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意蕴及演唱技巧分析
2024-06-26于涛涛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诗词文化与音乐艺术融合的产物,兼具古诗词与音乐的双重属性与美学内蕴,是一种特殊的音乐类型。其中,中国古诗词艺术语言精练、意象多元、意境深远以及美学意蕴独特,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载体,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典型与符号。我国古诗词艺术历史悠久,涌现出无数优秀的诗人与词人,宋代的辛弃疾便是典型代表,其文学作品具备精妙的语言、瑰丽的意象以及绝美的意境,使辛弃疾成为宋词的杰出代表,具有突出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其中,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凭借其独特的美学意蕴与品格,更是成为古诗词歌曲创编的优秀素材与灵感来源。基于此,本文将以《青玉案·元夕》为例,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意蕴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以期加深人们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了解。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意蕴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诗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兼具古诗词深厚的文化意蕴与音乐旋律的灵动,产生了独特的美学意蕴与价值,开创了新的歌曲审美范式。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意蕴集中体现在语言、韵律以及意境上。从语言层面看,古诗词自身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呈现出一种言简意赅之美,一个词便包含多元信息且具有灵活的搭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利用词组进行搭配和组合,产生了无穷的意境。韵律之美展现了古诗词艺术自身的音乐性,诗词本身就是一种“和乐而唱”,可以吟唱的艺术,诗词讲求押韵和复沓,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与韵律。加之意象等内容的融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呈现出独特的意境和审美,赋予了古诗词艺术歌曲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意蕴。
(一)雅致无穷的音韵之美
古诗词艺术自身具有一定的音韵特色,与音乐旋律进行融合,能够赋予古诗词歌曲雅致无穷的音韵之美,具体体现在歌词的抑扬顿挫和词语押韵中。
古诗词是带有一定音乐属性的艺术,其语言讲究对仗与平仄,具有抑扬顿挫之美。平仄主要指的是古诗词的发音,我国传统语言文字以“四声”为主,平仄指的就是其中的“平声”与“仄声”,平仄搭配为语言带来了韵律与节奏,让诗词听起来抑扬顿挫,提升了听觉效果。例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中“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音调的高低起伏增添了悲凉的情绪。另外,音韵之美还体现在古诗词艺术的“对仗”手法上。“对仗”也称为对偶,即在诗句上下两句之间,在结构、语音、字义等方面呈现出对偶的效果,例如“蓝天”对“白云”,让诗词整体呈现出一种平衡与规整,能够凸显出艺术张力。
古诗词艺术歌曲还讲究押韵之美。押韵也是古诗词写作的重要技巧和手法,在诗词艺术中,韵脚是诗词句末押韵的字,这些字的韵母需要相似或相同,读起来给人以朗朗上口之感,例如,《青玉案·元夕》中的“树”“路”“舞”等,最后压的都是“u”。押韵可以使诗词与歌曲旋律更好地融合,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音韵之美。
(二)跌宕绵延的行腔之美
行腔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专业术语,指的是对唱腔的处理和技法的应用。通过行腔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歌词演唱得更加流畅自然,带给听众独特的美感。此外,歌曲演唱中的“润腔”就是对歌词的润色与加工,对歌词进行美化和修饰。通过加入行腔与润腔,融合呼吸和气息应用的技巧,让古诗词艺术歌曲具备了跌宕绵延之美。行腔与润腔的应用技巧需要结合古诗词自身的音韵及发声等特点,且要做到与配乐的高度融合,才能呈现出完美的演唱效果。例如,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中的“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中的“兮”字时,要注意该字具有“一字三音”的技巧,唱前两个音时要稍做短暂的停顿,将气息拉长,营造出一种“抽泣”的艺术效果;又如,演唱《青玉案·元夕》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时,要将“处”字拉长,形成一种若断若续的效果,给听众以回忆往事、思绪绵长之感,有助于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三)隽永悠长的意境之美
意境是我国古诗词艺术的核心与灵魂,语句中无论是多元技巧的使用还是独特意象的塑造,最终都是为了营造诗词中的独特意境,因此,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也应保留原诗词的意境,通过音乐展现出隽永悠长的意境之美。众多音乐艺术家也强调,要将古诗词艺术中的意境融入歌曲的演绎中,实现“移情”,达到“声情并茂、情乐同一”的境界。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意境。该词以传统元宵佳节为背景,词人利用繁多的意象刻画出绝美的图景,展现出元宵灯火的热闹景象。但诗歌的结尾处陡然一转,面对如此美景,词人却在苦苦寻觅灵魂契合之人。辛弃疾以自我为视角,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文字世界中,在刻画繁华的同时出现了新的转向,突出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使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得到了升华,呈现出隽永悠长之美。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创作概述
(一)《青玉案·元夕》词的创作概述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后期的作品,也是其作品风格成熟的标志之一。当时南宋人民生活艰难,作为将领的辛弃疾因力主抗战而受到当时主和派的不满和排挤,因此郁郁寡欢,于是在其晚年回顾一生的时候,创作出这首经典的《青玉案·元夕》。该词由上下两阕组成,上阕极尽语言之能事,描写了我国传统元宵佳节的盛况,意象众多,凸显出节日的热闹与繁华;下阕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刻画出一位遗世独立的佳人,词人对佳人的追寻就是对自我精神和理想境界的追寻,显现出宏大的审美意境。该词是词人一生真实的写照,年轻时一腔热血,就像一场华丽盛大的元夕出行,年老以后的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就像寻找灵魂的伴侣。因此,该词具有高古的品格以及深远的意境。
(二)《青玉案·元夕》艺术歌曲的创作
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是根据辛弃疾的同名词改编创作而成,由于原词独特的品格和意境吸引了很多优秀的作曲家进行改编与创作,其中,敖昌群和李砚版的两首乐曲创作最为耳熟能详,堪称“同词异曲”的创作典范。
