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课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24-06-26吴世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14期
关键词:网络工程思政课培养模式

吴世超

摘要: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基础的网络技术发展也日新月异,市场对网络工程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文章以大思政课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通过对部分高校、企业和毕业生的精准调研,对调研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画像对比和深度挖掘,剖析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现状,从培养方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校企合作、促进就业等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思政课;网络工程;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14-0150-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率先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旨在建立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方式,把“立德树人”视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知识传承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这一课程目标,将高校课程分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大类来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从2012年网络工程专业被国家教育部首次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至今10余年, 该专业为国家网络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大批专业人才[2]。资料表明,2021年全国高校中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达300余所[3]。尽管如此,网络工程师的数量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据中华英才网统计数据表明, 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工程师的人才缺口由5年前的20万人迅速增加至60万人。国内对于网络工程师的培养也成为研究热点[4]。但是近年来由于大数据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高校都把建设重心转向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有的高校甚至停招了网络工程专业。该专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重点[5]。很多文献中都谈到了改革的措施,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校企合作办学、产教融合等,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6]。但从根本上来说,整个专业的发展和壮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1 应用型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我国一些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中,传统培养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虽然这种培养模式在过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已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3.5+0.5培养模式的弊端

通过高校调研数据分析可知,传统的3.5+0.5培养模式中,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校内理论学习时间过长,而半年的实习时间不足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2 教学改革问题现状

1) 培养方案改革未能与时俱进。培养方案是高校中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计划,培养方案是否适应市场变化将直接导致学生培养质量的差异。

2) 课程思政落实不到位。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其主要功能在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目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二者之间没有产生较好的融合效果,一些学生从进校到毕业都处于“迷茫”状态。另外,一些党员师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也没有充分体现,没有达到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团队作战能力体现不充分。

3) 教学模式单一、实践能力不足。传统教学主要依赖教师讲授,实验课主要依赖模拟仿真软件平台,这已难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即插即用的应用能力。

4) 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符合市场需求,但在实际执行中面临诸多困难,如何实现企业发展和学校培养的共赢还需进一步研究。

5) 就业问题。学生就业是衡量一个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近年在就业数量与质量上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2 解决措施

本文以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为例,围绕该校服务贵州、服务家乡的办学宗旨,以及培养高职业能力、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网络工程专业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以适应市场对网络人才的需求。

2.1 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2019年,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将“3.5+0.5”的培养模式调整为“3+1”培养模式。其中,“3”代表在校学习的三年,学生需完成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创新创业课和专业课的学习;“1”则代表在企业实习的一年,期间学生必须完成三个实习项目与毕业设计。校外实习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阶段,采用“一线双导师”制度,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培养效果,真正实现了从学生到劳动者的无缝衔接,并降低了企业的培养成本。在2021届学生首次实施“3+1”模式的过程中,尽管部分学生对改革存在短暂的不解或质疑,但整体实习效果良好,他们不仅按时完成了实习任务,还在各自岗位上完成了毕业设计。从毕业设计的质量来看,相较于往年,在岗位上完成的毕业设计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2.2 教学改革措施

2.2.1 培养方案改革

培养方案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修订的,每一步修订都需要有事实依据。作为工科专业的网络工程,动手能力是衡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指标。首先,在修订培养方案时,采用“走出去”的方式,由专业负责人和专职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了解当前的前沿技术和实用技能,引入行业企业标准,使专业建设目标和课程体系更加合理。其次,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多次聘请本行业知名教授、企业高级工程师、企业高管来校交流探讨,他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提供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第三,已毕业的优秀校友的建议也是培养方案修订中的重要参考,他们了解市场、行业、专业及岗位需求,在每年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都会邀请他们一起交流探讨。最后,我们还借鉴了优秀本科院校中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优点,既参考了211院校的培养方案,也吸收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成功案例。

2.2.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

1) 构建“党建+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新育人模式。网络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将课程思政融入党支部建设之中,强化党支部在专业思政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我们组建了以本专业支委老师、党员老师、党员学生为主体的优秀基层党组织,统筹支委党员教师和党员专业教师为育人主体,通过党支部活动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上,形成党员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党员负责制,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带领全班学生学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在十几名师生党员的带领下,整个专业的学习氛围有了明显的改善。

2) 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在落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育人过程中,从学校领导到专业负责人、辅导员、专职教师以及行政老师都积极参与,真正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从学生入学开始,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和课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解答学生关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专职教师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岗位技能的获得离不开他们的精心传授。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专职教师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既具备健全的职业道德,又拥有高超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在密码学、网络安全等课程中,课程思政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课程涉及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计算机病毒、蠕虫、木马、后门等专业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如果缺乏正确的三观和道德底线,学生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2.3 提高师生实践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实现“即插即用”的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建立了本专业工作室。工作室培养模式作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工作室配备了完善的数据通信和网络安全软硬件平台,能够满足不同学习方向的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加入工作室的学生不仅能学习最前沿的岗位技能,还能亲自操作各种网络设备,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自2019年建立工作室以来,已培养了近百名毕业生,他们在就业时具备显著优势,上岗后亦能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

2) 尝试将部分实践课程放到企业中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在模拟软件上进行仿真实验,难以真正体验实际项目的操作。为此,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尝试让学校老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这门实践课程,实现一线双导师的育人模式。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以赛代练、以赛促教。在没有条件参与真实项目的情况下,参加各种实践竞赛是提升能力的好方法。网络工程专业鼓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各类技能大赛,如华为ICT大赛、创新创业赛、挑战杯等。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参与竞赛提升实践能力以辅助教学;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近年来,网络工程专业师生在各项赛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如2023年华为ICT大赛省赛中,学生更是在两个赛道中获得第一名并晋级全国赛。同时,专业教师在网络安全技能赛、“金课”等比赛中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2.4 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是培养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如何吸引企业参与共同培养学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合作方式多样,如共建实验室、共建专业、建立实习基地等。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与华为公司共建华为ICT学院,与天融信、绿盟、启明星辰、安恒等知名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校企合作,解决学生好就业、就好业的难题。华为ICT学院的建立不但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赢取考试卷,这就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2.5 促进就业的措施

1) 访企拓岗。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家出台了各种措施以促进就业,访企拓岗政策的出台是就业思路的与时俱进。通过访企拓岗,网络工程专业不但和行业知名企业签订了协同育人协议,还成功帮助10 余名学生实现就业。

2) 以老带新。建立专业校友会,以老带新促进就业。近年来网络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往届毕业生内推成功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3) 西部计划和入伍。积极动员学生参与西部建设和国防建设。在网络工程专业近100 人毕业生中,西部计划和入伍人数占比为十分之一左右。

4) 升学和考公。鼓励有能力的毕业生参与升学和考公,在网络工程专业近100 人毕业生中,升学和考公占比为十分之一左右。

5) 自主创业和就业。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有能力的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对于这部分毕业生,学校只需进行正确引导即可助力其成功就业。

3 结束语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作为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市场对网络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因此,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 史文崇,曹丽君,王海明.从已有探索看网络工程专业综合改革[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98-102.

[2]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 康春颖,张伟,张彦俊.网络工程专业“四实一体” 递进式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5):19-20.

[4] 曹莹莹,于建江,卢东祥,等“. 新工科” 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过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2):134-135,138.

[5] 刘嫔,邓月明,张连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1):161-164.

[6] 陆迅,丘刚玮“. 企业园区网络工程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2018(6):74-75,97.

【通联编辑:代影】

基金项目:该文为2022 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大思政课”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GZJG20220658)

猜你喜欢

网络工程思政课培养模式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