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和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06-27谷振宇程森林陈玲

高教学刊 2024年18期
关键词:工程伦理叙事教学模式

谷振宇 程森林 陈玲

摘  要:针对工程素养伦理类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问题,提出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围绕不同课程教学模块中的知识点,以学生和教师为叙事主体,开展课程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过程化考核等方面,对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法进行阐述,并结合工程师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进而对该教学模式的特色进行总结。该课程教学的实践表明,对于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而言,基于叙事的教学法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对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叙事;工程素养;工程伦理;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8-0132-05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ourse teaching objectives in th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literacy ethics cours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teaching mode of engineering literacy and ethics based on narrative. This teaching mode, centering on the knowledge points in different course teaching modules, takes students and teachers as the narrative subject, to carry out course teaching activ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and process assess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engineering literacy and ethics courses based on narration in detail, and explores and practices the teaching of engineers' professional literacy courses,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teaching mode.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is course shows that narrative-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for engineering literacy and ethics cours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course and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achiev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Keywords: narration; engineering literacy; engineering ethics; achieving degree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 teaching mode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他非常精辟地揭示了科技和科技人才素质培养的极端重要性。高校是我国科技人才培养的主体,也是科技伦理教育与工程师素质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高质量、高素养工程人才和树立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科学、正确伦理观的重要使命。当然,这更是为实现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素质高科技人才培养的的必然要求[1]。

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多样化需求,国内外高校都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2-4]。但是,就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而言,笔者在长期的教学活动和改革实践中切身体会到,虽然多年来改革逐步深化且已有诸多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仍然与时俱进不够,缺少创新。特别是在工程素养和工程伦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开展课程教学,如何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依然是摆在广大教师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需要着重思考的现实课题和难点问题[5]。

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实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进一步审视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规律和特征,开展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实践意义。

一  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的建立已有百年历史,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人们对课程教学的定势思维。可是,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类课程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需求,这导致在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传统与改革”的矛盾处理得不够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在课程教学观念上,对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类课程的培养目标理解得不够深入

工程素养与伦理的教育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提出的,在科学和技术的教学体系中融入素养与伦理教育是科技发展对未来人才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类课程是对工科大学生社会责任和工程管理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要求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在未来的工程活动中具备职业健康与安全观念、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系统性思维;能合理处理工程与个人利益、公共利益间的关系。可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于具体知识点的讲解,而学生则侧重于记忆和背诵,没有关注于观念和理念养成,导致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够理想。

(二)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对我国工程发展与工程理念结合度不高

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比我国早,在工程实践中遇到伦理问题和工程人才的素养问题也较早。因而,在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教育的探索实践也比我国更为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使我国在开展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较多引用了国外的教学内容,故而对我国工程发展与工程理念的结合度研究、探索、实践就显得不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强调有余,而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对“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的适应力不足,缺少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命的伦理与素养教育。

(三)  在教学方法和措施上,使得学生“沉浸式”体验不够,参与度不高

在教学过程中,秉承“教师仔细讲、学生认真听”的传统教学法有余,而对“沉浸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探索不够,对借助现代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实践不足。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类课程的知识点比较枯燥,文字说明性较多。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说教和讲授式教学,则会使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兴趣,“沉浸式”体验不够,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  在课程考试方式上,存在课程考试唯分数论的问题

由于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导致课程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较多,因此如果仅以试卷进行考核,则会出现学生只关注知识点的记忆的情况,导致学生只关注考试分数,而缺乏对理念内涵的理解、把握和运用。

二  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和现象,笔者在近年来进行的大学生工程职业素养、工程伦理和工程师职业素养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探索。在总结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

(一)  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在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采用文字性讲授,会使课堂学习感受比较枯燥,理念理解不够深入。采用基于叙事的教学法,会有效改善这一情况。通常情况下,叙事教学法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应用较多。因为,语言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也比较枯燥,但通过把相关教学内容以更加真实的情景展现出来,则会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到课程学习中,使教学更高效。

1  叙事策略设计

叙事,也可以称为讲故事。这是从婴幼儿时期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开始进行学习的一种最常见、应用最广泛、接受程度最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要传达的理念、知识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最突出特点是学生们非常容易接受,知识点的领会更深刻。而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知识的传递效率比较低,对于一些自然与技术学科不太适用。但是,对于工程素养与工程伦理类课程的教学,却具有极大的教学优势,一些略显说教的论点和理念,采用基于叙事的教学法对改变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具有积极作用。采用基于叙事的方法,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选取故事和内容构思。因此,叙事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制定叙事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老师理应成为叙事的主体,需结合课程教学知识点,整理教学材料,选取叙事,以保障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第二,需要给学生布置相关叙事任务,从学生的视角让学生选取年轻一代感兴趣的话题,以他们更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叙事,以保障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第三,在课堂讨论、专题发言中,叙事主体应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同时应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连线行业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以提升叙事的专业性和真实性,提升学生对知识点应用的理解和把握;第四,要借助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媒介,营造叙事氛围,提高叙事感染力。

