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的根本遵循
2024-06-27陆士桢马彬
陆士桢 马彬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由分散式发展迈向整合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发展成效在保障重大赛会、应对自然灾害与公共事件中经历了实践检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进一步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彰显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根本定位、价值功能与目标方向,以及在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中的独特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团结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是推动中国特色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 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 志愿文化; 立德树人; 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 C916; D6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6-0058-04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志愿服务作出重要论述,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推动人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不断高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不断确立和健全,为志愿服务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建构了理论基础、明确了实践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明确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根本定位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考察时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同行”定位了志愿服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新时代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把志愿服务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首先,这一论断高屋建瓴,彰显了志愿服务的本质属性。志愿精神具有人类共同性,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思想观念。志愿服务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善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这一论断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深刻分析了志愿服务这一社会事务的本质,明确志愿服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本质上说,人类社会在任何发展阶段都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的共同体,而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主题,在追求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必须处理好个体发展和社会协作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社会而言,志愿服务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于个体而言,志愿服务是自愿的选择,也是应尽的社会义务,是自愿性与义务性的有机统一。再次,这一论断强调了志愿服务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之间的高度契合性,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更高的站位和视野对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揭示了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功能和实践价值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志愿者继续发挥“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1对广大志愿者参与和推动基层治理寄予殷切期望。2024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把志愿服务作为衡量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完善“大社会工作”体系下的基层治理格局,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志愿服务是推进和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志愿服务是以共建共治共享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力量。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下,志愿服务通过扶弱济困、意见征集、居民议事、共同决策等方式和途径,凝聚了居民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力量;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定位更加清晰、功能更加强化,推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助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另一方面,志愿服务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2志愿服务始终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聚焦百姓民生,培育文明风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暖心服务,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爱心桥梁。另外,各地城乡社区积极探索以志愿服务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力的实践模式,以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落脚点,发挥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黏合作用,巩固和深化了党群关系,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实践优势。
阐释了构建特色鲜明的志愿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
志愿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志愿服务能否实现其社会功能,而且关系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坚实的基础。《意见》明确了健全特色鲜明的志愿文化体系目标要求,提出了厚植志愿文化基础、营造志愿文化氛围、增强志愿文化自觉三个方面的任务。志愿服务是美好的道德行为和重要的道德实践,满足了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志愿文化体系,既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人类共同价值中汲取养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文化。这是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功能的基础性建设。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1这也是中国特色志愿文化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具有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一种普遍性表达。这也是志愿服务的行为和精神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根植于其悠久的历史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在社会行为上,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义仓”“义米”“义舍”等具有近现代志愿意义的活动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在思想价值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志愿服务深厚的人文思想和对社会和谐的追求高度一致、一脉相承。如儒家“仁爱”“义利”的思想,墨家“兼爱”“非攻”的学说,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等,都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重要思想和文化来源。
健全特色鲜明的志愿文化体系,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创新。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石,扶弱助贫、乐善好施、达则兼济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等早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思想的重要渊源与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挖掘,并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另一方面,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成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重要精神源头和价值基础,需要不断继承发扬;同时,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融合,是志愿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究。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强化实践育人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青年志愿者要“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明确了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价值导向,指出了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宗旨和核心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与青年志愿者对话,鼓励青年志愿者要在志愿服务中,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和进步、找到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前行”的方向要求青年志愿者成为社会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引领”的功能则希望青年志愿者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榜样作用、示范作用、带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志愿者的厚望,基于对青年社会本质和志愿服务社会属性的清晰把握。青年成长发展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化,是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接纳社会价值和规则、与社会建立积极关系的社会人的过程。志愿服务是最具现代性的社会事务之一,青年的社会化发展与现代志愿服务在逻辑关系、价值取向上都具有高度的同一性。
正因如此,服务学习是青年实现社会化、建立个体与社会良好适应关系的必由之路。服务学习是向被教育者传授价值观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是其基本学习内容,以服务为载体的体验式学习是其基本学习模式,而实践参与是其最基本的形式和要求。可以说,志愿服务具有多样性、参与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征,是适合青年群体开展服务学习的重要方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志愿服务是对青年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青年群体成为民族复兴伟业先锋队、突击队的有效载体。
坚持制度化常态化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新征程对志愿服务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在制度体系上进行全局谋划、系统设计,为我国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按照《意见》规划目标,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志愿队伍素质过硬、管理规范,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加凸显,全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普遍增强,志愿服务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我国的志愿服务从领导机制到组织形式,再到项目运行,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特别是在制度体系方面,无论是在组织动员上还是运行效果上都彰显了独特优势。一方面,作为一项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已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宣传、组织、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志愿服务组织动员和社会动员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人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的自觉性积极性。随着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和人民群众社会公共服务意识的强化,志愿服务正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的社会实践。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完善制度机制,壮大队伍力量,丰富活动项目,加强阵地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强调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党的二十大强调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审议通过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文件,在参观考察、座谈交流、批示回信时,多次对志愿服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百姓福祉,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应急救援,倾力保障重大赛会和重要活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塑造了志愿服务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4-04-23.
(作者简介:陆士桢,中共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马彬,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梁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