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提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自觉性

2024-06-27郑新立

前线 2024年6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摘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努力提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自觉性。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好战略重点,即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继续扩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劳动生产率是评价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准。建立城乡统一、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大量引入社会资金,加快用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绿色化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提高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 D610.4; F0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6-0004-05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2024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1认真学习、全面领会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提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自觉性,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不断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性质。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了我们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

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头等重要任务,聚精会神抓好经济建设。应当看到,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改革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改革了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释放出经济增长的强大活力,我国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很大差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跨过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把全党的注意力继续集中在经济建设上,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的继承和发展。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我认为科学技术还是第一生产力。把科学技术上升到第一生产力的位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产力认识的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的继承和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不断增强发展生产力的自觉性,加快了生产力进步的速度。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和内涵来考察,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所有的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生产成果等,都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劳动者。通过发展教育和医疗事业,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劳动技能和健康水平,特别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大批能够熟练使用先进技术装备的技能型人才。要使劳动者拥有健康的体魄。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办好各级各类教育。

生产工具是人类改造世界和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手段,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不同的生产工具决定着劳动效率的高低,也成为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志。石器伴随着远古原始社会,青铜器对应的是奴隶社会,铁器时代对应的是封建社会,近代机器的出现催生了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大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如果说此前的生产工具是靠人力、畜力驱动,机器大工业则以化石能源驱动。迄今为止,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革命都有其标志性机器装备和能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的发明,人类有了火车、轮船,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内燃机的出现,人类有了汽车、飞机,主要能源是石油;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催生了整个现代工业文明。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将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标志,通过对数字孪生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中心的应用,实现产业的智能化。前三次工业革命我们落后了,直到现在仍在一些领域补课。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某些领域处于略为领先的位置。

劳动对象主要指土地、矿产、原材料等,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人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产品。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劳动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具有各种特殊性能的新材料不断出现。例如,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各种复合化工材料逐步替代金属材料。由于每生产可替代一吨金属材料的化工材料所消耗的能源仅为金属材料的二分之一左右,所以,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可带来单位GDP能源消耗的大幅下降。随着碳纤维、石墨烯、人造金刚石、碳芯片等碳基新材料的问世,材料工业革命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求我们以科技创新带动高质量发展,力求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由前三次的跟随转变为同步和引领。1956年,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只要充分激发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就有可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好战略重点

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2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当前经济运行的客观实际出发作出的正确判断和重大决策。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投资,将为扩大内需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把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避免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又可以提高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水平,补上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增强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这就能把扩大内需的过程转变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投资,重点应放在以下领域。

一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特别是要集中力量尽快把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打造为新增长点,瞄准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等产业,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开发重点产品,拓展场景应用,培育未来新兴产业。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改造。运用数字化、绿色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国外转移。通过智能化改造,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劳动,用数字孪生技术把传统生产线改造为无人化智慧生产线,不仅可以降低劳动成本,而且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我国传统产业中能源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降耗技术加以改造,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我国在绿色能源技术和绿色产业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要积极扩大绿色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是继续扩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信息基础设施又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传统基础设施升级,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等。创新基础设施包括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放手发展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服务,如云办公、云课堂、云视频、云商贸、云签约、云医疗等,从而改变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研发攻关。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心环节。新质生产力必须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所有这些技术都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需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创新能力,调动科技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要尽快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抓紧抓好。针对“卡脖子”技术,由政府组织制定和实施强有力的科技攻关计划,分秒必争逐个攻克难关。芯片是现代产业的“粮食”,要把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技力量整合起来,充分满足研发和生产的资金需求,采取多种技术路径和一切必要措施,在芯片自主供给上打一场胜仗。要培育一批像华为一样具有超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相信芯片难题一定能解决,进而乘胜前进,以自主创新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劳动生产率是评价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准

劳动生产率是评价生产力水平和成效的最终标准,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综合作用的结果。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社会产品在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之外剩余产品的数量,决定着社会上有多少人可以从事精神文化和科学技术工作。从事非物质产品生产的人数越多,精神文化和科学技术就会越繁荣,反过来又会更加有力地促进物质产品的生产,形成生产力发展的良性循环。

社会分工的发展也能带来新的生产力,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重要作用。如电商的发展,虽然对传统商业会带来冲击,但是由于借助互联网平台,人们节省了逛商场的时间,创造了“快递小哥”这一新的庞大就业群体,带来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列宁曾经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能够被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出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在劳动生产率上超越发达国家,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妄自菲薄。只要我们埋头苦干,假以时日,一定能够实现劳动生产率的超越。

在劳动生产率上,无论在国内还是同国外相比,农业毫无疑问是差距最大的领域之一。我国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低。改变农业弱势地位,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仅仅依靠农业自身的积累能力是不可能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就是要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只有建立城乡统一、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大量引入社会资金,加快用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绿色化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提高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继续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才能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供前提条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之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明确了耕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农村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权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表明农村改革进入新阶段,必将吸引更多要素和资源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建设。农民依靠对耕地的承包权和宅基地的资格权,可以享有对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即法人财产权,农民以土地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可以大幅度增加财产性收入,从而进一步缩小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通过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推动发展农村新质生产力,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仅对解决当前需求收缩问题、消除经济下行压力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习近平.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J].求是,2023,(4).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

(作者简介:郑新立,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责任编辑 / 申   洁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以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何为“新质生产力”?
支持科技创新成财政提质增效新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投资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