2  叙事内容设计

每学期结束前,教师应与本期教学中学生代表进行座谈,掌握本学期教学情况及学生所反映的问题;放假期间,教师应进行广泛调研,仔细研究、分析所教授课程的最新发展,收集有代表性的案例,并重新设计下学期教学的叙事内容,完成叙事内容设计。

在叙事内容设计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引导和把控叙事范围,避免过于宽泛;第二,可适当创设叙事的情境,设计叙事情节;第三,注意多结合身边事、我国传统故事、英雄故事和真实历史典故等。

3  基于叙事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教师就上次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向学生提问,以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3~5分钟)。

接着,教师列出本堂课讲授内容要点,并开始讲授。在讲解到相关知识点后,可以进行叙事。如果预先安排了同学(或小组)就某个问题说明他的理解,并以叙事的方式进行介绍,则请该同学进行叙事。在学生叙事的过程中,老师(同学也可参与)应不时就专题发言中所涉及的非本堂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问题向发言学生或其他学生提问,或展开讨论。至于发言中涉及到的本堂课程主要内容的问题,则由老师不断提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思考,为下一步的课堂讨论做准备(20~30分钟,其中学生叙事的时间一般应不超过10分钟)。

随后,老师结合叙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对叙事中涉及本堂课程基本内容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通过对叙事的具体案例分析或已学知识的逻辑分析,推论演绎出专题发言中所涉及的本堂课程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0~30分钟)。

然后,教师讲授叙事讨论中未涉及的本堂课程应掌握的基本内容。为了保证学习内容的系统性,教师应对本堂课主要内容中学生专题发言尚未涉及的部分,进行系统的讲授。在讲授过程中,不但应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更是应该对讲授的重点、难点以及涉及的不同观点,主动向学生提问,或展开讨论,使自己讲授的内容经过学生思考后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20~30分钟)。

最后,进行课堂知识点的盘点,整理教学内容,梳理应掌握的知识点。让重点发言的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将自己发言的内容在课后补充完善,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

(二)  以学习过程鉴定为主线的过程化考核法

采用基于叙事的课程教学模式后,同学们参与叙事的过程将面临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如果单纯以期末试卷考核的方式进行则评价方式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基于叙事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的学习和参与过程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所以,笔者采用了过程化考核方法,其评价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首先,根据课程的性质、课程定位、教学目标、课程要求和培养规格明确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并制定课程总体考核方案;然后,依据课程教学知识体系和课程考核方案明确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并设立评价指标点;进而,设计过程化考核环节和评价方法;最后,实现课程评价。

三  基于叙事的教学法在工程师职业素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对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笔者在工程师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具体做法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组通过研讨确定了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设计了教学目标、知识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例如,在工程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教学方面,首先完成了工程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教学模块部分设计内容,如图2所示;紧接着,依据知识观测点,从叙事内容、叙事形式、情境设计和任务安排等方面对围绕知识点的叙事进行设计。然后,依据前文所述的教学过程开展教学。

四  思考与总结

通过开展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凝练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一)  改变了教学关系

通过开展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作为完全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地位,在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讲授和课后研讨等方面,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结果,成为教师、学生和行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结果。

(二)  改变了学习方式

通过开展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叙事,一方面以生动真实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实现综合运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学习。特别是通过学生的叙事发言、讨论,教师的提问、讲授、总结,使得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结果,不仅能够记得住,并且也能用得活。

(三)  改变了授课方式

通过开展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不再仅仅是一个传授自己已知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成为一个发现现有理论缺陷的过程,接受学生检验自己研究成果,激励自己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过程。

(四)  改变了考核方式

开展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通过过程化评价与考核,一方面可以结合过程评价结果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安排;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习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中实施基于叙事的教学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经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

参考文献:

[1] 钟晓敏.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20(4):50-53.

[2] 马廷奇.高等教育改革模式及其实践:内涵,困境与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4):3-11.

[3] 蔡德都.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教学效果的相关思考——评《教育技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中国高校科技,2022(5):101.

[4] 刘永权,刘占荣.新时代开放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与方向——基于教育政策的视角[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 25(6):20-27.

[5] 贺腾飞,寇福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七十年的创新与展望[J].当代教育科学,2020(4):7-12.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交通运输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yjg203012);重庆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学情数字孪生体持续提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2021Y30)

第一作者简介:谷振宇(1975-),男,汉族,辽宁锦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

猜你喜欢

工程伦理叙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略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及实现途径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工科研究生学术责任养成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