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处好去处

2024-06-27马润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4年6期
关键词:阳高县马家农耕

这是一个怎样的去处呢?这里并不远,却喻示着遥远;这里是简朴的农村,却发散着文化的气息。

清明节后的第一天,阳高县文联的一次采风活动,第一站先去杨塔村观览辽代砖塔,早就有人盼着要去一趟了,这次让他们如愿以偿。下一站的去处,余主席略带神秘地说,我们去去马家皂村,大家熟悉的大作家,我们的老乡,我们的文友阎雪君就在他的老家马家皂村等我们。大家一听先是愕然,然后一阵热烈的掌声。

从杨塔村出来,中巴车继续南下。

马家皂,我们曾经熟悉的热土,2019年划规到天镇县。这条通往马家皂的路,我们曾经走了多少年,这条路本是回家的路,走在这条路上,心情是放飞的。而如今,如乡试,如问计,又如孩童不解地仰望着娘的眼神,为什么?娘欲言又止,娘也回答不来的那么多因为所以之后,就变成了他乡。

幸好,还有那么多的亲情在,这片土地依旧炽热。当马家皂村的村口再现眼前时,连这中巴车也慢得斯文起来,果然,路边是既熟悉又亲和的马家皂中学。

这所中学,曾经是阳高名望不低的一所学校,与最早的阳高一中、阳高许堡中学、大白登中学齐名。从这里走出的学子们都很争气,他们遍及全国各地各领域,这从娘的笑脸可以看的出,她是满意的。你看看,仅河北省阳原县就有不少的学生过来就读。不少的人过阳高这边上学,也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阳高的工作,在这边成家立业。

汽车转过弯在马家皂村南停下,眼前大景一下把大家给怔住了。此处飘来墨香。一处青砖绿瓦的庄园展现在眼前,宏观典雅,阔绰大气,让人唏嘘。尤其熟悉马家皂却是第一次过来观览这处景观的人,真的是想象不到的惊讶。有人称马家皂的“乔家大院”,有人说马家皂“大观园”,还有人说是马家皂书画院,如此景观,这样那样、这般那般的人文景致,这里似乎都涵盖了。

据了解,这处建筑占地有40亩,大约四个足球场大。古典庄严的大门坐北朝南,两边有旁门,顶部叠加的二层椽缘廊阁,显现出特质的豪放达观。一木牌匾上刻着“农耕文化博览园”。

农耕文化,好大的气派。

在中国,这是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一种具有独到特征的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进入了繁荣时期。“沃野千里,谷稼殷积,牛马街尾,群羊塞道”。以"男耕女织”“耕读传家”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耕生活,就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理想与追求。农耕文化,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也最接地气,其中包括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和各类祭祀等乡土文化。

农耕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在今天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仍具有现实意义。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和促进乡土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在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统特色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站在门亭前,还未迈过门槛就已让人产生万千思绪,释放无限信息。“农耕文化博览园”,这里能够代表农耕文化吗?仰望天空,凝视远山,这牌子,也未必是一定要代表农耕文化,但一定是追随这一深厚的农耕文明,农耕文化的。细细一想,这里或许就有这个资格,山西北部过去就是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结合地,而这里的地域文化一直是丰富多元的,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我们对这些文化的重视不够,断编残简也该励精图治了,让那些古老的文字再现光茫。今天,叫人欣慰的是,这些近乎臆想的事已经变为了行动,这处庄园的出现就是例证。

也许我们这代人看不出它的厚重,那么我们的后辈子孙定会给它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一个与马家皂有关的文化定义。这个定义决不是孤立的,一个犹为重要的环节就在这东南方向。左边是二百万年前的河北省阳原县旧石器时期的“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右边是山西省阳高县十万年前的“许家窑人遗址”,马家皂就在这中间。

一处被两大古文明裹挟的地方,定是超越了凡俗,超越了时空。人们似乎早已理解其中寓意,在这里,应该做一做与这远古文化衔接的事了,眼前的这处庄园,应该就是一处藐远的远古与现代之间建起的一处驿站。给那些奔走于探索古今文化的寻路人以心底的踏实。困了,累了,迷茫了,被一些找不到注释的议题困惑住了,可以在这里歇息一下,可以在这里讨论释怀。来这里歇息的人多了,讨论的文字成书成册,年代渐已久了,窗户框上的尘土厚了,庄园琉璃色泽退去了,后人便会以一处文化的、地标性的建筑而敬仰,他们会为此而感到欣慰和骄傲的。

