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文化助力黄河文化传播

2024-06-25韩永丽

文化产业 2024年13期
关键词:故宫敦煌数字化

韩永丽

文化与技术相伴相生,数字转型是21世纪最深刻、最基本的变化。河南地处黄河文化腹心地带,是黄河文化的集大成之地,这里是历史渊源最悠久、文化积淀最深厚、精神涵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通过科技赋能方式,河南省黄河文化资源不断实现活态传承,使其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数字文化概念与特点

数字文化的概念

数字文化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数字化视频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技术的文化的数字化共享。数字文化是数字中国“五位一体”的关键一角,是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模式”的重要支撑。数字文化是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产物,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和传播文化,改变了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具体包含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文学、IP文创等内容。

数字文化的特点

1.数字化表达

数字技术为文化产品提供了广泛的传播主体和广阔的传播空间。与传统的口述、现场表演和纸质图书等内容呈现形式不同,数字文化通过各种数字渠道传输数字内容,以数字化媒介为基础,将文化内容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和传播。通过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VR等数字化技术,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以及其他显示设备,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态的文化信息,以数据压缩的模式进行处理、存储和展示,“时空压缩”乃至“零时空间距”成为文化产品传播的可能。由此可见,数字文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和扩散,使文化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数字特征,有效实现了文化产品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对接。

2.交互性

交互性是数字文化突出的特点与优势,数字技术可以模拟人类的沟通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受众的良好互动。在数字文化的向外传播中,受众在信息传播中占有主导性,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主动获取文化信息,同时数字文化可以根据受众的兴趣和偏好进行个性化推送,使得受众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符合自身需求的文化内容。数字文化的交互性还表现在文化的展示过程中,通过把交互信息投放到各种屏幕上,运用手势识别、声音交互、灯光脚步交互等交互形式,把声光色多种媒介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展示,多角度地刺激受众的感官,提升受众的文化信息接受效果,使数字文化从人为赋予符号性意义的单向传播,进入可以多向传播与交互的价值重构。

3.跨时空性

数字文化具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数字文化注重场景的建构与智能技术的融合。在数字文化生产过程中,通过多种体验形式,可以对体验者所处的场景及其感官的感知进行塑造,通过叠加用户心理及社交氛围,以打造文化传播和经济消费的多维环境空间,借由虚拟现实、全息投影技术为其打造具象化的假性空间,抑或利用角色扮演的高参与度形式将其纳入场景化、故事化的拟身世界,扩展了文化的生产空间。同时,数字文化通过数字媒体和网络平台,其内容可以随时随地被访问和共享,弱化了地域和机构的限制,使得传统文化超越了局限,得以广泛传播。

4.多样与个性并存

数字技术的用户集成、差异化定制、创意共享等特性,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优质精准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数字文化的形式,促进了数字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一方面,数字技术使得文化产品具备敏锐的市场感知力和较强的消费洞察力,通过精准把握消费者的数字文化产品需求,可以为文化产品设计提供灵感源泉。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实现技术渗透、延伸文化产业链条,能够促使数字文化产业与艺术、设计、工业等多个业态发生关联,并在相关产业中植入文化消费场景,从而打造更具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数字文化新产品。

5.可持续发展

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由于在运算、存储等环节中要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解码等,因此也称为数码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等。数字技术也称数字控制技术。数字文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可以创建数字展览、开发数字产品、提高受众参与度,进而保护和储存藏品、降低成本,为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支撑,推动文化创新,使传统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数字文化注重打造高质量数字资料库,构建数字化文化社群、社区,建设数字文化生态发展体系,举行线上、线下数字化文化体验活动等,这些数字化实践从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多方面助推了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的数字文化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是计算机普及和互联网大规模兴起,使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新兴数字文化内容快速发展;二是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大规模兴起,使手机游戏、手机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内容快速发展。

随着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智能消费终端的普及,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形态正在经历一场变革。VR和AR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方式。VR通过创建一个虚拟世界,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而AR则通过将虚拟元素叠加到现实世界中,为用户带来一种虚实交融的全新体验。这两种技术都在不断提高体验性、互动性和愉悦感,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娱乐选择。例如,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打造云旅游、云展览、云游戏以及云演艺等数字应用场景等,将实地文化遗产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能够催生出更多的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和消费模式。

数字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成功案例

敦煌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借鉴

敦煌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借助了新媒介技术,有效吸引了受众参与敦煌文化的知识学习、文化感受与艺术交流等传播活动。

1.数字技术助力沉浸式体验

敦煌研究院率先将数字重构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通过VR设备,将敦煌石壁上的飞天形象、九色鹿、乐器歌舞呈现在观众眼前。例如,2019年12月15日,在北京世纪坛举办VR立体展览,通过高科技的媒介技术将敦煌飞天、3D立体动画敦煌艺术展、敦煌古籍展等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观众,给受众带来一场全新的视觉体验。

2.AI人工智能复活文物

AI实质是在计算机分析人类思维的基础上,对人类大脑接收信息的模仿过程,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未来打开了突破口。2016年,“敦煌小冰”的上线,使更多人依托人工智能机器人了解、接触敦煌文化。2020年9月24日,随着“云彩丝巾”小程序的上线,吸引了大批文化爱好者,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偏好,在小程序上设计一条独一无二的敦煌元素丝巾,再通过腾讯的AI技术进行一键试戴,最终决定是否购买该产品。用户通过这些富有乐趣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敦煌文化的内涵,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多角度开发数字文化内容

