕业生,本专业通过系认证工作组和独立第三方实施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研,专业负责人组织教师对系认证工作组调研数据和第三方调研报告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提交系认证工作组审核,审核通过后提交学院审核备案,并将审核意见反馈给专业负责人和教师,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具体方法和机制见表1。
二 达成度评价的实施情况
根据上述达成度评价方法与机制,本专业从2015年12月开始在专业必修课中实施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其间根据评估认证专家意见、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修订进一步完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至今已经运行9年,目前覆盖了所有专业必修课程及专业限选课程;每门课程均形成了“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持续改进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专业于2019年开始收集针对2015级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所需的材料,目前已对5届毕业生实施毕业要求达成评价;2021届、2022届、2023届毕业生的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各条毕业要求达成度数值均大于达成标准值,10条毕业要求全部“达成”。
专业于2018年开始搜集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数据,目前已对2015版和2019版培养方案的毕业生实施了培养目标达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本专业毕业生从事本行业比例超过76%,工作单位比例排名靠前的分别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设计企业、物业与运维企业和建筑自动化技术公司等,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管理人员与中高级技术人员,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相符。毕业生对培养目标中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对培养目标的五个培养能力目标的认可度均超过80%;用人单位对培养目标中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对培养目标的五个培养能力目标的认同度均超过80%。因此,本专业毕业5年左右的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优势,培养目标“达成”。
三 基于达成度评价的持续改进
通过上述达成度评价的实施,专业在课程、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方面均实现了持续改进。
基于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和分析,专业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加强。目前,所有课程均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建筑冷热源工程、传热学、建筑环境学三门课程分别获得2021年、2022年、2023年专业所在学院的课程思政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一等奖。促使专业教师加强教学创新,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所有专业课程均鼓励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蓝墨云班课、雨课堂为主要教学平台的线上教学资源日渐丰富,逐渐形成了以雨课堂、云班课等辅助过程性考核的新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跟踪与评估。教师依据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每年对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实施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撰写评价报告,针对达成值较低的课程目标,分析短板和不足,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在下一学年实施,形成闭环。以空气调节与通风课程为例,2021—2023年课程目标的达成值平均提高5%。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和分析,专业每年针对达成度偏低的毕业要求分析学生能力短板,结合学情、专业特色、行业发展等提出改进措施,并通过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和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等措施来提升。专业2021—2023年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逐年提高,2021届、2022届、2023届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较上一年平均提高1%、3%、3%,尤其是学生的主观评价达成值均高于0.8,2023届达到了0.92,显示了专业整体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和毕业生对自我认知的较大提升。专业基于毕业要求的达成评价修订2019版毕业要求,形成了2023版毕业要求,描述更具通用性,涵盖面更广,强调了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未来职业方向的适应性要求,增加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的描述,更契合当前京津冀地区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同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以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补充标准的要求,使其能更好地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
培养目标达成评价结果显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认可,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的交流能力方面还需加强,在培养目标中应明确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相关内容,强调对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了解与掌握能力,对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相关要求,以适应本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增强本专业的培养特色、满足北京作为首都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专业基于2019版培养目标达成评价的结果修订并形成2023版培养目标,新版培养目标依据区域产业优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特点调整了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明确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目标以学生能力与产出为指导,更符合OBE理念。
四 结束语
专业人才的培养极为复杂,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达成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毕业要求、培养目标进行评价和持续改进。北京联合大学建环专业通过摸索,建立了适合本专业定位和实际情况的评价机制和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由此实现了专业的持续改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本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达成度研究和实践可供类似的工科专业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T/CEEAA 001—202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2.
[2]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与使用指南(2022)[EB/OL].http://www.ceeaa.org.cn/.
[3] 祝明桥,陈秋南,汪建群,等.以本科专业评估(认证)为契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以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0):7-11.
[4] 于国清,吕静,曹双华.工程认证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设的建议[J].科教导刊,2018,4(2):47-49.
[5] 吴小舟,王树刚,王继红,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建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6):61-66.
[6] 王宏燕,张晓静,陈超,等.工程认证背景下复杂工程问题驱动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5):15-22.
[7] 杨金钢,邓兰西.基于“OBE”理念的卓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师毕业要求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18):158-159.
[8] 王松庆,贺士晶,刘曙光,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研究[J].安徽建筑,
2021,28(2):123-125.
[9] 杜芳莉,申慧渊,杨亚萍.基于工程认证的暖通空调课程达成度评价方法研究[J].制冷与空调,2023,37(1):142-147.
[10] 管勇,胡万玲,张叶.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地方建环专业改革与实践——以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3,32(5):39-48.
[11] 廖春晖,余晓平,张丰,等.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选修课程改革探索——以“建筑电气设备”为例[J].安徽建筑,2024,31(1):119-1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产教融合的绿色低碳建筑设计实践平台与基地”(220604225091319);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地区高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机制与路径研究”(23JCC079);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达成度评价一体化设计研究与实践”(JJ2021Y017);北京联合大学2023年“有组织教研”专项课题“基于专业认证的学校质量保障制度建设研究”(JK202317)
第一作者简介:陈玖玖(1979-),女,汉族,浙江绍兴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室内外环境控制及低碳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