在创作动机和创作理念上,两首乐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展现了不同的音乐面貌与特征。但两位作曲家都较好地还原了诗词自身的文学意境和美学价值,保留了原词基本的韵律底色,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结构、织体和旋律的编排,实现了歌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为古诗词艺术歌曲赋予更丰富的生命色彩,使其更具情感的张力和艺术的感染力,也为听众带来独特的视听享受。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演唱技巧分析
作为经典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具有独特品格与美学意蕴,因此对于该歌曲的演唱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呈现更好的演唱效果,真正还原出原词的意境和文化品格,带给听众美的听觉享受。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是对曲目结构的安排与节数的处理,是歌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曲式结构分为单部曲式以及再现曲式,作曲者会根据歌曲的具体内容及结构灵活选择适合的曲式结构。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为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在主旋律的选择上以#f小调为主,全曲由59个小节构成,以“慢——行——慢”的速度变化使旋律更加灵动,体现出词人辛弃疾复杂的心绪及多元的情感变化。原词中营造了凄美又忧伤的意境,在演唱该曲目时,表演者也要在此意境的基础上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和优化,例如,在歌曲的结尾做声音的渐行渐远处理,给听众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营造出意犹未尽之感,从而增加歌曲的艺术魅力。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气息的处理
气息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演唱者要在呼吸之间完成气息的转换,以此奠定演唱效果。“呼吸需要掌握四个要领,即吸、控、流和换”,换言之,呼吸就是发声的支撑点,是发声之源,影响演唱的力度和饱满度,因此,控制和处理好气息,是实现演唱效果的首要任务。在实际演唱活动中,要做到呼吸的流动与协调,确保每个字、词发音的准确性,保证歌唱的连贯性与通畅性。
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过程中,演唱者要注意呼吸的应用与气息的处理,整体要均匀、自然,尤其是每一句歌词的入声与收声,要确保其呈现得平稳流畅。例如,该歌曲的第一句唱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演唱入声“东”字时,吸气要足,出气要匀;而“树”作为出声,同样要保持平稳,演唱者要使气息呈现出流线型的特征,以平稳的气息为整首歌曲的演唱奠定基调,才能将歌词的文化意蕴和美学意境完美地呈现出来。例如,演唱“更吹落、星如雨”一句时,气息的落点是“落”和“雨”这两个唱词,因此,演唱者在确保气息稳定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其流畅、自然的输送,确保气息连贯,否则易产生无力感,影响声音效果。另外,还要注意气息与情感的联系和烘托作用。气息的应用不仅要服务于歌词,更要服务于情感,实现情感的流动。例如,在演唱结尾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时,不能在演唱完毕后立即收敛气息,而是应延长“处”字的气息,呈现出叹息、回味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观众的移情与共鸣。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咬字与吐字
咬字与吐字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更需要注重歌唱的清晰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歌词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境。字正腔圆要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词与曲之间的协调,实现“字”与“腔”的交融。咬字与吐字的实现主要是因为汉字自身的特点,汉字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字头是字的发音,是声母位置,咬字是指字头的发音,字头咬准以后才能流畅地过渡到字腹,最终归韵到字尾,实现完整的咬字与吐字。
字就是歌唱中的语言,对咬字和吐字的要求都是为了保证发音的清晰与准确,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例如,在演唱首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时,要咬住“d”这个字头,着力点落在舌尖位置,切勿过于用力,要自然地归韵到“ong”上,且归韵的速度要快,要保证声音的洪亮。又如,演唱乐曲中的“树”字时,字头“sh”是齿音,咬字时嘴唇收紧成“ u”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气流从中挤出摩擦产生声音,再平滑地过渡到字腹 “u”音,才能保证演唱效果。由此可见,字正方能腔圆,只有发音准确,咬字和吐字清晰,才能更好地演唱出歌词中蕴含的情感,提高观众的代入感,实现乐曲与歌词意境的融合,呈现出更好的歌唱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独具民族特色,是我国古典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审美和文化意蕴。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古诗词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完美融合,可以实现古诗词的传承与创新。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过程中,演唱者需要掌握独特的技巧与方法,为歌曲融入真情实感,将古诗词艺术中的意境和情感充分地展现出来,带给听众独特的享受与美感。
参考文献:
[1]从沁.诠释学语境中经典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个性化演唱风格的形成路径[J].当代音乐,2024(02):201-203.
[2]王佐.古诗词艺术歌曲渗透到声乐演唱之中的措施以及体现的现代价值[J].戏剧之家,2024(03):60-62.
[3]周梦园.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演唱研究——以李砚版本为例[D].中北大学,2022.
[4]方绮云.宋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创作特征和演唱分析[D].成都大学,2021.
[5]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6]邓婉婷,陈羽璇.古诗词歌曲《青玉案·元夕》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J].戏剧之家,2023(25):106-108.
[7]付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美与演唱探析——以《青玉案·元夕》为例[J].大众文艺,2024(04):79-81.
[8]陈琳.浅析两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异同[J].当代音乐,2024(02):10-12.
(作者简介:于涛涛,女,本科,南阳市体育运动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