走进庄园,这园中的主人是谁,听说是村里的一位知名企业家,还不太熟悉。大家只熟悉阎雪君,这里有他的工作室,他的根在这里,他是马家皂村人,他代表主人热情地接待了大家。

在这里,众文友可以放松心绪,随意拍照。在小桥上,在园林风景处,廊、桥,人潮涌动。闻水声,望亭阁,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走进正面的正屋大厅,休息室,会客厅,那些典籍、古瓷、古玩,红木几柜,黑檀木家具使人目不暇接,情景之下,顿生敬畏。这确是一处宜情养性的好地方,徐下陈榻,今古合一,不攀虚名。

走进阎雪君工作室,另有一种风格气派,文气十足,宝墨清香十足。那里有他几十年耕耘的文学作品,《原上草》《桃花红杏花白》《今年村里唱大戏》《面对面还想你》《天是爹来地是娘》……还有许多名家名著等经史著作,满满当当。其中还有不少发了黄的旧报纸旧书刊。除了这些,还有包括阎雪君恩师武举先生等当地名家作品,今天一同来的作家们董晓琼,高建英过来时就带着他们的书,一片虔诚,摆上了书架,还有阳高本土文学杂志《杏苑》。这里收藏了近万册书报。

回归到本土,回归到初衷,此时阎雪君正站在他人生初始的原点上,他兴致满满地与大家合影拍照留念。他把自己拉回到之前,他是一名普通的乡员,一位普通的文友,与大家站在这个原点上,本身就是一种励志,鼓舞人向上向前。

这个原点,此时此刻,正在举证着最现实的现实版例证。

阎雪君,1968年生,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马家皂乡马家皂村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作协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从18岁起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原上草》《今年村里唱大戏》《桃花红杏花白》等中、短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戏曲剧本等作品,在中央、省部级报刊发表430多万字。先后撰写各种新闻、通讯、调查研究、报告文学200多万字,多次在全国获得大奖。

2023年,阎雪君入选山西文学纪念馆各具风采的客居作家名录,作家介绍和作品简介端置其中,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阎晶明等名家上下同框,成为阳高县唯一入列的作家。

阎雪君作为名人,在阳高县大泉山展览馆被收录“阳高英才榜”中,这是阳高的骄傲;马家皂再次划归天镇县后,又是天镇的一大财富。2021年4月20日,在天镇县李二口长城景区,专门成立了“阎雪君工作室”,2023年12月25日,在阳高县守口堡长城文化旅游区成立了阎雪君文学创作工作室。至此,长城内外又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一处励志的坐标。

在那座小桥的台阶上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快门之下,一份好心情留在每个人的心间。

出了庄园,再去领略这门这墙这街境,分外多了几分亲切,大家早已忘记了属地。

站远了看,再看看马家皂村,是啊,过来的趟数少了,拉家常的话语变成了问候。街巷依旧,乡音依旧,我们的眼神,老乡们的眼神,互视一下,微微点头一笑,我们相距并不远。

马家皂村是阎雪君的故乡,一直是乡级行政机关所在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期是马家皂公社,1961年划规天镇县,1971年再次划规阳高县。据2018年统计数,全乡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人口约14000余人。马家皂村子大,民风好,过去干部们说,当公社书记能去马家皂就是你的福气,那地方省心,可见,这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文化的地方。

一处好山好水,定是人杰地灵。以安家皂村为代表的马家皂乡就有王家、祁家、马家、睢家等政要乡贤。以阎雪君为代表的文化圈内,有武举、何育峰、高建英、张向云、母益民、张满玲等这些人。

一处好去处,慰藉心灵,留下印记。在返回的路上,大家意犹未尽,望着车窗后面那片土地,有人吟起了那首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选自《马润文集》

猜你喜欢

阳高县马家农耕
唱着影子之歌(二首)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米斌:阳高县的“保尔·柯察金”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捡柿子
谈关键词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山西阳高县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与对策
现在流行男生欺负女生
阳高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