敦煌研究院可以以敦煌文化IP作为内容核心,利用数字游戏实现敦煌符号的可视化,借助互联网数字音乐+H5新兴平台提升互动体验,借助文创产品,创新表达方式,多角度开发数字文化内容。例如,2020年,“王者荣耀”依托敦煌壁画中的九色鹿原型,为游戏人物设计了同款皮肤,“梦幻西游”与网易云音乐合作设计出一款富有敦煌古典元素的H5,均是依托各类媒介形态实现敦煌文化的再开发,拓宽了敦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场景。

故宫数字文化开发的经验借鉴

近年来,故宫深度挖掘明清皇家文化元素与丰富文物资源,大力开发文创产品,累计开发文创产品超1.2万种,加上创意营销、文化节目、跨界合作等,文创产品的“网红”爆款层出不穷。

1.多元化合作战略,开发IP衍生品

故宫将传统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将古代建筑、文物、历史等文化元素,植入当代工艺品,实现“把故宫带回家”的服务理念。故宫文创产品丰富多元,注重实用性、环保、性价比,包括生活潮品、文房书籍、宫廷首饰、彩妆、娃娃、文化衫等,同时,故宫胶带、故宫口红等“网红”产品赢得了良好的用户口碑。故宫基于海量文物资源,进行IP衍生品开发,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优秀的灵感来源,保障新产品不断上线,有效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2.多种新媒体营销方式,重塑品牌形象

故宫采用多种新媒体营销方式,制作高质量文化节目,重塑鲜活、年轻、接地气的品牌形象。故宫积极利用互联网传播工具,不仅开通官方微信、微博等,还打造故宫淘宝、故宫文创、故宫出版等新媒体矩阵,以及“每日故宫”“故宫展览”“故宫社区”等App矩阵,建立多方位新媒体营销阵地,形成有效的品牌宣传渠道。与此同时,故宫打造大量高质量的文化节目,包括《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参与制作)等,让传统文化变得温暖、鲜活、接地气,收获大量用户好评。

3.符合年轻人审美趣味,打造网红爆款

故宫淘宝依靠卖萌路线走红网络,产品风格时尚,脑洞大开,符合年轻人审美趣味,同时注重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相结合,贴近大众购买诉求,成功打开市场。故宫胶带、故宫口红、“十二美人图”挂历、迷你宫廷娃娃、“卖萌”帝王图,“朕就是这样汉子”系列折扇、朝珠耳机等产品,实现大规模网络传播,成为“网红”爆款。

河南省黄河文化资源数字文化生产与传播的尝试

河南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展示区和集大成之地,被视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如何实现河南省黄河文化资源数字化生产与开发,是河南打好黄河文化牌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河南一直在尝试传播黄河文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数字科技+创意+IP”助力河南黄河文化

自2020年5月26日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封市人民政府、腾讯公司共同举办了“老家河南黄河之礼”2020国际文旅创意设计季(中国·开封),通过“数字科技+创意+IP”助力河南黄河文化,让非遗变得生动、有趣、好玩,活跃在指尖上。借助科技与创意力量,非遗数字馆微信小程序、原创流行宋词非遗数字音乐、非遗短视频、QQ非遗手办盲盒、非遗QQ表情包、北宋华服秀、时尚品牌非遗文创产品等成果,让作为活态传承黄河文化的非遗再度焕发新生。

数字赋能,让河南博物院“潮”起来

2021年,河南博物院在支付宝上线官方小程序,联合支付宝地下室推出“一起考古吧”在线考古盲盒,将首批数十款馆藏文物如镇院之宝莲鹤方壶、武则天金简、杜岭方鼎、贾湖骨笛等文物元素充分融入,打造“数字考古盲盒”,让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在线考古”,让原本专业性极强的考古工作,向普通大众打开了一扇大门。打开小程序,“考古现场”呈现在用户眼前。点击探索后,会挖出一堆埋有文物的泥土堆,使用右侧工具栏里的洛阳铲、手铲、毛刷等考古用具慢慢剥离泥土,会随机出现一个河南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并出现一幅古色古香的卷轴,上面简单介绍了文物名称、存在时代及用途、考古文化价值等。文化内核与数字外衣相互融合的创意方式,凸显了该小程序的文化价值,体现了数字技术的互动性、趣味性。

5G、AR吸引年轻受众

自2021年以来,《唐宫夜宴》火爆“出圈”,随后《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系列节目也获得网友高度关注,使传统文化形成新国潮。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现代博物馆为背景的《唐宫夜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5G、AR等新技术,强化体验感,让观众“云游”历史,吸引年轻人的是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节目通过朱红、鱼肚白等色调所打造的中式妆容,给人以柔和的视觉感受,不仅体现了唐代女性的婉约美,也符合年轻人对于清新简约的审美追求。

数字化时代下,数字文化的发展极为重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为文化产业的资源整合、传播与创新提供更好的渠道和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2023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数字文化驱动河南省黄河文化资源产品转化及推广研究”(项目编号:232400410313)。

(作者单位:河南开放大学人文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故宫敦煌数字化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雪中故宫
亮丽的敦煌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绝世敦煌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故宫